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露 《全科护理》2013,11(14):1323-132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骨质疏松已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位,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老年人和多种慢  相似文献   

2.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和骨小梁断裂为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多采用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检测值。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 (OP)是绝经后妇女常患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份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脊椎、髋部、前臂等处骨折的疾病。临床上常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骨折、驼背为主要表现。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妇女绝经后OP的患病率至少在 1/3以上,他严重地影响了绝经后妇女的生存质量 [1]。由于药物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绝经后OP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采用药物、康复训练与针灸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近况及…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对骨折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肱骨近端、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这种骨折的 1/ 3。但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男女比例大约是 3.3∶1[1~ 3]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有如下特点 :①绝大多数为老年人 ,5 5岁以上 ,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②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 ,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③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④骨折愈合较慢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⑤再次骨折几率大[1,4 ,5] 。1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和运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偏瘫侧尤为明显,而且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摔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据Watanabe报道83例脑卒中患者40%合并骨质疏松,脑卒中后股骨颈骨折达30%,髋关节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比一般  相似文献   

6.
由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并发症使得妇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已严重危害了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本院对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应用甲基异炔诺酮(商品名利维爱)行激素替代治疗(HRT)治疗,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绝对期症状评分,以明确利维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行HR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海鹏 《新医学》2002,33(9):527-528
1引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的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1/3~1/2绝经后妇女罹患此病).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OP),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后发生的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一般多发生在绝经后10年左右,年龄在55~65岁。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脊柱、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9.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我国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约占已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50%,是使用最普遍的避孕方法[1]。绝经是妇女卵巢功能减退甚至消失的标志,表示生殖功能的终止,宫内节育器失去节育意义[2]。绝经后宫内节育器作为宫腔异物应及时(绝经后半年至1年内)取出[3],由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低下,致使阴道、宫颈和子宫萎缩,常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患的代谢性骨病。主要是因为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更由于女性生育、哺乳、闭经等因素影响激素的分泌,引起骨盐量减少,出现骨质疏松 [1]。 1 雌激素替代疗法 [2] 雌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后 5~ 6年内开始进行时最有效。但对于这种治疗应持续多长时间,目前还不明确。一些临床研究显示,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率降低了 5%,但仍需长期的进一步的研究。尽管雌激素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后骨折的发病率,但雌激素替代疗法也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血栓或周期性流血。因此,现…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杨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610-2611
由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并发症使得妇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已严重危害了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本院对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应用甲基异炔诺酮(商品名利维爱)行激素替代治疗(HRT)治疗,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绝对期症状评分,以明确利维爱对绝经后骨赓疏松症行HR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型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改编的围绝经期妇女认知量表对41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围绝经期妇女认为记忆减退(61.2%)和情绪波动(59.5%)是由绝经引起,而典型的绝经症状潮热却只有38.4%人认为是由绝经引起,且大多数人对绝经持中立态度。家庭关系、有无事件突发是影响绝经认知4个方面(症状识别、结果、原因、时间、应对)的共同因素。此外,影响绝经症状识别的因素还有痛经与否、是否绝经及绝经状态,影响绝经应对认知的因素还有教育水平、职业、户口、收入、是否绝经。[结论]认知会影响绝经症状与管理,针对绝经认知的影响因素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个性化干预,提高和转变其认知,可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老年妇女保健意识增强及检测手段的进步,绝经后妇女卵巢肿块的检出逐渐增多[1]。但由于绝经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妇科病史的复杂性及盆腔病变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征性,给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仍有一定的误诊率[2]。本组回顾分析我院超声误诊的14例绝经后妇女盆腔肿物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绝经后妇女盆腔病变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衡 ,临床表现复杂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病 [1 ] 、糖尿病 [2 ] 发病危险性增加。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作为预防或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HRT对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1 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紊乱的表现1.1 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变化1.1.1 卵巢功能衰退与糖代谢的关系 绝经后妇女(postmenopausal women,PMW)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 ,与绝经有关的糖…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P)是因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变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骨脆性,患者常发生骨痛、骨折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PMO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随之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高于成骨细胞骨形成,患者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骨代谢疾病的产生[3]。本研究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报告  相似文献   

16.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和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芬  陈玉英  王思琛 《护理研究》2003,17(21):1256-1257
目前普遍认为 ,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男性为 2 0 %左右 ,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 2 5 %~ 5 0 % ,明显高于男性[1] 。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重 ,所以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并学会自我护理非常重要。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 ,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 ,月经来潮和绝经是其一生中两个重要过程 ,并且这两个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的 1a~ 2 0a内经历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0.47,1.44),P〈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老年型社会的形成 ,骨质疏松症也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症之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指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 (或妇女绝经后 )等比例的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改变 ,使其骨组织的正常负载功能发生变化 ,骨折危险度明显增加 ,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 ,体态变形以致“龟背”出现 ,严重的病程还可能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同时出现 ,此病称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综合症[1] 。由于它可以引起骨痛、肌痛、驼背、骨折 ,甚至致残致死。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作者单位 :同济医…  相似文献   

19.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可称为Ⅰ型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组织微结构受到破坏以及骨量减少所致全身性疾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从而出现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1,2]。本文主要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相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 (0.47,1.44),P < 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 > 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