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腺癌是实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局部侵袭性强、早期容易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总体预后极差等特点。淋巴转移是胰腺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胰腺癌患者的早期不良预后事件,同时也是胰腺癌术后独立不良预后因子。胰腺癌淋巴转移的发生并不是偶然或随机事件,而更像是由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共同精心策划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转移起始细胞(或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起着“唱双簧”的作用。然而,参与整个转移过程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胰腺癌淋巴转移的细胞分子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临床和病理研究已经证实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实体瘤播散的早期事件[1,2]。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认识,因而无法对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具体过程及其转移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特  相似文献   

4.
肿瘤转移和肿瘤耐药是导致肿瘤患者复发、预后差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肿瘤转移还会增加肿瘤的抗药性。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肿瘤转移的方法有抗血管生成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依然难以消灭转移癌细胞。生物碱是中草药中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部分生物碱都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中药中分离得到了一批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的生物碱,弥补了现代医学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不足,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一个有效方法,现将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  相似文献   

5.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硬皮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治疗手段有限,效果欠佳.研究表明,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反应和胶原沉积是导致硬皮病产生多系统损害的3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知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多个环节的复杂慢性炎症过程。其各种危险因素间及其各个环节间还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多种分子及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本年度冠心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化疗应用于胃癌淋巴转移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淋巴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Bcl-2表达、细胞凋亡发生率和S期细胞比例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淋巴化疗应用于胃癌淋巴转移灶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血液给药化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加速患者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凋亡,对于淋巴转移灶的治疗效果十分直接,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转移途径的CT、MRI表现,评价CT结合MRI诊断胆囊癌转移途径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并伴有转移的患者,将其CT、MRI表现总结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癌转移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胆管内转移及腹腔内种植转移。CT、MRI的结合应用对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结论:CT、MRI相结合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的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红 《今日药学》2008,18(4):3-6,79
目的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株感染。方法对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历史,现状及分子机制即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赖药性和耐受性等进行论述,分析获得性耐药性的机制。提出微生物耐药性的解决方法及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微生物耐药性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结论人类应随时随地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刚宏林  杨东光  苏云明 《医药导报》2006,25(11):1173-1174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主要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微管蛋白活性、抑制癌细胞DNA与R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抑制拓扑异构酶和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特点和颈部淋巴清扫区域及范围。方法 89例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临床诊断阴性患者行喉切除术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对清扫的淋巴结分区域进行病理连续切片观察,明确转移及复发区域。结果 89例患者32例有转移,转移率36%。发现61 枚有转移的淋巴结分布在:Ⅰ区1枚,Ⅱ区42枚,Ⅲ区13枚,Ⅳ区4枚,Ⅴ区1枚,Ⅵ区未见转移。其中Ⅱ、Ⅲ区共55枚,占转移数90.2%。颈部复发6例分别于Ⅱ、Ⅲ、Ⅳ区,复发率6.7%。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较高,而早期临来诊断较难,故临床处理应积极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而重点行Ⅱ、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方式上的差异。方法结肠癌患者118例,其中行D2式淋巴廓清术者12例,D3式90例,D4式16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检取。统计N1,N2,N3,N4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8%,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19.1%。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0%,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2.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38.0%。结论右半结肠癌肠旁淋巴结及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率均高于左半结肠癌。结肠癌的手术应以D3术式为基本术式,重点要清扫向中枢方向转移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的关系,从而探讨VEGF—C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64例胃癌标本中有28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43.75%,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特点。方法采用二维及CDFI超声对66例乳腺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分析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小、纵/横比值、淋巴门、血流信号分布及血流参数。结果转移组淋巴结多为多发性,可融合成团,淋巴门偏心或消失,血流信号丰富、紊乱,周边型多见。结论二维及CDFI超声检查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是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宸  杨莹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2023,27(7):1331-1337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  相似文献   

18.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possible estrogen actions for antidepressants such as fluoxetine. However,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luoxetine-in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SKBR3 and MCF-7 cells was evaluated by detecting ERα and GPR30-mediated ERK and PI3K/AKT signals. We found th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fluoxetine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GPR30, ERα, CyclinD1, and C-MYC proteins, as well as elev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 and AKT.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 and AKT decreased when the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ERα inhibitor ICI, GPR30 inhibitor G15, and PI3K inhibitor WM prior to fluoxetine exposure. The addition of these inhibitors also attenuated the fluoxetine-induced cell prolifer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fluoxetine activated the PI3K/AKT and ERK signaling cascades via GPR30 to deriv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t suggests that fluoxetine has the potential to exert estrogen actions via GPR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AZ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9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AQP-5、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AQP-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意义,并对AQP-5与肿瘤侵袭转移蛋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5、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IMP-1、TIMP-2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P<0.05)。AQP-5、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5阳性者生存期较短(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与MMP-2、MMP-9、TIMP-1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AQP-5蛋白可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AQP-5阳性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AQP-5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侵袭转移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