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创刊猪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伤后1h、2h、4h、8h、12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实验组各时间点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伤后1h、2h、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h、12h、2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脯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组织COX2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的表达及与血中内毒素水平、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胃组织中COX2活性;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胃黏膜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伤后8h达高峰;伤后各组胃组织出现逐渐加重的胃黏膜下充血、水肿,12、24h组出现炎细胞浸润、浆膜下出血。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增强,同时胃损伤性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提示COX2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胃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伤后各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TNF-α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水平,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水平、肝组织TNF-α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血清TNF-α在伤后12h达到高峰(94.36±10.18)ng/L,肝内TNF-α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与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伤后肝组织TNF-α含量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肝内和血液内TNF-α增高,介导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在肝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了解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继发性肝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活性,观察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h和8h出现2个高峰(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于伤后显著增高(P<0.05),并与NF-κB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内NF-κB活性增强,肝细胞凋亡增多,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F-κ 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 2和24 h组,伤后各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TNF-α含量,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 h和8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肝内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 h和12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相关分析表明NF-κB与TNF-α、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可能在促进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使TNF-α表达增多来共同介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严重创伤后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热休克蛋白(HSP70)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以500kPa(1kPa=7.5mmHg)驱动压致伤,动态观察创伤后24h大鼠肝组织GR、HSP70、肝脏病理、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变化,并对GR进行阻断后再致伤。结果:创伤后肝组织GR的最大结合容量即开始下降,12h降至最低,仅为正常对照的12.9%(P<0.01),24h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HSP70在伤后增加,8h达到高峰,24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但肝脏病理、血清ALT、LDH及白蛋白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使用GR阻断剂后,肝淤血明显,肝窦内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LDH在伤后4h即有明显升高(P<0.05),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伤后12h变化更加显著(P<0.01);肝组织HSP70较单纯创伤组明显增多。结论:GR不足可导致创伤后继发性肝功能不全的发生;HSP70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它们在严重创伤后肝组织细胞的抗损伤机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空中坠落性肝脏撞击伤后肝脏功能指标的检测,探讨该型肝脏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采用高空动物坠落撞击地面障碍物造成犬肝脏撞击伤模型,分别于犬伤前、伤后15、30、45min,1、3、6、9h抽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1actate dehydrogenase,LD—L)、谷氨酰基转肽酶(gtutamyl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NFα在伤后15min、IL-2在伤后30min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至3h开始达到并维持在高峰水平(P〈O.05,P〈0.01);ALT和AST在伤后1h开始显著升高(P〈005,P〈0.01),但在伤后9hAST浓度与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伤后30min开始各时相点与伤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指标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中坠落性肝脏撞击伤后,TNFCI和IL-2是反应肝功能状况的灵敏指标,结合ALT、AST、LD—L的检测,在该型肝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伤情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骨骼肌蛋白降解间的关系。方法 以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攻击后2、6、12、24h共5组,每组8只动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生理体液柱测定各组大鼠血游离氨基酸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用酰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 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大鼠血浆总氨基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支链氨基酸(BCAA)在2、6、12h降低,24h则出现显著升高,亮氨酸、异亮氨酸无显著怀变化,缬氨酸早期明显降低,后期则上升;芳香族氨基酸(AAA)在各时相点不同程度升高,2h和6h显著升高,酪氨酸12h降低,苯丙氨酸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比值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均出现显著增加;BCAA/AAA比值在2h和6h较正常显著较低;苏氨酸、谷氨酸、鸟氨酸、3-甲基组氨酸(3-MH)、组氨酸、丙氨酸早期升高或大多数时相点显著升高,赖氨酸、肌氨酸、胱氨酸和磷酸丝氨酸在内毒素攻击后无显著性变化,其它氨基酸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显著降低。血浆ALT、AST浓度在内毒素攻击后各时相点显著升高(P<0.01),6h达峰值。血浆皮质醇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P<0.01),6h达峰值。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上升(P<0.01),其中TNF-α于2h达峰值,IL-6于12h达峰值。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主要由于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与肝脏代谢负担加重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4只大白鼠于术前1h静脉注射0.8mg/kg的LPS,检测肝门血流阻断30min的情况下复流后2h、6h、12h和24h4个时间点血清ALT与AST值,用ELISA法检测了复流后2h和6h2个时间点的循环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含量,于复流后24h取缺血部分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4只未注射LPS的I/R肝损伤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各时刻ALT和AST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缓慢;循环和肝组织中的TNF-α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流后24h的肝组织存在片状坏死,伴大量多形核细胞浸润。结论内毒素通过升高循环和肝组织局部的TNF-α加重了缺血后再灌注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及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绞窄性肠梗阻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绞窄性肠梗阻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造模完成后6 h、12 h、24 h、48 h 4个时点处死,留取肝组织,采血1~2 mL。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肝内NF-кB活性及TNF-α蛋白含量,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内NF-кB活性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12 h达高峰;同时TNF-α蛋白含量也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除6 h组外,其余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可致急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NF-κB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肝组织中被激活,并可增加TNF-α的转录表达,共同参与肝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锻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IR组)、肝缺血再灌注加S-腺苷蛋氨酸干预组(SAM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暴露肝门并游离十二指肠韧带,20min后关腹。IR组和SAM组均以肝脏缺皿20min后再灌注的方式造模。SAM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思美泰100mg·kg。·d^-1,假手术组和IR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天各处死6只大鼠,测定其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含量,同B寸取肝左叶部分组织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SAM组各个时相点血清ALT、AST、TB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M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IR组(P〈0.01)。结论:S-腺苷蛋氨酸能够明显刚氐转氨酶、TB,减轻肝病理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胰腺炎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分别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临床数据、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同时比较外周血中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全血细菌DNA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2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血糖、血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PN组病程后期的IgA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EN组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等方面,EN组均低于PN组(P〈0.05)。EN组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高于PN组(P〈0.01),EN组病程后期L/M比值及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对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及远隔脏器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家兔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再灌注2 h 后采集各组动脉血、静脉血及部分肠道组织、肝、肺组织,测动脉血中 TNF-α、IL-1β、IL-6、IL-10水平,测静脉血中 ALT、AST、BUN,Cr、LDH、CK-MB 活性,测内毒素水平,测定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 MDA、MPO、CAT、SOD 水平,HE 染色,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率。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 MDA、MPO 水平明显降低, SOD、CAT 水平明显升高,静脉血 ALT、AST、LDH、CK-MB、BUN 下降;动脉血中 TNF-α、IL-1β、IL-6、内毒素降低,IL-10水平升高,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肠黏膜损伤,减少内毒素易位,促进抗炎因子的激活,抑制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提升小肠组织及远隔脏器的氧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小肠及远隔脏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空壳腺病毒组(O组)和Kallistatin组(K组)。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严重,Cas-pase-3和Bax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K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O组与I/R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llistati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将20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n=10)与OM灌洗组(n=10);两组均于腹腔镜下腹腔置管灌洗。对照组术后每12 h使用500 ml生理盐水灌洗腹腔,OM灌洗组术后每12 h应用500 ml OM溶液(200 mg OM)灌洗腹腔,分别于术前1 d(T0)及术后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浓度。结果:T0时,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OM灌洗组血浆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下OM腹腔灌洗治疗SAP可减少、稀释腹腔渗出的大量炎性介质,且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细菌移位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移植早期外周血NF-κB、TNF-α和酶学活性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肝脏移植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36例肝硬化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在肝移植时给予乌司他丁30万U+生理盐水1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生理盐水10mL静脉滴注,在供肝恢复血供后1、2、4及6h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肝酶学检查,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移植术后早期各时相点外周血肝酶学指标、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移植后早期肝脏炎症通路,对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氧预适应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血清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体肝移植模型进行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自体肝移植(AT)和低氧预适应+AT(HP)3组,每组24只.HP组术前用8%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 min.各组分别于术后1,6,12 h处死大鼠取肠标本,抽血检测ALT和AST水平;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HP组血清ALT,AST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低于AT组,但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 HP组小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AT组;透射电镜下HP组线粒体损伤较AT组明显减轻.结论 HP可减轻肝IRI对肠道黏膜的损伤,减少了肠道内毒素移位而降低肝移植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内毒素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缺血缺氧后线粒体功能障碍,改善细胞的供能,提高细胞的抗缺氧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