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AF 血小板活化因子(1,PAF)是具有很强活性的磷脂,它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如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或活化。其结构经测定为1-O-十六烷基/十八烷基-2-O-乙酰-sn-甘油基-3-磷酸胆碱。 PAF与多种生物活性及途径有关,是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之一,包括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内毒素血症休克、眼疾、胃溃疡、移植物排斥、卵子植入和哮喘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PAF在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PAF是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胸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激活因子在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谦  王今达 《天津医药》1997,25(11):697-700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在炎症应答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双层磷脂分子。动物气管内滴注PAF可出现类似于间质性肺病的症状,本文目的是简要综述PAF在这类疾病中的作用。 一、PAF的一般特点 1972年,Benveniste发现IgE致敏的家兔嗜碱粒细胞能释放一种磷脂类分子,因其具有强烈刺激血小板聚集能力,故被命名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1979年至1980年,几个研究小组证实PAF的化学结构式为1-O-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  相似文献   

3.
地龙(蚯蚓)体内磷脂的组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发现低等动物地龙(Eisenia foetida,亦称蝗蚓)体内含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随季节变化,平均达10.7±6.1pmol/g湿重(或1.1±0.5μmol/mol磷脂)。磷脂成分中,PAF前体物质1-O-烷基-2-酰基(长链)-sn-甘油-3-磷酸胆碱占磷脂酰胆碱的比例高达61.4%。并证实地龙体内含有与哺乳类动物相同的两种PAF合成酶蛋白。当针刺、切断等伤害性刺激时,PAF水平显著升高。此结果提示PAF是一种初始的活性介质,在地龙这类低等动物体内也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应急反应。本研究为阐明中药地龙的降血压等药理作用机理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c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脂质因子,最初发现于家兔嗜碱粒细胞中,因能激活血小板引起组胺释放而命名,其化学结构为1-0-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PAF作用于多种组织细胞和器官,参与机体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休克、哮喘、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雄性生殖与妊娠。 1 PAF的来源、生成及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 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研究,已有约20年的历史。1966年,Barbaro发现联接有二硝基苯的牛γ-球蛋白与牛血清白蛋白免疫家兔的血小板,受抗原刺激时,能够释放组胺。其后又发现此反应有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并释放一种可溶性磷脂成分,该因子能诱导血小板聚集并释放组胺,称为PAF。现已证实PAF为1-烷基换-2-乙酰-sn-甘油-3-磷酸胆碱,并能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6.
SR27417{N-(2-二甲氨基乙基)-N-(3-吡啶基甲基)[4-(2,4,6-三异丙基苯基)-2-噻唑基]胺}是新开发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系列中的第一个成员。这是[~3H]PAF与其在兔血小板上受体结合的一种高效的竞争性和选择性拮抗剂。它对于PAF结合的平衡抑制常数为57pmol/L,此值只有未标记的PAF本身的1/5。在体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介绍PAF及PAF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将诸多PAF受体拮抗剂分为天然及合成2类,合成类再按结构分相关类别具体介绍。结果 PAF参与人体很多生理活动,异常途径生成的PAF会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归纳总结迄今为止研发的多种PAF受体拮抗剂。结论为PAF受体拮抗剂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除了很多磷脂类似物外,合成的简单脂类也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PAF),本研究测试了一系列合成的、具有不同季铵结构特征的高活性磷脂-PAF拮抗剂的脂质类似物的抑制PAF的作用,并讨论了构效关系。化合物的合成:以2-正丙基丙二醇-1,3作为合成脂质衍生物的起始物质。首先通过其钠盐,用1-溴代十六烷作单烷基取代,在硅藻土上用正庚烷/乙醚溶剂纯化后,得分析纯的1-O-十六烷基-2-正丙基丙二醇-1,3产物。为了在主链C-3位上引进极性基团,可先用相应的酰氯合成ω-卤酯衍生物。另一个合成途径是将上述十六烷化合物通过区域选择性加成于表卤代醇上得以…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炎性介质。有人提出 PAF 似乎在变态反应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而不同实验模型所得结果的不同,意味着当药理学家选择评价PAF拮抗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BN52021)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反应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聚合作用的影响。方法Boyden小室法检测化合物对巨噬细胞趋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标记的巨噬细胞中F-actin的变化。结果PAF可显著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趋化效应,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0.01 nmol·L-1~0.1 μmol·L-1)可明显抑制该作用。此外,在含钙缓冲液中,BN52021可显著抑制PAF引起的丝状肌动蛋白聚合。结论BN52021可能通过抑制丝状肌动蛋白的聚合作用,从而抑制PAF引起的巨噬细胞趋化,并且这种作用是钙依赖性的。表明BN52021的抗炎作用途径之一是抑制PAF诱导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宏  汤韧 《中国药师》2001,4(4):301-303
概述PAF、PAF与哮喘的关系及PAF拮抗剂的抗哮喘作用,归纳了近年来临床用于哮喘的PAF拮抗剂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PAF拮抗剂银杏内酯B对洗涤兔血小板中cAMP含量的作用. 结果表明PAF(0.1-1.0 μmol·L-1)对血小板的基础cAMP水平无影响, 但对前列腺素E1(PGE1) 2 μmol·L-1及4,5-二氢-6-[4-(1H-咪唑-1)苯基]-5-甲基-3-(2H)-哒嗪酮(CI-930) 20 μmol·L-1引起的cAMP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银杏内酯B能完全拮抗PAF抑制PGE1和CI-930升高cAMP的作用, IC50分别为4.7和12.5 μmol·L-1. 合用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和阿司匹林对PAF和银杏内酯B的作用均无影响. 提示PAF对磷酸二酯酶的激活作用及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是PAF的直接作用,与其同PAF受体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构的研究已获得显著进展。本文介绍PAF 拮抗剂的研究现况及前景。PAF 拮抗剂的药物应用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PAF 急剧而大量生成可引致过敏性休克、内毒素休克、广泛炎症、变态反应、休克及缺血性障碍等,但发现PAF 拮抗剂对改善肾、心功能有效,因而可望作为药物而被应用。已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的PAF 拮抗剂药物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脂质类介质,具有多种病生理活性。寻找PAF拮抗剂是目前国际药物研究的热门。本文介绍了从植物中分离出的有效的PAF拮抗剂,其构效关系及进一步合成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为具有广泛而强烈生物活性的磷脂化合物,除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以外,PAF在循环、呼吸、消化及生殖等各系统也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对PAF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PAF拮抗剂的研究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取得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16.
SRI63—441对内毒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致肺损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均可诱发严重肺水肿,肺血管外水量,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浓度、细胞计数和多形核粒细胞分类均显著增高。PAF受体拮抗剂SRI63—441对内毒素和PAF所致肺水肿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变化有部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技术原位动态观察海风藤酮对活体鼠脑组织损害程度、神经递质方面的影响。分别对缺血再灌注组及海风藤酮、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组织缺血、水肿及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乳酸(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 in再灌注1、3、6 h海风藤酮均能减小高信号区的体积,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PCr+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Cr)比值的下降,与银杏苦内酯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缺血再灌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海风藤酮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均具有明显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技术可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脑保护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精确的神经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奥拉西坦(Oxiracetam),化学名为2-[4-羟基吡咯烷-2-酮-1基]-乙酰胺,是一种可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促进脑代谢,提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药物。笔者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奥拉西坦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继发的神经功  相似文献   

19.
胆碱对小鼠中枢镇痛效应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碱中枢镇痛效应的药效学特征。方法:通过小鼠热板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胆碱的镇痛作用及多种拮抗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胆碱镇痛作用的可能途径。结果:胆碱(90~120μg/只)可以产生镇痛作用,且能被MLA(50μg/只)、α-银环蛇毒素(2μg/只)和阿托品(0.1μg/只)所拮抗,但不能被美加明(5μg/只)和纳洛酮(2μg/只)所拮抗。结论:胆碱镇痛作用可能通过α7烟碱受体亚型介导,且可能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在肝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位半肝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模型,缺血前通过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PAF(3μg/kg)和PAF拮抗剂BN52021(5 mg/kg),观察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肝组织病理改变、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电镜观察等各项指标。结果I/R导致明显的肝损伤,IP减轻肝I/R损伤,BN52021能模拟IP的保护作用,大剂量PAF可以抵消IP的保护作用。结论IP对鼠肝I/R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P期间产生一定量的自由基,对随后的I/R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PAF参与了肝IP的作用过程,其作用是通过影响氧自由基产生和PMN与血管内皮的黏附而实现的。PAF的降低可能是肝IP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