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力  袁军  李进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01-2103
目的 观察吗啡后处理对雄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转运孔(MPTP)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体质量170~260 g ,随机分为4组( n =12):①假手术组(C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吗啡后处理组(MP组),④吗啡+苍术苷组(MA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检测心肌梗死区/缺血区(IS/AAR)梗死百分比、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I/R组比较,MP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肌梗死百分比 IS/AAR%和 MDA 含量显著降低,而 MAP组与 MP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IS/AAR)和MDA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吗啡后处理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 PT P可能是吗啡后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 I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血红素加氧酶-1( 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左肺门缺血45 min,再灌注105min;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再灌注30 s,停灌30 s,反复3次,再恢复灌注102 min;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缺血-再灌注组(HM+ I/R组):术前连续2d腹腔注射Hemin 40 μmol/(kg·d),余同I/R组;锌原卟啉Ⅸ+缺血后处理组(ZnPPⅨ+IPO组):术前24 h腹腔注射ZnPP Ⅸ20 mg/(kg·d),余同IPO组;氯化高铁血红素+假手术组(HM +S组).测定各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I/R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0.177 ±0.015)与S组和HM+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IPO组(0.194 ±0.017)及HM+ I/R组(0.209±0.01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各实验组PaO2均显著低于S组(90 ±11) mm Hg,IPO组和HM + I/R组PaO2与I/R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较S组肺组织W/D、血清MDA含量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IPO组和HM+ I/R组上述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短时程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在体大鼠肺IRI,其作用机制与其上调HO-1蛋白表达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能否通过对PI3 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8 h),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处理组。处理方法为缺血前48 h于腹腔注射0.1 mg/kg甲状腺素。再灌注后检测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浓度,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HSP70含量表达、总Akt、磷酸化Akt( P-Akt)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血中ALT、AST、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P<0.05)。与I/R组比较,处理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较假手术组高(P<0.05)。假手术组有少量HSP70和磷酸化Akt表达,处理组HSP70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均高于I/R组(P<0.05)。结论甲状腺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多量HSP70表达,在大鼠肝脏I/R损伤中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吗啡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缺血再灌注是肝脏手术和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吗啡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对抗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观察吗啡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3在辽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5),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 吗啡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 吗啡组于缺血再灌注前给予0.3 mg/kg盐酸吗啡注射液腹腔内注射.②实验评估:于再灌注90 min后,各组大鼠经左心室取血,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取肝脏组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 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肝细胞凋亡率: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 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肝脏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吗啡 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吗啡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的凋亡,减轻肝脏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宁  谢静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219-221
[目的]观察米贝拉地尔(Mibefradit)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ibefradil干预组(M组).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S、M组相比:I/R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和P<0.05),SOD及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和P< 0.05);与S组相比,I/R组和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和P<0.05);但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好于I/R组(P<0.05).[结论]米贝拉地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物质及改善肠道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0.3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N组在静注吗啡前10 min,静注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表达水平,同时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相比,I/R组、M组和N组CcO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M组CcO表达水平增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丹参治疗组(C组),分别在肝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而丹参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丹参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肝叶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乌司他丁组.于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ALT、AST,取缺血-再灌注肝叶组织,测定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测定TLR2表达水平.结果 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水平低于I/R组(P <0.05);肝组织SOD水平高于I/R组(P<0.05);再灌注后TLR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乌司他丁组TLR2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对部分肝叶缺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L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持续平衡灌注通气60min,无缺血;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45min,再灌注30min;缺血预处理组(IP)先给予连续2次的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再行缺血45min和再灌注3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数量,测定再灌注末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和湿/干比(W/D)。结果:IR组再灌末MDA含量、MPO活性、XOD活性和W/D较Con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P<0.01)。IP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XOD和W/D的增加,提高SOD的活性(P<0.01)。结论:IP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近端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Ⅳ组)、联合处理组(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值为0、(55.29±16.34)%、(36.07±14.76)%、(37.23±15.13)%和(21.15±10.92)%;与Ⅰ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NF-α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Ⅲ、Ⅳ、Ⅴ组SOD活性高于Ⅱ组,其余指标均低于Ⅱ组(均P<0.05);Ⅲ、Ⅳ组SOD活性低于Ⅴ组,其余指标均高于Ⅴ组(均P<0.05);Ⅲ组与Ⅳ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独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 ,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1组(M1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1 mg/kg ,再灌注120 min ,吗啡后处理2组(m^2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3 mg/kg ,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末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印迹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表达。【结果】和IR组相比,M1组和m^2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减小( P <0.05),m^2组心梗面积降低较M1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1组和m^2组CcO表达均上调( P <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CC—PA组(P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40min,再灌注120min,P组在静注CCPA 0.1mg/kg 24h后,处理同I/R组。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min(T3)、心肌再灌注1h(T4)、心肌再灌注2h(T5)五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再灌注120min后,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心梗面积,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比,P组cTnI和MDA降低(P〈0.05),SOD增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结论】CCPA延迟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兔血清CK-MB 浓度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EPO 对兔心肌I/R 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6 只,随机分为I/R 组和EPO 组.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兔I/R 模型.EPO 组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同时经耳缘静脉注入重组EPO,I/R 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指标:(1)分别于缺血前5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 和再灌注180 min 检测血清CK-MB 浓度.(2)再灌注180 min 时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检测凋亡指数.(3)制作心肌组织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血清CK-MB 浓度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前一时间点比较,P <0.01);缺血前EPO 组与I/R 组血清CK-MB 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80 min 时,EPO 组血清CK-MB 浓度均显著低于I/R 组(均P <0.01).与I/R 组相比,EPO 组的缺血区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 <0.01).结论 EPO 对兔心肌I/R 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和相关机制及可溶性TNF-α受体I(sTNFRI)基凼的保护作用。方法预先给予携带sTNFR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肝左、中叶入肝血流60rain后分别再灌注1h、3h、6h、12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肝酶学指标(AST、ALT),TBA法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大鼠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行光镜检查,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变化。结果AST、ALT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都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的肝脏损伤,其中以再灌注6h肝脏损伤最严重。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肝组织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结论sTNFRI可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MDA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肖央  彭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76-27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利多卡因处理+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于再灌注60 min时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1.[结果]再灌注60 min后,B和C组的肺组织W/D及IQA都较A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C组的肺组织W/D及IQA都明显低于B组(P均〈0.01) B和C组的肺组织HO-1活性明显高于A组(P均〈0.01),而与B组相比,C组的肺组织HO-1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肺组织湿干重比(W /D),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测定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与A组相比,B组W/D、血浆MDA含量以及IQA显著升高(P均〈0.01),而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W/D、血浆MDA含量以及IQA明显降低(P均〈0.01),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和通过增强肺组织HO-1活性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和27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10只。大鼠脑缺血60min,然后进行再灌注。S组在脑缺血前30min吸入氧气+2.4%七氟烷60rain。Sham组和I-R组吸入氧气。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缺血侧顶叶皮层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P_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增加(P〈o.01),应用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七氟炕能上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和HsPL27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相关调控分子及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组。夹闭I/R组大鼠的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15 min;Sham组大鼠只开腹暴露肠系膜上动脉,不予夹闭,持续75 min。分别于缺血前、缺血60 min和再灌注15 min取血液标本,于再灌注结束后取缺血再灌注区的肠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I/R组大鼠肠缺血60 min和再灌注15 min时,血液中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和丙二醛(malonal dehyde,MDA)含量分别为(33.45±6.12)ng/L和(46.12±8.16)ng/L、(9.64±2.19)μg/L和(20.11±6.29)μg/L、(23.65±4.25)μmol/L和(37.69±6.43)μmol/L,均明显高于Sham组(P均<0.01)。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由此诱发的过氧化损伤引起TF合成与释放增多,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导致TAT水平增高。NF-κB和EGR-1作为TF的2个重要调控因子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上调了TF的基因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组(S组).C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 min;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 S组予以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