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矿工性眼球震颤,袁佳琴氏曾有论述。梁绍造氏曾报导七例。关于井下采煤工人眼球震颤的情况,最近蔡怀诚等曾作过报导。在旧中国,井下生产方式落后,劳动条件非常恶劣。矿工性眼球震颤发病率是较高的。解放后,我国煤矿企业有了很大的改变。井下照明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在目前我国矿工是否存在眼球震颤。需要有所了解,我院眼科对矿工性眼球震颤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普查843名井下工人,其中发现有11名眼球震颤,占1.3%。矿工眼球震颤,以采煤工多见计有10人,充填工1人(例5)。从年龄上来看,都发生于40岁以上、工龄20年以上的老工人。根据文献上的记载,15年以上的工龄有可能发生煤矿工人眼球震颤,这说明长时间在暗光条件下作业是发生眼球震颤的原因。短时间在井下工作不会发生此症。  相似文献   

3.
隐性眼球震颤(Latent nystagmus又称潜在性眼球震颤.此症平时无眼球震颤表现,当遮盖一眼时,则出现显性眼球震颤.因检查不细心或对此症缺乏认识易造成漏诊.现结合一完整病历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眼球震颤(nystagmus)是一种有节律的往复运动为特点的眼球位置异常。眼球震颤的方式根据眼震的节律分为冲动型眼球震颤,钟摆型眼球震颤和混合节律型眼球震颤。根据震颤方向分为水平性震颤、垂直性震颤、旋转性眼球震颤。我院遇到旋转性眼球震颤一家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眼震电流描记术,对16例先天性和10例后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进行了多项试验检查。结果表明,两者在凝视性眼球震颤、扫视和视跟踪反应,以及视动性眼球震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认为,此项技术可对两类眼球震颤作出较为客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临床上十分罕见,我们见到一例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0岁。诉5岁起发现双眼视力差,尤其是夜晚明显伴双眼不自主转动。7岁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并验光配镜,但患儿不愿意佩戴,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患者共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0~68岁。10例中诊断为美尼尔氏病者9例,1例为中耳乳突炎。眼球震颤形式:水平性回转性眼球震颤,其快相朝向病变侧。但中耳乳头炎引起者,其眼球震颤的慢相朝向病变侧。本组6例双眼发生眼球震颤,均为美尼尔氏病患者,表现为急跳型。恢复期通过耳部激发试验(冷、热水冲洗、通电流)可诱发者5例。应用转椅法诱发者1例。二、讨论眼球震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致病原因和性质比较复杂。耳源性眼球震颤可分为迷路性眼球震颤和前庭神经性眼球震颤。前者由内耳病变、乳突炎或中耳炎影响内耳…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Anderson1953年首先进行手术治疗、1976年以后国内相继报道、但为数不多,仍然是当前眼科难治病症之一。我院于1984年共收治12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例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男9人、女3人、年龄最小13岁、最大25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儿童眼球震颤的类型、检测方法、红外视频眼球震颤仪对儿童眼球震颤波形的分析能力及眼球震颤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使用MG6B-5型手持式放大镜对148例(296眼)儿童眼球震颤患者检测.81例(162眼)患者行Y-Ⅱ眼球震颤仪检测,15例(30眼)行EYELINK眼动仪检测.111例(222眼)患儿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对75例(150眼)患儿的眼球震颤图检查和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先天特发性眼球震颤121例(242眼),中枢性眼球震颤5例(10眼),前庭性眼球震颤1例(2眼),眼源性眼球震颤21例(42眼).眼球震颤频率为(2.88±1.37) Hz,振幅(7.88±5.22)度,震强(22.68±11.79)度×Hz.111例患儿矫正视力为0.32±0.22.75例患儿矫正视力与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震强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儿童眼球震颤可以使用眼球震颤仪对震频、振幅、震强精确地量化检测,从而对指导病因及治疗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眼球震颤是指双眼有节律的、不自主的,常呈对称共轭性的异常摆动,可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由于目前有限的诊治手段使得眼球震颤成为较为复杂的眼科疑难疾病之一。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对该类疾病的检测和诊疗水平在不断进步。本文将对眼球震颤的分类及特点,检查记录方法以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隐性眼球震颤是指,双眼注视时没有明显的眼震,但遮盖一只眼后,另一眼出现震颤。典型的病例两眼情况相似。隐性眼球震颤病因尚不清楚,多数患者屈光间质清,眼底无明显病变,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隐性眼球震颤可伴有屈光不正。然而,若按常规的单眼遮盖验光试镜方法,会使验光师误认为眼震造  相似文献   

12.
侧视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性头位异常包括:屈光不正、弱视、斜视、先天性眼球震颤及先天性眼球运动性运用不能(congenital ocular motor apraxia)等感觉及6动系统的异常。此外还有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看电视即出现头位异常者。足立氏称之为“侧视症状”。1967年及1968年在日本曾报告,此病与眼位性眼球震颤及先天性眼球运动性运用不能关系密切,但后来经眼科及小儿科研究结果,发现二者迥然不同。临床特点:平时头位正常,眼位、眼球运动  相似文献   

13.
正常时有三种可以代偿眼球震颤的阻断机制:1.知觉性阻断:双眼视觉可构成阻断眼球震颤的一种因素从而获得良好的双眼视力。此阻断可完全消除眼球震颤,如遮盖一眼后才出现的隐性眼球震颤;或者它能减轻显性眼球震颤,如遮盖一眼后原有眼球震颇会加剧。2.运动性阻断:眼外肌收缩使双眼稳定,眼球震颤消失。该阻断共分两型:(1)利用代偿性头位转动使双眼稳定,用左侧方固视眼位;(2)使双眼位于辐辏位置,常致近视力优于远视力。此阻断并不需要双眼视功能。眼球震颤又有斜视的患者,常与斜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伴外展仲经麻痹缝眼内收性眼球震颤3例予以报道。 3例发病时均出现复视,并患糖尿病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例左眼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右眼内收性眼球震颤;另一例与此相反。约经1个多月治疗,患者眼球震颤消失。又过1~2月,外展神经麻痹改善,复视消失。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在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意义。方法:采集2009-03/2010-09门诊就诊的眼球震颤伴有高度散光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分为两组,组一:经RGP配戴,镜框遮边、器械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观察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情况,组二:采取常规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结果:组一视力康复效果良好,组二效果不佳。结论:在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中,RGP对于特殊屈光状态的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眼球震颤患者视功能、屈光状态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儿童眼球震颤的屈光矫正时机与方式,从而促进患儿的视觉发育,提高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02例眼球震颤患儿的视力、双眼视功能、屈光状态、眼球震颤相关检查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特发性组81例,白化病组10例,其他原因组11例。对患儿等效球镜度、散光的类型以及散光度进行分析。结果眼球震颤的患儿平均裸眼视力为4.20±0.34,最佳矫正视力为4.45±0.27,最佳矫正视力大多在4.3至4.7之间。特发性组等效球镜度为(一0.25±3.36)D,白化病组为(+0.24±3.25)D,其他原因组为(+1.03±3.12)D。白化病组患儿主要表现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患儿有着较大比例的散光.其中特发性眼球震颤组比例为86%.白化病及其他类型眼球震颤患儿为100%。其中顺规散光是其主要散光形式,顺规散光比例分别为55%、70%、64%。结论眼球震颤患儿常伴发屈光不正,应早期通过屈光矫正进行干预,促进视觉发育,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arks理想眼位矫正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设计和效果。方法 对19例先天性水平性眼球震颤均采用Parks理想眼位矫正法手术治疗,并追踪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相对休止眼位移至正前方,头位改善,视力提高。结论 采用Parks理想眼位矫正术,适合于伴或不伴斜视的先天性水平性眼球震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家族性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眼底病变特点。

方法:对我院就诊的家族性先天性眼球震颤3个家系患者20例40眼进行眼位、屈光状态、眼前节、眼底彩色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电生理(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等检查。

结果:家系A共8例患者,均为水平型眼球震颤,其中斜视6例(伴代偿头位2例),核性白内障2例,后极性白内障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例,高度屈光不正2例。家系B共6例患者,均为水平型眼球震颤,其中白化病3例(伴黄斑发育不良2例),高度屈光不正2例,全色盲1例,核性白内障1例。家系C共6例患者(5例水平型眼球震颤,1例旋转型眼球震颤),其中Leber先天性黑矇2例,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后极性白内障2例,虹膜萎缩1例,斜视2例。

结论:家族性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尽可能找出病因,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合并水平斜视的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探讨(附二例报告)徐国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除眼球震颤外双眼无明显眼球局部异常,可与斜视合并存在。视力障碍是因为眼球震颤妨碍双眼平稳注视所致。眼球震颤多呈水平冲动型,具有代偿头位。病情随年龄的增长有好转趋势。手术目的在...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118例水平性共转性斜视,其中10例合并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分析。设计手术时,先将眼球震颤和斜视的手术矫正量分开计算,然后将手术量相加。结果 10例中9例术后正位,1位患者残留外斜视。9例患者术后第一眼位眼震明显减轻,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第一眼位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视力增进1~5行。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既考虑眼震情况、静止眼位、代偿头位方向及度数,又考虑斜视性质、度数,注视眼眼别,两者可一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