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率震荡(HRT)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又减速的现象〔1〕。它通过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这样一个微弱内源性刺激所引起心电节律的变化,判断受检者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HRT是近年新发现的心电生理预测指标,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最早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目前已在多种  相似文献   

2.
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它是通过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这样一个微弱内源性刺激所引起的心电节律的变化。进而判断受检者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如果患者心肌扩张、重构、坏死、凋亡、  相似文献   

3.
1 窦性心率震荡(HRT)概念的提出 HRT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指一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对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是特征性的窦性心率双相涨落式的变化.在PVS后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窦性心率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之为HRT现象.  相似文献   

4.
心率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心率先加速,随后心率减速的现象,具有双相涨落式变化的特征,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消除室性期前收缩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回顾性研究显示,病程长及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是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主要易患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充盈及左右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室腔扩大,心功能下降相关。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室性期前收缩、逆转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28例,其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6例(11.4%),偶发室性期前收缩202例。观察并比较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病人年龄大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溶栓试验血流3级构成比低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MACE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提示病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严重,急诊PCI术中发生血流改善更差,术后发生无复流风险增加,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左心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定义 缺血性室性期前收缩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缺血缓解后室性期前收缩随之消失。急性缺血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始动因素,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急性缺血时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具有危险性的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8.
室性期前收缩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见于部分无明显病因可查者。发作频繁者或者属于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是以并行心律方式出现的或出现RonT ,多属于心电不稳,可出现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若不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主要见于老年人群中〔1〕。研究表明,正常人亦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而且其发生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2〕。有文献报道老年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肌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3〕。本研究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老年人心肌缺血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室性期前收缩(VPB)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亦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俗称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在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正确鉴别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VPB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6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P波均直立,形态一致,P-P间期长短不一,表现有3种类型,夹有室性期前收缩的P-P间期(如P_1-P_2,P_4-P_5等)为1.12s,上行每一室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P-P间期如P_2-P_3、P_5-P_6均为1.00s,而P_3-P_4、P_6-P_7、P_(10)-P_(11)等则为1.16—1.22s,除室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P-R间期延长达0.20s外,其余均为0.12s。QRS波群表现有形态正常与宽大畸形的室性期前收缩两种,室性期前收缩后无代偿间歇出现。颇为特殊的是上行3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第2个P波均系提前出现,故本例要点在于明确真正的窦性固有周期。若P_1-P_2等为窦性周期,如不存  相似文献   

12.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2009,28(5):303-304
在加长记录某一心电图导联时,有时可以间歇性出现偶联间期相等、形态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当各显性室性期前收缩之间夹有窦性心搏数目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时,应考虑有些室性期前收缩呈隐匿性状态而未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现,此称为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和室性期前收缩78例病人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ST-T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P〉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ST-T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ST-T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ST-T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1].目前,有关HRT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的证实,已有很多研究发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阳性可作为多种心脏病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其中TS较TO的预测价值更大[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肾养心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病人,给予滋肾养心方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病人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1),且期前收缩出现次数和期前收缩占心搏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病人Myerbur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病人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滋肾养心方可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3次/d,温开水冲服,4周1个疗程。结果34例患者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症状改善和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减少明显,总有效率94%,1例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1例轻度头昏面红,均无需停药。结论稳心颗粒在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特别是控制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效果肯定,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室性期前收缩不同起源部位和不同负荷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方法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按照起源部位不同和负荷不同分组,分别观察各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结果室性期前收缩左室起源组右室起源组有较大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内径,而右房前后径、右室前后径和心功能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期前收缩高负荷组有较大的左房前后径、左室内径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结论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心脏结构影响不同;室性期前收缩高负荷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发展承逐年上升趋势,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可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我们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