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和规律,1997年开展了人群病原学、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疫情监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监测点调查及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1.2血清学试验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3~5ml,用MAT法检测...  相似文献   

2.
3.
浙江省1990~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是我国钩端螺旋体多发地区之一,疫区分布广泛,菌群多,病情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探索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2000年对全省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省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临海市首例报告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不断增加,到1996年,发病累计超过13.7万例,死亡近千例,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掌握我省钩体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我们分析1952~1996年全省钩体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 2 0世纪末浙江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进一步落实钩体病防制措施 ,我们于 1997~ 1999年间开展了钩体病人群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宿主动物间疫情调查。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全省监测点调查资料、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全省各医院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 3~ 5ml,用MAT法检测抗体 ;同时无菌采血 1~ 2滴分离培养病原体。 (3)鼠类来源 :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 ,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 ,用背式法解剖取双…  相似文献   

6.
钧端螺旋体病(下称钧体病)是我省常见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自1958年首次发现至1990年止,全省发病率在10/10万以上的年度有1970、1973、1974、1979、1983、1986、1987、1988年[1]。至1997年止,疫情已扩大到10D余个县市。为了解该病近几年来的流行规律,遂对1990~1997年的流行情况作如下分析。1流行特征1.1流行强度。表1可见,1990~1997年,全省钩体病年发病率在5.20/10万~20.68/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0.04/10万;其中以1993年为最高;年发病县波动为82~101个,其中以1994年为最多;年平均病死率为2.85%,以19…  相似文献   

7.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8.
<正>衢州市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为了解和掌握本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特征以及菌群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997年起,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钩端螺旋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采取血培养、动物脏器培养做病原学分离,血清学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结果 从病人血及动物脏器中分离出8株钩端螺旋体,鉴定了6株,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爪哇、秋季、犬热及赛罗群;疑似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7%、34.23%;18.23%。结论 广东省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免疫保护作用;首次分离出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防治工作中应注意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10.
德阳市1980—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规律。方法:对其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测定和宿主动物鼠,猪,蛙,鸭等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对病人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3年平均鼠密度为17.37%,鼠类带菌率最高为14.07%,病人的感染菌株主要为秋季热群,占64.71%,结论:鼠类仍是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人间主要流行菌株为秋季热群。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1997至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分析,掌握全省HFRS的流行规律,控制其暴发流行,进一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FAT)法,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法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1997-2000年全省共发病9041例,年均发病率为5.08/10万,死亡48人,病死率为0.53%,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南山区次之,浙北平原区和海岛区病例较少,全省11个地市均有发病,以浙东和浙西丘陵区的绍兴,宁波,台洲,衢州,杭州和金华6市发病最多。宿主动物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0.79%,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80.91%,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同时接种HFRS疫苗。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2002至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分析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MAT)检测病人血清抗体。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鸭肾分离培养病原体。结果2002年全省共发生钩体病59例,死亡1例,病例分布全省17个市(县),主要集中在衙州、丽水、台州(地)市,发病率为0.13/10万。2003年全省共发生钩体病20例,病例分布在金华、衢州、台州、丽水4个(地)市的8个县,发病率为0.04/10万。2002年解剖分离培养鼠肾299对、蛙肾620对、猪肾80对、鸭肾28对、牛中段尿54份,结果鼠肾阳性率为2.01%,蛙肾为1.61%,猪肾为1.25%。2003年共解剖分离培养鼠肾577对、蛙肾1070对、牛中段尿110份、猪肾127对、鸭肾40对,结果蛙肾阳性率为0.47%,其他均为阴性。结论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1年4~5月,在开江县钩体病老疫区永兴镇每年选择100名以上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10~69岁健康人群血清,检测钩体抗体。[结果]2006~2011年累计检测血清660份,检出钩体抗体阳性的170份,阳性率为25.76%。其中,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15.00%,澳洲群阳性率为15.45%,秋季热群阳性率为0.91%,七日热群阳性率为1.82%,犬群阳性率为0.76%,拜伦群阳性率为0.30%,波摩拉群阳性率为0.15%,致热群阳性率为0.45%(P〈0.01)。2006~2011年钩体抗体平均阳性率,男性为27.51%,女性为24.55%(P〉0.05);10~19岁为8.25%,20~29岁为18.91%,30。39岁为18.39%,40~49岁为26.85%,50~59岁为28.40%,60~69岁为38.27%(P〈0.01)。钩体抗体阳性率,2006~2011年分别为55.05%、13.85%、58.04%、5.71%、5.00%、15.38%(P〈0.01)。[结论]开江县健康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高,钩体流行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为主。I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1990—2005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例5653例,死亡68例,各地市除舟山外,其余各地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宿主动物感染秋季群的构成比2000年以后较1990—2005年有较显著的上升,秋季群和黄疸出血群一起成为主要菌群。继1996—1997年龙游县赛罗群钩体病疫情暴发后,2002年浙江省又在蛙血清中检测到赛罗群抗体阳性。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化,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近5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趋势。方法:对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3个流行区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皖南山区是主要流行区和高发地区,疫区稳定,发病的季节性非常明显,9~10月是流行的高峰时段,与全省钩体病发病的季节性完全一致,该地区钩体病发病数可左右全省疫情;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钩体病流行的季节性不明显,全年都有病例发生。在1497例钩体病例中,男与女之比为1.8∶1,10~49岁年龄组占87.78%,农民占79.76%。人群发病构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接触钩体病疫水的次数多少、时间长短和频率高低所致,并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结论:本省钩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为皖南山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39年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1958~1996年的钩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39年来,全省84.01%的县有病例报告,累计发病677403例,年均发病率为19.49/10万,死亡7588人,年均病死率为1.12%。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感染方式主要以收割水稻接触疫水而感染。发病高峰为每年8~9月,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男与女之比为1.90∶1。经过疫源地调查,已从28种动物中分离出钩体。啮齿和食虫动物为“稻田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家畜为“洪水型”钩体主要传染源。全省流行菌群有17群,以黄疸群为主,占66.36%。有39个血清型,其中赖型占53.99%。各地流行菌群菌型基本稳定,但不同地区和年代亦有变化。钩体病流行强度与宿主动物数量、带菌率高低、人群免疫水平、水稻收割季节、降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掌握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分析人间疫情,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病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984~2001年天台县、开化县、江山市、宁海县及金华婺城区5个监测点共发生HFRS病人12 027例,死亡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52/10万,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72%.以20世纪80年代发病较高,1986年达到高峰,发病率达119.84/10万.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年平均79.03/10万.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4.55%(5 334/11 974),4~6月为流行小高峰,占20.57%(2 463/11974),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6~45岁人群发病4 818例,占病例总数(9 715例)的49.59%;男女之比为1.71:1;农民占发病总数的86.25%.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9.98%(34 411/344 741).其中室外鼠密度为10.84%(19 839/183 003),居民区为9.01%(14 572/161 738).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47%(4 521/31 249).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为5.21%(598/11 477),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18%(375/8 979).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1%(4 008/5 911),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296/486),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158/486),另有6.58%(32/486)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浙江省属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防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暴发流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制订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为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