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8年5月至2003年6月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46例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46例中,男41例,女5例;年龄65~86岁,平均74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2.4年。主要临床表现:进行性间歇性跛行46例,静息痛39例,患足溃疡及足趾坏疽18例。并存高血压42例,冠心病31例,糖尿病19例,脑梗死7例,肺、肾功能不全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术前检查:39例测踝/肱指数为0~0.58,平均0.32。2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4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显示:髂股动脉闭塞长度15~55cm,腹…  相似文献   

2.
3.
主-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腹主动脉-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岁。均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受累,I型病变3例,Ⅱ型6例,其中2例共三支肾动脉受累。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造影后,经股动脉或肱动脉路径采用导丝开通、溶栓、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8例采用尿激酶60~165万单位(平均110万单位)溶栓,7例行PTA治疗,5例(9支动脉)行内支架治疗。结果 除1例主、髂动脉和另2例各一条髂动脉未获开通外,共计8条腹主动脉,14条髂股动脉和1条肾动脉均得以开通。3例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5例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3d。8例随访4~46个月(平均15.5个月)症状无加重或再发。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综合应用是解决腹主-髂动脉病变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可使大部分血管闭塞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下肢多平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是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经典的动脉旁路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远端流出道不佳或伴有严重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不适合行创伤较大的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因而丧失治疗机会而被截肢,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腔内介入治疗与腔外手术相结合已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1月,应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老年人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现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髂动脉—股深动脉腔内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严重缺血患者11例,均行髂动脉—股深动脉腔内重建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ABI值、截肢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与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所有患者坏死组织均转为干性.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1个...  相似文献   

6.
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指征为严重的间歇性跛行、足部静息痛、坏疽及溃疡。间歇性跛行时,进行动脉重建的手术指征是相对的,跛行距离100 m以内可考虑行动脉重建术;对轻度的间歇性跛行,以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为主。足部静息痛、坏疽和溃疡预示着患者将丧失肢体,所以动脉重建术的指征是绝对的,手术以挽救肢体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6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伴疼痛4个月于2020年10月10日急诊收入院.患者高血压病史约1年.查体:右足发绀,左足正常,右下肢小腿外侧可见三处类圆形破溃,均约乒乓球样大小,右足第二、四足趾及足背可见黄豆粒大小破溃,右踝关节内后侧两处黄豆粒大小破溃.右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均未触及搏动,右下...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是一种以下肢麻木、发冷、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也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残疾甚至截肢〔1〕。LEASD是因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好发于小腿动脉、股浅动脉、髂动脉等〔2〕。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所替代,介入治疗已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LEASD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髂动  相似文献   

9.
正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IOD)是指累及腹主动脉末端-主髂动脉分叉处的闭塞性病变,是血管外科常见病,老年性动脉硬化是其首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下人群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发病率为2.5%,75岁以上人群达20%,这其中1/3的患者发生AIOD~([1])。AIOD患者可以发生重症下肢缺血和静息痛,在男性患者可以出现性功能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95.6%。围术期严重并发症5例(3.7%),大腿截肢2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5±0.23增加至术后0.87±0.23(P0.01)。随访3~60个月〔平均(25±7.3)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9%、89.7%、86.79%和55.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8.8%、90.7%和65.8%,术后1年和3年的截肢率分别为4.0%和21.1%。结论杂交技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并提高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8岁,因外伤后腹痛2h于2012年6月13日18时入院.查体:神志清,烦躁,生命体征尚稳定,腹略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血红蛋白122g/L.入院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腹内脏器破裂.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及积血,小肠中段两处断裂,肠系膜损伤,骶前腹主动脉分叉左髂总动脉处高起,可触及搏动.给予清除积血,左髂总动脉处垫纱布垫,吻合小肠断端.吻合完毕取出纱布垫,见有鲜血涌出,紧急手指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990年6月至今,我们对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股深动脉成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我院采取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联合股-腘动脉转流术,治疗Ⅲ型Leriche综合征老年病人11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71~88岁,平均76岁;11条肢体均严重缺血.主要临床症状:间歇性跛行4例(跛行距离<50 m),静息痛7例(其中2例合并肢端溃疡).主要伴发病:5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脑梗死和糖尿病、冠心病;2例伴有冠心病;1例伴有脑梗死,1例伴有糖尿病.术前腹主动脉、双下肢动脉CTA显示:右侧髂、股动脉病变8例;左侧髂、股动脉病变3例.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于2013年12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大步行距离约50 m,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门诊予“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和他汀类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无缓解.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卒中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d;饮酒25年,150 g/d.查体:血压135/85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心律整齐;双侧桡动脉搏动未见异常;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左侧为重;双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下肢未见溃疡.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分子多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有改善微循环,预防或消除血管内红细胞凝聚和血栓形成等作用,多用于动脉系统栓塞性疾病的治疗,而用于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的病案较少。1976年以来,我院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试治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3例,均于注药后13天内痊愈。例1 男,60岁。于1个月前开始左侧小腿疼痛肿胀,近8天加重,肿胀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93年1月~1994年12月采用小切口新方法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共11例。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回套器,仅作1~2cm的小切口数个,可取得搭桥所需长度的大隐静脉。11例手术取得较好疗效:全组切中10例获一期愈合,1例结痂延迟愈合。经1月~2年6月随访,术后9例间歇性跛行消失,2例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5,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79,提高0.34,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93年1月 ̄1994年12月采用小切口新方法作股Guo动脉搭桥术治疗股Guo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共11例。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脉圈套器,仅作1 ̄2cm的小切口数个,可取得搭桥所需长度的大隐静。11例手术取得较好疗效:全组切口10例获一期愈合,1例结痂延迟愈合。经1月 ̄2年6月随访,术后9例间歇性跛行消失,2例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5,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下段及髂动脉闭塞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1月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行主 髂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5例 ,髂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0例。髂动脉内膜剥脱术 1例 ,股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0例 ,腋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2例。均得到随访。总有效率 95 8% ,围手术期死亡率 4 17%。人工血管通畅率81 2 %。结论 :解剖途径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以获得较高的通畅率。对于高龄、体弱者 ,特别是全身一般情况差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慢性病的患者 ,应采用解剖外途径人工血管转流术 ,以减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双下肢跛行,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症状。于2014-12在我院行外周血管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于左股动脉近中段串联置入自膨支架2枚,左胫前动脉近段单纯球囊扩张成功。4个月后于右侧股浅动脉全程串联置入自膨支架3枚。此后双侧下肢症状完全缓解。2015-10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