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翠芬  牛玉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223-4224
目的:观察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应用纳洛酮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应用氨茶碱注射液,同时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次0.1mg/kg,每隔8h给药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应用纳洛酮治疗可提高疗效,效果优于单用氨茶碱,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组予纳洛酮每次0.1mgkg,每8h1次静注;对照组予氨茶碱,首剂5mgkg,12h后每次2mgkg,每12h1次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5%,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率37.8%,总有效率70.3%,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较氨茶碱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54例作为观察组,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每次0.1mg/kg静脉注射,每8h1次.观察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发作的次数、心率、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0.8%,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艳 《现代保健》2011,(3):63-64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使用氨茶碱后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用纳洛酮,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间呼吸暂停的发作的次数、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均应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每次0.1mg/kg静脉注射,继之0.1mg/kg静脉滴注,连用3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6%(χ2=6.38,P<0.01)。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35例。两组病例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之后,均给予氨茶碱负荷量5mg/kg,于20min内静滴注,12h后给2mg/kg的维持量,每隔12h静脉滴注一次。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首次0.1mg/kg静脉注射,继而按0.1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0.02—0.04mg/(kg·h)静脉泵入。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显效率41.7%,总有效率71.4%,显效率比较,=3.92,P〈0.05,总有效率比较X^2=6.6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有显著的疗效,并对减少早产儿的后遗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茶碱、纳洛酮单用或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3.01—2006.12间石首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室收住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6例,分氨茶碱治疗组27例,纳洛酮治疗组30例,氨茶碱、纳洛酮联用组(简称联用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h给药1次;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注,间隔1h后再以0.1mg/kg量.按0.03~0.05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1日1次;联用组两药同时应用,剂量、用法同前。结果:氨茶碱组显效率40.7%(11/27)。总有效率74%(20/27);纳洛酮组显效率66.7%(20/30),总有效率93.3%(28/30);联用组显效率69.0%(20,/29),总有效率96.6%(28/29)。纳洛酮组与氨茶碱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X^2=3.96,P〈0.05);联用组与氨茶碱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50,P〈0.05;X^2=5.76,P〈0.025);纳洛酮组与联用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500;X^2=0.32,P〉0.500)。结论: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可单选纳洛酮。  相似文献   

8.
席竹叶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16-117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对47例患儿分成两组,1999年9月~2001年12月为对照组,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为观察组.对照组用氨茶碱,观察组在用氨茶碱的基础上加有纳洛酮,比较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血PaO2和血PaCO2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次数为1.6±O.8次/d与对照组3.2±1.6次/d,P<0.01;呼吸暂停时间为19.5±2.4秒与22.8±2.5秒,P<0.01;呼吸暂停时SPO2下降[(80±8.5)%与(74±6.27)]及心率下降程度125±8.5次/min与110±6.17次/min,均明显减少,P<0.01;PaO2(6.70±6.72与6.29±O.62)与PaCO2(4.91±1.35与5.97±1.87),P<O.05.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同时应用,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60例生后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应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始按5mg/(kg·次)静滴,继按2.5mg/kg12h 1次维持,治疗组加用纳洛酮0.1mg/(kg·次)8h 1次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呼吸暂停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纳洛酮注射液0.1mg·kg-1·次-1,1次/8h,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常规用氨茶碱,首剂5mg/kg,12h后予维持量2mg/kg,静脉滴注,1次/8h.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龙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4):471-472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使用氨茶硷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照组50例单用氨茶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1.8±0.2)、(3.4±1.2)次/d,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18.9±3.1)、(23.2±2.51)s,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时SPO2下降程度及心率减慢程度分别为(83.0±8.4)%和(75.7±5.2)%,(95.3±12.8)和(86.6±13.5)次/min,(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68%(χ2=9.00,P0.01)。结论氨茶碱和纳络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俯卧位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俯卧位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住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俯卧头侧位,头部抬高15°;对照组50例,采用仰卧头侧位。观察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俯卧位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优于仰卧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秀兰 《现代保健》2013,(22):67-68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进行呼吸、体温、喂养、膝部按摩、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病率低,身体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呼吸、体温、喂养、膝部按摩、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住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俯卧头侧位,头部抬高15°;对照组50例,采用仰卧头侧位。观察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俯卧位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优于仰卧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早期单纯以静脉营养,待出现吸吮反射后再予人工喂养。结果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喂养耐受、向肠道营养过渡及体重恢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开展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早期单纯以静脉营养,待出现吸吮反射后再予人工喂养。结果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喂养耐受、向肠道营养过渡及体重恢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开展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ICH组(102例)与非ICH组(498例),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ICH早产儿中,Ⅰ度占87.25%,Ⅱ度占8.82%,Ⅲ~Ⅳ度占3.92%。ICH组的产前地塞米松应用率低于非ICH组,宫内窘迫率高于非ICH组(P <0.05); ICH组的机械通气率、电解质紊乱率高于非ICH组,胎龄≥34周占比低于非ICH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机械通气、胎龄<34周、电解质紊乱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宫内窘迫、机械通气等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测,并于产前适时使用地塞米松,以尽可能降低ICH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入院后,对两组患儿均行原发病、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先予0.1mg/kg纳络酮静脉推注,然后按0.1mg/kg纳络酮+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氨茶碱首次负荷量为5mg/kg+(10-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2h后予2.5mg/kg维持,每天2次,每天纳络酮、氨茶碱依次交替使用,疗程为3d。对照组单用氨茶碱治疗,用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有效率为87%(40/46);对照组为67.5%(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IL-6预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60例早产儿的血清IL-6水平,统计其BPD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IL-6水平与早产儿发生BPD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IL-6预测早产儿BPD的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早产儿中BPD发生率为30.00%。BPD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高表达与早产儿发生BPD相关(OR>1, P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6预测早产儿BPD的AUC为0.796。结论 血清IL-6水平与早产儿发生BPD密切相关,血清IL-6预测早产儿BPD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BP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34周以内、生存28d以上的621例早产儿资料。以BPD的发生与否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并对多种危险因素与BPD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5.9%。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并发出生5min窒息、肺炎、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肺动脉高压、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败血症、产前感染、高浓度吸氧、其母有产前感染性疾病与BPD发生有关,其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产前感染、发育迟缓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尽可能避免早产、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