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桃荣 《现代康复》2001,5(6):38-38,45
目的:探讨等长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冠心病患者和按同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相配对的正常人(对照组),等长运动前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试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舒张功能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运动后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变化显著(P均<0.05),而收缩功能指标静息下两组相差显著,运动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等长运动超声心动图测试法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种简便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等长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冠心病患者和按同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相配对的正常人(对照组),等长运动前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试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舒张功能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运动后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变化显著(P均〈0.05),而收缩功能指标静息下两组相差显著,运动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等长运动超声心动图测试法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种简便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等长运动负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寻找可靠的早期检出和评估手段。 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危险分层条件为A组和B组患者)(高血压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1:1配对。治疗前1周高血压组进行等长运动负荷试验,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 结果: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中,运动前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晚期峰值(A波)(55.85±16.31)mm/s和E/A(0.91±0.04)明显高于对照组[(49.33±14.72)mm/s和0.83±0.07],左室舒张早期峰值(E波)(68.27±10.73)mm/s明显低于对照组(70.29±18.63)mm/s(t=2.047~2.131,P均<0.05)。等长运动后两组对象的全部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较运动前有显著改善(t=1.939~2.531,P均<0.05),同时高血压组的E波、左房射血前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E/A、左房射血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84~2.283,P均<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中,运动后两组对象的全部收缩功能指标均较运动前有显著变化,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周径纤维缩短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027~2.379,P均<0.05)。 结论:等长运动负荷实验是早期检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等长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等长运动负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寻找可靠的早期检出和评估手段。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危险分层条件为A组和B组患者)(高血压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1:1配对。治疗前1周高血压组进行等长运动负荷试验,对照组测结果: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中,运动前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晚期峰值(A波)(55.85&;#177;16.31)mm/s和E/A(0.91&;#177;0.04)明显高于对照组[(49.33&;#177;14.72)mm/s和0.83&;#177;0.071,左室舒张早期峰值(E波)(68.27&;#177;10.73)mm/s明显低于对照组(70.29&;#177;18.63)mm/s(t=2.047—2.131,P均&;lt;0.05)。等长运动后两组对象的全部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较运动前有显著改善(t=1.939-2.531,P均&;lt;0.05),同时高血压组的E波、左房射血前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E/A、左房射血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84-2.283.P均&;lt;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中,运动后两组对象的全部收缩功能指标均较运动前有显著变化,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周径纤维缩短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027—2.379,P均&;lt;0.05)。结论:等长运动负荷实验是早期检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级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周立  徐建红  张华  徐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48-4149
目的: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应用Acusow-128xP-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运动负荷20%,40%,50%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患者运动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舒张充盈速度早晚期比率(E/A)、左室射血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较运动前有所降低。但是运动负荷级别为20%,及运动负荷40%时,左室射血分数运动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19,0.858,P&;lt;0.05);运动负荷50%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08,P&;lt;0.05)。结论:AMI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运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长收缩运动(IE)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制作IE训练模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进行2个阶段(6周+4周)的实验,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训练组兔在第2阶段增加每次2min、每日3次、每周5d的IE训练。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6周及第10周时对兔进行外周血VEGF、VEGF mRNA与NO检测,并于实验第10周时对兔主动脉血管壁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 结果实验前,各组VEGF、VEGF mRNA、NO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高脂组兔外周血VEGF含量高于训练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兔外周血VEG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兔实验10周后外周血VEGF含量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10周后,训练组和高脂组兔外周血VEGF mR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兔实验10周后外周血VEGF mRNA含量均高于实验前和实验6周后(P<0.05)。实验6周后,训练组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10周后,高脂组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脂组、训练组兔外周血NO含量在第6周和第10周时均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结束时,训练组兔有少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多,对照组兔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结论高脂饮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VEGF、VEGF mRNA和NO含量显著增加,IE训练可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有的研究显示低氧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学指标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但对于不同间歇低氧训练模式对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低氧组和运动组分别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和游泳训练;低氧+运动组间歇性低氧训练和游泳训练同时进行;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各组进行正式训练4周,分别了正式训练1,2,3,4周训练结束后24 h,取尾静脉血,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水平.结果与结论:经过4周训练后,3种干预模式对大鼠血常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低氧+运动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指标改善最为显著.提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复合运动训练在改善大鼠造血功能方面优于单独间歇性低氧训练或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8.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是一种在氧平衡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与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低氧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CD34的蛋白表达,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在促进骨骼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低氧不运动组、常氧训练组、低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高住高练低练组。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d,运动量由第1周的速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程度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结果与结论:低氧状态下,低氧诱导因子1有大量的蛋白表达,低氧复合运动表达更多,而CD34蛋白表达只发生在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训练组。提示低氧诱导因子1是促进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一种重要因子,但须结合运动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拔5400m富氧室改善低氧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低氧2组、富氧2组,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400m的低压舱内24h,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400m的低压舱内12h,然后富氧(270mL/L的氧混合气)12h。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氧2组、富氧2组进行力竭性负重游泳试验。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t=14.79,P&;lt;0.01),力竭负重游泳时间延长(t=4.31,P&;lt;0.01)。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低氧环境运动作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低氧训练配合运动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缺氧程度,以调动体内的技能潜力,抵抗缺氧生理反应并积极适应,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目的:总结低氧训练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低氧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方法:以"hypoxic training,skeletal muscle,function,structur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9-03);以"低氧训练、骨骼肌、功能、结构"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0/2009-05).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低氧训练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影响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44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分析.低氧训练避免传统高原训练所引起的弊端,可以根据机体的低氧适应能力,调节低氧环境,保证正常的训练,使骨骼肌获得有益的生理适应.与单纯的低氧刺激相比,不同的低氧形式刺激和不同的训练方法结合成为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对骨骼肌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机制更为复杂.低氧训练对骨骼肌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低氧和训练的结合形式.实验的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的不同都有可能左右实验的结论,会影响低氧训练对骨骼肌作用的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4139名被调查者分成脑卒中组、对照组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组。观察各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最高为61.9%(39/63),高于TIA组45.45%(75/1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10.257,P<0.05)。TIA组的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为16.36%(27/165),明显高于其他相关因素组(χ2=4.924~109.089,P<0.01)。脑卒中组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高于TIA组(P<0.05)。TIA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与以高血压、TIA为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423名武警部队官兵自救互救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对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武警部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作战特点,及战伤救治标准自行设计问卷,对基层干部、战士、指挥院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指挥院校学员对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干部和战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干部、学员还是战士,其理论成绩均高于技能成绩。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最差,烧伤、烫伤、电击伤掌握程度较好,止血、包扎、固定和运送4大技术掌握欠缺,正确率较低。结论武警部队官兵对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欠缺,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各级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低氧运动对身体功能的影响,为低氧健身提供理论支持。资料来源:检索Sience Direct 1999-01/2005-12关于低氧运动及身体功能的文章。检索词“Hypoxia Exercise,Body Function,Weight Control”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低氧运动,身体功能,控体质量”。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将低氧运动对心肌缺血和组织利用氧功能、造血功能、呼吸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和体质量等影响资料纳入选择;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初步检索到50篇关于低氧运动对身体功能影响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最终纳入30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①在国外,低氧训练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仅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全民健身,低氧运动使身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促进整体健康和体质水平。②低氧运动能改善心肌缺血,加强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能力。③低氧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系统,低氧适应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出现明显的适应性的变化。④在低氧条件下健身,低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进而刺激呼吸中枢,从而改善呼吸系统。⑤适宜的低氧刺激浓度、刺激时间与运动方式,能提高免疫能力,且可有效控体质量。结论:低氧运动能改善心肌缺血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造血功能、呼吸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和有效控体质量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力竭运动时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4名运动员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hypoxictraining,IHT),低氧训练模式:5min低氧+5min间歇(常氧);运动模式:低氧训练前及21d低氧训练结束后次日分别进行逐级递增负荷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起始负荷为40W,以后每3min递增20W,直至力竭。比较IHT前后的心率和乳酸水平。结果:IHT后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均低于IHT前,曲线均右移。结论:机体对IHT适应后,可以使心率下降,心率储备增加;机体血乳酸的消除速度加快。IHT使机体对同等强度的运动更加适应,提高了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维超声和脉冲超声多普勒对13例心肌梗塞患者和10名正常人进行研究,发现在近极量持续性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时患者最大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速率(PE)下降,舒张晚期充盈速率(PA)升高,E/A比率下降,舒张时间缩短,与正常人的反应相似,两组诸指标的绝对差异在运动时缩小。提示这一现象可能为一种生理性反应,而不能简单地用心肌缺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情况,为指导基层营区自救互救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武警部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作战特点,及战伤救治标准自行设计问卷,对武警某部队90名基层警官、223名战士、110名指挥学校学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战士接受过现场救护、训练防护、季节防病、食物中毒4方面知识培训的比例均高于学员和警官(P〈0.05)。在对自救互救知识需求中,学员的需求评分(3.09±0.45)分,高于战士和警官[(2.82±0.57)、(2.92±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需求程度上表现出不同职别有不同需求。结论:武警部队官兵对于自救互救知识需求较高,应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各级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并对培训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医护人员对复合性损伤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战伤救治标准、第四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相关参考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对相关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复合伤知识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在护士群体中,不受学历、工作年限和职称的影响,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好于复合伤知识;医生与护士相比较,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复合伤知识掌握程度医生好于护士(P<0.05)。结论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复合伤知识掌握欠缺,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进行复合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Twenty-seven normotensive, college-aged, female subjects were studi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in breathing techniques on blood pressure during isometric contractions.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training groups: 1) a group that was taught to perform a Valsalva maneuver during isometric efforts (VAL Group), 2) a group that was instructed to avoid performing the Valsalva maneuver (NO-VAL Group), and 3) a control group that was given no instructions (CONT Group). Prior to and following three breathing technique training sessions, two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by amplified auscultation during 10 isometric contractions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with the leg positioned at 65 degrees of knee flexion. Breathing patterns were recorded on an impedance pneumograph. Data were submitted to a 2 X 2 X 3 (time X trial X group)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using rest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as covariates. A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5) time-x-group interaction revealed posttraining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isometric exercise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NO-VAL Group (163/120 vs 148/112 mm Hg), and ha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the CONT Group (157/117 vs 153/117 mm Hg). These data illustrate that training to avoid the Valsalva maneuver may help attenuate the pressor response observed during isometric contractions and provide a means for safer patient exercise.  相似文献   

20.
大脑行为对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脑行为修正对等长收缩运动(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及机制。方法:用气功入静作为大脑行为修正的模式,记录常态及入静态站桩(IE)时的心血管反应;用RIA法测定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结果:入静IE较常态IE心率、血压显著降低(P〈0.01),而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大脑行为可调节等长收缩时的心血管反应,与血浆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