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鳞癌FRA189A处微卫星DNA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萍  陈洋  陈冬  李莉  任常山 《肿瘤学杂志》2001,7(3):160-16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FRA189A处微卫星DNA标记杂合性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SSLP-硝酸银染色技术以D18S978位点为遗传标记,检测和分析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26例食管癌中23例为信息个体,杂合性丢失频率为60.8%(14/23信息个体),染色体定位于18q12.2。[结论]FRA189A处D18S978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提示此处可能存在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S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 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 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s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 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相似文献   

4.
发性肝癌9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广东地区37例肝癌染色体9p的9个位点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明确这睦位点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的情况,定位该区域可能存在的与肝癌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方法:对所取位点用PCR法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发生LOH的位点;结果:30例(80.80%)在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其中LOH频率最高的位点是D9S54(60.6%),LOH频率高于50%的位点有位于9p21带的IFNA,D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中3p^25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赛芳  廖美琳 《肿瘤》1997,17(6):439-441
目的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第三号染色体短臂上3p25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程序出现多态性评价杂合性丢失方法,分析58例NSCLC组织中3p25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结果58例肺癌组织中有29例出现3p25LOH,总的杂合性丢失率为50%。3p25的杂合性丢失率在18例腺癌中为12例(66.7%),明显高于鳞癌(42.9%,15/3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3p25杂合性丢失与NSCLC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Ⅰ期为42.1%,Ⅱ期为55.6%和Ⅲ期为52.2%,5例正常胎儿肺组织均不出现3p25LOH。结论3p25杂合性丢失在NSCLC中普遍存在,从而说明3p25位点处存在着某些与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NSCLC中3p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癌(NSCLC)中第3屿染体短臂(3P)上两个独特区域--3P14和3P25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与NSCL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分析162例鹇手术标本、85例癌旁肺组织及5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3P14和3P25位点的LOH。结果 162例NSCLC组织中共有108例(66.67%)出现LOH,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体异常扩增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的宫颈病变组织石蜡标本56例,包括正常宫颈上皮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及宫颈鳞癌20例。组织切片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内中心体的状态。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宫颈CINⅠ均未发现中心体异常扩增,CINⅡ及CINⅢ发现中心体异常扩增,异常率分别为(3.05±2.01)%和(4.83±3.47)%;宫颈鳞癌Ⅰ、Ⅱ、Ⅲ期均存在中心体异常扩增,异常率分别为(6.08±2.03)%、(6.41±3.53)%和(6.98±3.70)%;宫颈鳞癌组中心体异常扩增率为(6.33±2.72)%,高于CIN组的(2.50±3.06)%(P<0.01);宫颈低分化鳞癌组中心体异常扩增率高于中分化组,分别为(7.71±3.13)%和(5.59±2.28)%(P>0.05);中心体异常扩增率随CIN病变程度及宫颈鳞癌分期增加而递增,随宫颈鳞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结论 中心体异常扩增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学形态的异常现象,并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展进程相关。因此,中心体异常扩增作为一个客观的细胞形态学异常指标可以辅助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喉癌易感染色体区域8p23.2、9p21.1、3p24.3筛查肿瘤相关基因,探讨CSMD1基因与喉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在8p23.2、9p21.1、3p24.3区域选择D8S518、D8S264、D9S251、D3S2303四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26例喉鳞癌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分析.[结果]4个多态性标记中的3个有不同程度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其中D9S251位点MSI检出率为19%.D8S518位点LOH发生率为5%,MSI的发生率为10%,总的突变率为15%.D8S264位点MSI发生率为9.5%.[结论]8p23.2、9p21.1区域可能存在与喉鳞癌发生有关的基因,CSMD1基因可能是一个与喉鳞癌有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46例伴有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的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采用显微切割、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高压电泳、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照分析正常组织、CIN(Ⅱ、Ⅲ级)、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9号染色体上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的变化。结果 CIN(Ⅱ、Ⅲ级)总LOH率为16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总LOH率为25 %。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在前者依次为D9S171(30 %)D9S162(23 %)、D9S43(20 %)、D9S303 (17 %)、D9S753(12 %)、D9S242(11 %),而在D9S1748上未发现有LOH的发生;后者依次为D9S171(41 %)、D9S43(33 %)、D9S162(31 %)、D9S242(24 %)、D9S303(17 %)、D9S753(17 %)、D9S1748(13 %)。有CIN(Ⅱ、Ⅲ级)三例患者(第16例在D9S303、第42例在D9S171、第34例在D9S162位点)在出现LOH,而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未有发生。结论 ① 从正常鳞状上皮至CIN再到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基因异常累积的发生;②P15基因的失活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③在D9S43、D9S162及D9S242上或其附近可能也存在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④有的高级别不典型增生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源自不同克隆,从基因水平为宫颈癌的"多灶性"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细胞癌多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5对染色体38个位点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LOH与肝癌的临床病理改变和肝炎病毒的关系。方法:用PCR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检测肝癌LOH。结果发生高频率LOH的位点有染色体1p的D1S186(这,48.1%)和D1S243(1p36.3,51.6%);染色体9n24的D9S54(61.8%),9这的D9S1747(52.%)和DD9S1752(51.8%)WUG HK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 9p2 1.3 -9p2 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最小缺失区域 ,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 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 (其中 6个位于 9p2 1.3 -9p2 3 ,另 1个位于 9q3 4作为对照 ) ,对 2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析 9p2 1.3 -9p2 3区各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 结果  2 4例膀胱癌中的 2 0例 (83 .3 % )存在至少 1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在 9p2 1.3 -9p2 3区域的 6个位点中 ,杂合性缺失率最高的为 9p2 3的D9S2 85 ,达66.7%(8/12 ) ;其次为 9p2 1的D9S1846,达 5 4.5 % (6/11)。位于 9q3 4.12的D9S182 1的杂合性缺失率为 5 4.5 % (6/11) ,而且在发生杂合性缺失的 6个病例中 ,有 5个被证明为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结论 在 9p2 1.3 -9p2 3区域 ,可能至少存在 2个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 ,分别位于D 9S2 85和D9S1846附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6%(23/50),CIN的LOH发生率为40%(16/40),宫颈癌与CIN的LO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8%(9/50),CIN的MI发生率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0%(20/50),CIN的LOH发生率为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4%(7/50),CIN的MI发生率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LOH和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与MI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染色体3p21-26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eng L  Jiang N  Tan G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48-250
目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缺失是鼻咽癌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染色体3p在鼻咽癌中出现高频率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本研究将进一步确定鼻咽癌3p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频率及范围。方法应用位于3p2126区域16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对24例低分化鼻咽癌患者进行了LOH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有16例存在杂合性丢失(66.7%)。丢失频率最高的两个位点是D3S1560(50%,11/21)和D3S1620(50%,9/18)。在具有丢失的16例患者中,8例显示为1个连续的多个相邻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区域,5例患者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杂合性丢失区。病例1,3,4,7,8,10,16,17,18,19和22在D3S1597和D3S1297之间,表现为一个不同大小的杂合性丢失区。结论最小共同丢失区位于D3S1560D3S1620(3p25.326.2)之间,提示该区域有一个尚未克隆的、与晚期鼻咽癌明显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崔克  李昆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1):769-773
在以往宫颈癌与HPV感染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应用PCR法检测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选用p53基因外显子472密码子一对引物对60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PCR扩增,经B_sH_(1236)Ⅰ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观察到12例有杂合性丢失,占20%(12/60),其中8例是HPV感染阴性组织,4例是HPV感染阳性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HPV感染阴性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丢失率远比HPV感染阳性组织高(89%与7.8%)。在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似乎与HPV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在其它因素参与下致使p53基因杂合性丢失。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染色体杂合性丢失及HP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1126-11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在宫颈癌组仅为9.76%,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如ER的表达率高,为39.29%,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也呈降低的趋势,在宫颈癌组其表达率已降至0,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的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ER及PR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染色体杂合性丢失及HP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染色体 3p和 10q位点的杂合性丢失 (LOH)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3p和 10q 6个微卫星位点 ,对 5 2例宫颈浸润癌、33例不典型增生和 12例正常宫颈进行LOH及HPV感染状态分析。结果 :浸润癌中LOH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 ,P <0 0 1;3p的LOH阳性率明显高于 10q ,P <0 0 5 ;Ⅲ和Ⅳ期明显大于Ⅰ和Ⅱ期 ,P <0 0 5 ;LOH阳性率在 3p鳞癌高于腺癌 ,在 10q腺癌高于鳞癌 ,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浸润癌中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 ,P <0 0 5 ;3p的LOH阳性率在HPV感染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结论 :宫颈癌染色体 3p和 10q的LOH高频区可能存在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 ,HPV感染与 3p的LOH共同作用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及多位点之间的相关性,发现9号染色体上与ESCC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通过手工显微切割、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gNO3染色等技术,对照正常组织,检测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在9号染色体上6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同时分析该6个位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有信息的病例中,正常组织未发生LOH,不典型增生总LOH率为17.2%(25/145),ESCC总LOH率为24.9%(43/173);不典型增生和ESCC组织中,6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率依次分别为D9S162(20.8%、36.7%)、D9S171(33.3%、36%)、D9S753(34.8%、46.2%)、D9S1748(4.2%、13.8%)、D9S242(14.3%、21.2%)、D9S43(0、0).无论在不典型增生还是在癌组织中,其LOH在9号染色体的各位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P<0.005;X3=22.66,P<0.005).结论 从正常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变的过程中,存在染色体改变的累积.D9S171、D9S162、D9S242、D9S753位点存在较高的等位基因LOH,均>20%,各位点或其附近可能存在与ESCC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AEG-1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AEG-1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1级、15例CIN2级、15例CIN3级及40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AEG-1表达阴性,而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AE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6.7%、66.7%和77.5%。宫颈CIN3级和鳞状细胞癌中AEG-1表达明显高于CIN2、CIN1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EG-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1和CIN2中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宫颈CIN3与鳞状细胞癌之间AEG-1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中,AEG-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AEG-1的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为中晚期事件,检测AEG-1表达可帮助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