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运用中医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和防治疾病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治未病核心理念就是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主动权,争取却病于未病之前。本文以痔病预防为例,探讨中医治未病之养生方法,深刻理解中医学原创思想与原创优势的现实意义,使中医学更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全人类健康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2.
从太阳病角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治疗进行理论剖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治疗提供新思路。结合《伤寒杂病论》部分经典条文,从太阳病层面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挖掘太阳病本证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与太阳病病证有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病机,从太阳病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立论可靠,其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敬告     
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在中华中医药系列期刊上开辟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栏的通知精神,多角度深入探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中医“治未病”学说源远流长,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亦即病未发,防微杜渐;病既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复发。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本刊自2007年第3期开始增设“康复保健”栏目,登载有关肛肠疾病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文章。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4.
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指导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遵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于“治未病”思想的解读,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机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渐”三个方面,浅析“治未病”思想在指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治未病”思想指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简、便、验、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渐进性的骨代谢性疾病,诸多危险因素诱发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除年龄、体质、基因等不可控危险因素外,其余骨质疏松的诱导因素具备可控性,寻求某些预防策略对骨质疏松的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警和防治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理念出自于《金匮要略》,其核心思想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若将"治未病"理论与骨质疏松可控性危险因素防治相结合,对预防骨质疏松级联的发生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基点,将骨质疏松的可控性危险因素与"治未病"分期分治特色相衔接,多轴多点整体调节骨代谢微生态平衡,降低骨质疏松人群的可控性危险因素级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保健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了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谋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益增高,本文探讨了以"治未病"的理论为指导,引入到骨质疏松症的养生保健、预防康复中,对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减少骨折与致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尪痹""痹证""历节风"范畴,追溯古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多数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依据医者辨证的证型进行论治。然痹证临床上证型固定单一,而证候纷繁复杂,辨证的过程中易陷入僵化,若能化整为零,由繁入简,剖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层层递进,则更能提高辨证的灵活性。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证素研究应运而生,近代多名医家初探证素,构建了辨证论治新体系。将证素学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可避免中医思维陷入僵化,亦可打破固定中医证型的固定模式,使得辨证思路更加开阔。然目前关于痹证与证素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而基于近几年的文献,对痹证与证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肾虚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病机之一,目前以补肾活血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优势,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从正邪转化与卫气失调角度出发,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卫气失调之间的联系,指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因从中医角度来看,除正虚外还应包括卫气失调由正化邪的因素在内。治疗过程中除补虚和祛邪疗法外,可将卫气调治作为新的着眼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复发且重症型救治棘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治未病"思想在胆石症防治中的运用,旨在治愈并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与复发。  相似文献   

11.
李楠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认为"湿热壅盛"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又是其临床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祛风湿,清热解毒"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首要原则,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纲领。李楠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以现代药理学理论指导药味选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特色鲜明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预防疾病思想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统计各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见工期和Ⅱ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9%,Ⅲ期大肠癌患者为67%,Ⅳ期大肠癌患者仅为10%,此亦说明大肠癌不同时期给予干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对大肠癌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综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西医护理和辨证施护的应用进展,及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现状,提示中医辨证施护与类风湿关节炎转归关系密切,为今后临床开展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施护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中医学领域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总结,综述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成果。从病因病机角度出发探讨辨证治疗,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了解目前中医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尪痹”范畴,临证多以病情迁延、“多虚夹湿夹瘀”为病机特点,治以补虚泻实之法。“玄府”既是气机升降出入于脏腑经络之门户,津液输布之通道,也是外邪入侵、痰瘀等实邪产生的关键病位,更是与气液之宣通、气血之渗灌、神机之运转紧密相关的中医脏象理论体系的微观结构。现基于玄府理论“玄府通、气血调、筋骨和”的生理功能,提出利用风药味辛气薄,升散发越的特点,透达玄府,搭配活血、祛湿、补益药物治疗尪痹,为从中医微观结构角度认识和治疗尪痹,并发挥中医药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中医理论创新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对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以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结合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LA-DRB1基因型,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体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文章对最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中医分期辨证、中医辨证分型与统计学、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及超声检查、中医辨证分型与体质因素、中医辨证分型与地域差别、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与优势,以独特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中医护理。其古老的中医核心理念与现代护理学科相结合,成为当今中医护理研究的创新课题,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构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与优势,以独特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中医护理.其古老的中医核心理念与现代护理学科相结合,成为当今中医护理研究的创新课题,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构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筋骨病是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统称,中医学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内外兼治是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慢性筋骨病病因病机从标本论述,以内外兼治、标本论治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以对疾病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筋滞骨错"理论认为,内外兼治应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