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在北京医院自然分娩并参加产后盆底功能检查的初产妇281例,分别在产后42~60d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Q评分,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妇产后POP的影响。结果: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发生POP 134例(47.7%),其中阴道前壁膨出79例(59.0%),阴道后壁膨出26例(19.4%),轻度子宫脱垂29例(21.6%)。多因素分析显示,1与孕期体重增加10kg的产妇相比,体重增加15~19.9kg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2.16,95%CI:1.05~3.07);2与分娩时体重指数(BMI)18.5~24.0的产妇相比,BMI≥28的产妇产后发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10,95%CI:1.02~2.14);3与第一产程3h相比,第一产程3~6h的产妇产后早期发生POP的风险降低(OR=0.09,95%CI:0.03~0.86),但第一产程时间12h时,产后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24,95%CI:1.05~2.45);4与第二产程时间≤1h相比,第二产程1h产后早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2,95%CI:1.15~3.33)。结论: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与妊娠和生产相关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产期盆底知识宣教和训练,做到早期防治,以减少远期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医院收集146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以年龄为匹配条件,从体检中心选择2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经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4.456,95%CI:0.327~1.946),产次(OR=3.246,95.0%CI:0.425~8.343),慢性咳嗽(OR=2.347,95.0%CI:0.567~13.364),便秘(OR=2.342,95.0CI%:0.457~14.354),盆腔手术史(OR=3.735,95.0%CI:0.952~7.853)是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BMI>24,产次,慢性咳嗽,便秘,盆腔手术史是盆腔器官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海岛地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及发病率,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舟山市社区896例成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检查以及妇科检查。对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发病率进行统计,并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结果 896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3.7±17.2)岁,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率为22.10%。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阴道分娩次数≥2,BMI≥24,绝经妇女,患有糖尿病,重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于初中水平是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结论海岛地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为22.10%,针对各个危险因素应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9,(19)
目的调查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POP提供监测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产后42~60 d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后检查的产妇2 386例,采集其基本信息和孕产信息,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阴道前壁脱垂1 728例(72. 4%),阴道后壁脱垂938例(39. 3%),子宫脱垂480例(20. 1%),3种中存在任何一种即视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75. 2%。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孕次、产次、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0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P0. 05)。多因素分析:经产妇、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高龄、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分娩巨大儿、产后超重或肥胖等因素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重点监测指标。孕期应重视体质量管理,监测胎儿体质量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时应监测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钳、胎吸等阴道助产方式;加强相关知识教育,普及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知识健康教育,从而从源头预防并减少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POP)分期和症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189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维持4个月,对照组未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值(产后6周)的POP分期(χ2=2.372, P=0.640),POP-Q位点(P>0.05)和膀胱颈位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确诊POP-QⅡ度的初产妇在产后6周和6个月的相对风险度无显著性变化(χ2=2.204,P=0.533;χ2=2.407,P=0.326);对照组在产后6个月阴道内膨胀症状的初产妇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χ2=25.69,P=0.001)。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没有影响;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确定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幼保健》2017,(16)
目的探究产科相关因素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女性PO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住院的1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后通过查阅病例收集孕妇年龄、产程、产次、合并疾病、分娩情况、胎儿体重等基线资料;采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POP-Q)诊断患者POP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孕妇POP的发生因素。结果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为47.57%,前壁脱垂30例(61.22%),后壁脱垂9例(18.37%),子宫脱垂10例(20.4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第二产程越长(OR=1.605)、阴道分娩(OR=3.684)、孕期体重指数(BMI)较高(OR=1.836)及胎儿体重较高(OR=2.542)是孕妇发生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较高,孕妇第二产程越长、孕期BMI越高、胎儿体重越大是孕妇P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器官脱垂(POP)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育龄妇女1030例临床资料,调查产后POP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1030例产后育龄妇女中,患POP 725例(70.4%),其中阴道前壁膨出551例(53.5%),阴道后壁膨出502例(48.7%),子宫脱垂81例(7.9%);POP脱垂部位以阴道前壁膨出为主,脱垂程度以Ⅰ度脱垂为主。不同年份间POP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147),线性卡方检验发生率呈增长趋势(χ2线性=5.218,P=0.022)。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是育龄妇女发生产后POP的高危因素。结论:本次调查育龄妇女产后POP的发生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等是产后发生P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人群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和妇科检查。对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分别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453例,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45±16)岁。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影响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7项危险因素:阴道分娩≥2次,年龄≥40岁,体重指数≥24kg/m2,糖尿病,绝经,重体力劳动,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结论针对盆腔器官脱垂各个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患盆腔器官脱垂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导致盆底器官脱垂早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5岁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42例(低龄早发组),并与同期入院的43例≤45岁无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对照组)和52例>45岁的高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高龄组)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盆底器官脱垂家族史者出现早发器官脱垂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8.228倍(95%CI:1.555~43.548,P=0.013);产次>2次者能使低龄妇女发生盆底器官脱垂的危险系数增加5.108倍(95%CI:1.703~15.317,P=0.004).疝气和静脉曲张在低龄早发组的发生率较无脱垂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高龄组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高于低龄早发组(t=-3.348,P=0.001),但其家族史比例低于低龄早发组(χ2=9.734,P=0.002).结论 家族史可能是盆底器官脱垂早发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次分娩带来的盆底损伤在体重超重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增加了老年妇女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洪莎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虽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Zinat Ghanbari Saloumeh Peivandi Maryam Deldar Pasikhani Foroohar Darabi 《Ethiopian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s》2020,30(6):921
BackgroundPelvic organ prolapse is a common pelvic disorder among women. A standard staging system is needed to carefully evaluate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initiate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two methods of standard and simplifi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s in clinical staging of Iranian women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MethodsThis observ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ll women with complaints of seeing or feeling a vaginal lump or bulge and/or a dragging sensation who were presented to a pelvic floor disorders clinic of Imam Khomeini Hospital in Tehran, Iran, from October 2018 to June 2019.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severity and staging using both instruments. Also, length of time needed to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alculated. After data collection, the results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staging and degree of agreement between two examiners were evaluated.ResultsA total of 120 women with mean age of 50.92±13.12 years were evaluated.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is an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 (kappa coefficient > 0.8) between standard and simplifi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s in all the 3 compartments. Also, there was almost a twofold increase in the time needed to perform standar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4.16±1.01 minutes) compared to performing simplifi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2.12±1.14 minutes) (p=0.03).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re is a substantial and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 between standard and simplifi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s in clinical staging of Iranian women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It seems that using simplifi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 is more applica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staging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with high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尿动力学特点,了解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3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取1996年国际节制协会公布的盆腔脏器脱垂评估分类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POP-Q),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动力学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制定的标准,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分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53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为38例(Ⅰ型压力性尿失禁为18例,Ⅱ型为12例,Ⅲ型为8例)(71.7%,38/53),混合性尿失禁为5例(9.4%,5/53)。结论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尿动力学检查在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指导治疗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临床特点及手术情况。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154例接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产次、职业、绝经情况、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54例患者中,10例为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144例为生殖道脱垂,其中有9例为单纯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135例为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患者中有70例(占51.9%)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子宫I度脱垂患者36例,8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22.2%);子宫II度脱垂患者77例,4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57.1%);子宫III度脱垂患者22例,18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81.8%)。根据2χ检验,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54例患者中,10例行1种术式,其中2例(占1.3%)单纯行阴道前壁修补术,8例(占5.2%)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2例行两种术式,其中29例(占18.8%)行阴道前壁+后壁修补术,3例(占1.9%)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108例(占70.1%)同时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后壁修补术3种术式;4例(占2.6%)行3种以上术式。出现术后发热4例(占2.6%),术后出血过多需要输血4例(占2.6%),肺部感染2例(占1.3%),无1例泌尿生殖器官损伤及伤口感染,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因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往往同时存在,故手术常常同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其低并发症及低死亡率,已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邵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66-68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肌电值及疲劳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中老年POP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其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收缩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和电生理指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值和疲劳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POP患者盆底支持力明显低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这不仅表现在盆底肌力方面,即便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电生理指标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盆腔器官脱垂在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全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9,(3):411-413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多元化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和常规组(接受常规宣教)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SAS、 SDS、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 SDS、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评分均明显优于基线时,且多元化组的SAS、 SDS、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减轻其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后痔复发脱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2-02的178例P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2~87月,术后复发脱出48例(26.97%)。Ⅳ度内痔患者复发脱出率(45.16%)明显高于Ⅱ、Ⅲ度内痔患者;术后时间3年者脱出发生率(41.46%)明显高于≤3年者(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直肠粘膜脱垂及慢性便秘、单双荷包缝合、荷包距齿状线距离、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的脱出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时间、痔分度、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是复发脱出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时间、痔分度是PPH后痔复发脱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不全闭合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全盆底重建术[n=22,其中3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n=26,其中6例合并SUI,同时行尿道折叠术手术,阴道不全闭合术(n=11,其中2例合并SUI,同时行尿道折叠术)患者,共计5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重建组(n=22)、阴宫组(n=26)、闭合组(n=11)。3组患者在孕次、产次、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6,12个月以POP-Q分度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短表20(PFIQ-20),作为客观及主观疗效评价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排尿症状改变及性生活改变情况,评价手术对患者排尿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①闭合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另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重建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0%(22/22);阴宫组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为90.91%(20/22),12个月为86.36%(19/22);闭合组术后6,12个月的客观治愈率均为88.89%(8/9)。3组术后6,12个月的客观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3种术式的术前与术后6,12个月PFIQ-2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前PFIQ-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阴宫组评分高于重建组及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3组术前与术后6,12个月的UDI-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闭合组患者术前均已无性生活1年以上。重建组患者中,7例(31.82%,7/22)术前有性生活,术后5例(22.73%,5/22)有性生活,3例(13.64%,3/22)存在不同程度性交痛。阴宫组患者术前有性生活者为6例,且术后均有性生活,仅2例存在性交痛。 结论3种术式均为治疗重度POP的有效术式,且全盆底重建术在主观、客观治愈率上优于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于无性生活要求的老年重度POP患者,采用阴道不全闭合术疗效肯定,可改善其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浸润癌术后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43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术后VTE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VTE形成发生率为7.8%(19/2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3,95%CI(1.08-1.47),P=0.030]、吸烟[OR=2.42,95%CI(2.11-5.31),P=0.010]、既往合并其他恶性肿瘤[OR=6.49,95%CI(1.23~26.16),P=0.001]、既往血栓病史[OR=4.62,95%CI(1.01~6.95),P=0.000]、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99,95%CI(1.27~4.22),P=0.023]是早期子宫颈浸润癌术后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需在术前对VTE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术后VTE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