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诊断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41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作对比。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均证实为DVT。D-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5.0%;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0.0%;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73.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5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94.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84.6%。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髋部骨折患者DV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99.6%、98.6%、99.0%、98.7%;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87.2%、70.7、98.7%、89.7%;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100%、100%、99.6%、99.7%。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周围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及亚急性期D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慢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检测100例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诊断为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对照组10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8±2.1)和(0.2±0.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2±1.8)和(0.8±1.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DVT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国杰  张灼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5例可疑的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65例可疑DVT患者中的1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该75例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50例可疑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发现134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48.39%、89.33%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的诊断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效果和误诊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打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患侧和健侧各静脉血管的内径差异,不同骨折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误诊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患侧各静脉血管内径均大于健侧,髌骨骨折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皆远高于其他部位骨折患者,观察组患者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效果和误诊率都要优于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果及不同抬高方式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48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D-二聚体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对DVT的诊断情况;比较不同抬高方式股总静脉峰流速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D-D检测(P<0.01或P<0.05);患者在抬高不同高度下均能够增加患者的峰流速(P<0.05或P<0.01);下肢抬高45°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静息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可作为检测DVT的首选方法,通过斜坡45°抬高可减少DVT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 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 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 mg/L vs 1.86(0.98,5.23) 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对老年人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老年人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83例可疑出现DVT的骨科大手术后老年患者D-二聚体值的变化,同时行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确诊有无DVT.[结果]D-二聚体正常的病人全部被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排除了DVT.31.7%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被证实出现了DVT,68.3%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被排除了DVT.[结论]D-二聚体对DVT具有非常高的阴性预测值,可用于排除老年人骨科大手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PICC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3月在我院留置PICC导管的17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以及非血栓组,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53例患者D-二聚体≥500μg/L,117例D-二聚体500μ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中,62. 26%发生了血栓,37. 74%无血栓形成,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均无血栓形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具有近期手术外伤史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后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检测,可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早期诊断,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外伤史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正相关,应高度警惕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骨折患者因其需制动,且创伤后血液往往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DVT轻者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栓子一旦脱落,导致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研究通过分析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近两年来诊治的骨折患者发生DVT并发症情况,旨在评估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骨折患者DVT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如何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率。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200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将患者下肢状况、既往病史等状况全面记录下来,并进行静脉超声检查,检测住院患者D-二聚体。结果: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0例中,经检查确诊178例,其中,初次超声确诊160例,经2次及2次以上确诊18例。累计双侧下肢和单侧下肢分别有23例和155例。仅有1处静脉累及和2处及以上静脉累及分别有101例和77例。住院患者总计118例患者中,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值发现,年龄在80岁以下的患者检测值在0.5mg/L以下;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检测结果数值为1.98mg/L,而且无见血栓。本研究101例住院患者中,明确患病因素者80例,平均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2.62±0.15)mg/L;无明确病因21例,其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1.86±0.13)mlg/L。结论:要想进一步提高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则需要医师诊断前,对患者既往病详细询问,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同时进行超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避免遗漏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背景:文献报道各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但是结合危险度预测评分系统及多种实验室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诊断率的提高尚不明确。目的:使用Wells评分系统并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提高诊断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敏感性。方法:下肢骨折及脊柱骨折患者82例,排除患病前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曾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入院后检测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酶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酶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相关指标,并做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表(Wells评分表)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患者。结果与结论: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0例;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组52例,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lls评分低危患者13例、中危32例、高危37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正确率:中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44.44%,而高危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70.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ells评分中危及高危组实验室指标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为正关联(P〈0.05)。结果表明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测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血栓部分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创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DVT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DVT的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文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治疗1、7、14 d分别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DVT发生率、血糖含量(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DVT发生率、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骨折时间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取377例下肢骨折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按骨折发生时间分为7组,比较各组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结果下肢骨折发生时间少于1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发生时间大于30d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且下肢骨折发生10d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达89.6%。结论下肢骨折发生10d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临床需密切关注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0例骨折患者按不同骨折部位分为手足组30例、上肢组30例、下肢组40例、骨盆组40例、脊椎组40例,分别于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未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未并发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个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未并发DVT组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术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下肢组、骨盆组、脊椎组血浆D-二聚体水明显高于手足组、上肢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预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结合X线静脉造影、D-二聚体(D-dimer)、小腿周径测量对177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下肢DVT的形成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DVT 34例,包括术前小腿肌间静脉陈旧性血栓2例,术后新鲜DVT 32例;32例新鲜DVT患者中,2例在1个月后、1例4个月后出现症状性股腘静脉血栓,阳性患者中经CT肺动脉造影(CTPA)及临床血气检验诊断为非大面积肺栓塞1例.22例DVT阳性患者与120例阴性患者于超声检查同期检测了D-dimer值,两组患者术前D-dime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42),术后1~3 d复查D-dimer前者高于后者(P=0.03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DVT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明确发生部位、分布、延伸和大小变化,协助临床早发现、早干预下肢DVT并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连续监测D-二聚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及联合方式下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结果相比于任意单一检查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都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是连续监测D-二聚体检查方法,联合检查方法在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上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可运用与临床早期诊断,使患者尽早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致命性肺血栓栓搴症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榆测,对提高骨折患者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我院骨科收治的1例患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