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本文为报道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脑脓肿4例,共培养出厌氧菌6菌株,计其它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各2菌株,产黑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各1菌株;需氧菌共4菌株,计普通变形杆菌2菌株,流行性感冒杆菌、不动杆菌各1菌株,提示厌氧菌多于需氧菌。 并与同期需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脑脓肿3例作了比较。厌氧菌脑脓肿较趋于慢性化脓炎症,脓肿常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脓肿多为急性炎症,脓肿常多房多发。主要靠厌氧菌培养加以鉴别,其他方面不易区别,并对治疗等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10余年来,普外科感染的病原菌有了很大的变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的状况演变为混台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占首位,尤其在腹部感染中的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与厌氧类杆菌(脆弱类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厌氧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外科感染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腹部外科常见的厌氧菌感染及其快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焱  叶萍  王靖  翟振兴 《上海医学》2001,24(11):684-687
目的 研究阐明腹部外科常见厌氧菌感染的致病菌及其特点,探索将气相色谱(GLC)应用于这类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用常规细菌学检 验和直接显微镜观察结合GLC定量分析厌氧菌特征性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两种方法分别检测421例腹腔感染标本。结果 常规细菌学检验326例细菌培养阳性。单独厌氧菌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分别为34例(8.1%)和83例(19.7%);厌氧菌与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209例(49.6%)。厌氧菌培养阳性243例(57.7%)。常见厌氧菌得脆弱类杆菌组和其他类杆菌、G^ 厌氧球菌和链球菌;常见需氧(或蒹性氧)是大肠埃希菌、其他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其他肠球菌。GLC直接检出标本中SCFA为62.9%(265/421)。其诊断厌氧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226/265)和89.1%(139/156)。GLC直接检测与标本显微镜观察可将88.5%(200/226)的厌氧致病菌鉴定于属或种。结论 GLC直接检测腹腔感染标本可在几小时内诊断厌氧菌感染。随着方法的改进,GLC将更适合临床快速诊断,这对深化厌氧菌感染的认识、普及和提高诊断外科厌氧菌感染的水平、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减少盲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厌氧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用API 20A试剂盒对耐氧试验阴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菌类型及厌氧菌耐药情况。收集6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1例脓液标本均培养分离出细菌,其中单纯需氧菌感染6例(9.8%),单纯厌氧菌感染7例(11.5%),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48例(78.7%)。厌氧菌感染总例数为55例(90.2%),共分离出 81株厌氧菌。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阳性厌氧菌为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疮疱丙酸杆菌(Pemphigus propionbacterium),上述3类革兰阳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阴性厌氧菌为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上述两类革兰阴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甲硝唑、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4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到81.3%。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性感染,其中厌氧菌占有较高比例,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早期有效抗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2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分布及感染来源。对病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培养采用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种模式。结果 24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总计检出病原菌502株,其中需氧菌211株(42.03%),厌氧菌116株(23.11%),需氧-厌氧菌175株(34.86%)。牙源性感染检出细菌以厌氧菌及需氧-厌氧菌为主;腺源性感染检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检出前5位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普氏菌、溶血链球菌与梭杆菌。主要检出菌对呋喃妥因、四环素、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下。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低于30%。厌氧菌及需氧-厌氧菌对呋喃妥因、甲硝唑、四环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低于30%。感染部位前两位的是颊间隙63例(25.61%)、咀嚼肌间隙75例(30.49%)。超过70%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为牙源性感染。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部位以颊间隙和咀嚼肌间隙为主。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细菌类型多样,兼具需氧及厌氧菌且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健康状况正常的人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的含量情况。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各类型IBS患者共52例和18例健康状况正常的志愿者,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定量检测。结果:三种类型的IBS患者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数目与健康人差异明显,特别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和混合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5);需氧菌中患者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均不同程度增加(P〈0.01或0.05),大肠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增加最明显。结论:不同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不同,但均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属不同程度的减少,针对性的补充减少的益生菌可能是治疗IBS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腹部外科的感染性疾患是常见病。随着厌氧菌培养方法和技术的提高,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才被重视。现就厌氧菌在腹部外科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述。一、人体厌氧菌的分布、分类与发病率正常人在消化道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生,它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菌群相对平衡,对人无害甚至有益。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应用抗需氧菌抗生素时久,均有利于造成厌氧菌感染。正常人体厌氧菌的分布情况大致是:口腔中唾液的厌氧菌与需氧菌  相似文献   

8.
肛周脓肿细菌感染菌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厌氧与需氧茵的菌群分布。②方法选择31例肛周脓肿患,对其脓液中的厌氧茵和需氧菌进行培养鉴定。③结果肛周脓肿感染患中男27例,女4例;感染中共分离出51株细菌,其中厌氧菌30株,需氧菌21株。厌氧菌总检出率为96.8%,需氧菌总检出率为67.4%。单纯厌氧菌感染检出率为32.3%,单纯需氧菌检出率为32%。、厌氧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捡出率为64.5%。在所分离出的30株厌氧菌中,脆弱类杆菌占80%,消化链球菌占13%,普通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各占33%21株需氧菌中,大肠杆菌占71%,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各占9.5%。④结论肛周脓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细菌感染菌群分布以脆弱类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感染类型以厌氧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鼻窦炎(CSS)患者鼻窦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52例本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所见鼻窦内脓性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需氧菌培养阳性者43例,阳性率82.69%,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变形杆菌。3种致病菌均对头孢哌酮钠敏感(敏感率为83.35%、91.70%和88.90%)。厌氧菌培养阳性者9例阳性率17.3%。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变形杆菌为本地区CSS的主要需氧致病菌,三者对头孢哌酮敏感率均较高。厌氧菌在CS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各地区骨科感染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5月有关骨科感染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文献,提取数据,分析导致该类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耐药性特征。结果 共纳入1997—2021年发表文献84篇,包含病例48 533例,分离病原微生物28 5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7.1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占51.31%,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真菌仅占1.50%,计4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76%,MRSA的检出率在国内六大地理区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为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所有致病菌中居于首位。目前,临床上针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和病毒等的检测和治疗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249例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玲  陈潮钦 《河北医学》2000,6(9):792-795
目的:为防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院内感染。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11月至1999年5月临床分离到葡萄球菌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标本以Sceptor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测定细菌及药敏。结果:发现在葡萄球菌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7.7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14%.院内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达82.00%;葡萄球菌感染多发生在下呼吸道(42.10%),前列腺(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头孢克洛胶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两组随机化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设计,并选用头孢克洛与盐酸溴已新为对照药。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20例,分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结果]痊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67%、76.67%,有效率分别为93.33%、9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15%、97.87%;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3.33%和1.67%。[结论]复方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头孢克洛联用盐酸溴已新相同。且服用方便,为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更为方便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2月间的27例危重儿童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惠儿病情危重,易感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24/27),机械通气(16/27),深静脉置管(14/27),肠外营养(16/27),应用化疗药物(5/27)。应用皮质醇激素治疗(6/27)。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21例,热带念珠菌3例,酵母菌3例,曲霉菌1例。2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4例死亡,2例未治疗者死亡。结论危重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微波-呋喃西林疗法对宫颈糜烂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粉用于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病例)分成两组,一组为微波加呋喃西林粉(微呋组);另一组为单纯微波组(对照组),两组例数相当,微波治疗剂量相同。结果用呋喃西林粉者治疗恢复后宫颈光滑,无瘢痕,无副作用、发热及感染,出血率低。恢复快。结论微波-呋喃西林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合并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1998-2003年收治的464例,640例次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数、病原体、化疗阶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在640例次化疗病例中,共有272例次发生感染。其中,急淋惠儿感染率高于急非淋患儿;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的绝大多数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化疗阶段中,诱导缓解阶段易发生感染;白细胞数越低,感染率越高,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感染几率越大。对于已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比单独使用抗生素者发热持续时间短。结论感染为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的主要合并症,易发生在诱导缓解阶段,尤其是粒细胞减少期,应加强对这部分患儿的管理;对白血病患儿化疗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慎重,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用GPI鉴定卡、AST-GP61药敏卡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以苯唑西林MIC来判断MRSA。[结果]3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就来源科室而言,主要分离于ICU、皮肤科(各45株,占30%),其次依次为外科(34株)、乳腺科(29株)、呼吸科(22株)等;就标本来源而言,主要来自痰液/咽拭子(46%),其次为分泌物(21%);就药物敏感性而言,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6.4%,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的敏感率达到了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9.6%,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则为48.9%。其中对万古霉素的MIC50在1μg/ml。MRSA检出率为53.1%(164株),主要来自ICU和外科(44%)。[结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高,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远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株。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支原体培养和微量板凝集试验(MAG)检测67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结果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01)和单份血清检测(P<0.01).双份血清MAG的检出率和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是检测MP感染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败血症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白血病患者并发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该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从血液标本中分离的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致病菌以G-杆菌多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G+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对青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头孢噻肟耐药率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其他抗生素大都耐药.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增加导致白血病患者细菌耐药率增高,其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从6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各部位分离出的167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67例肝移植病人分离的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82株,占49.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47.3%,真菌6株,占3.6%.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最常见呼吸道,其次为胆汁和腹腔引流液.其中有21例病人合并有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糖肤类抗生素分别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合理、适当选用抗生素对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提高病人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