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成俊  宋跃明  丁方东  朱赟 《四川医学》2005,26(9):1000-1001
目的 介绍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髂骨内侧弧形切口,使后环骨折脱位复位后,重建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临床治疗17例,其中C1型13例,C2型3例,C3型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4例3个月骨性愈合,12例4个月骨性愈合,1例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Tile分型,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中B1型23例,B2型13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6例,C3型2例。采用骶髂螺钉、外固定架、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骨盆环前后环的稳定。结果:本组53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按M ajeed功能评分,其中优45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2.4%。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B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功能评分:优占83.4%;良占8.9%,可6.7%,优良率达到占93.3%.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40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C型骨折,对前、后环严重损伤者行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同定重建骨盆环.结果:随访36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骨盆C型骨折手术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方法恢复解剖关系,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B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结果3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功能评分:优占83.4%;良占8.9%,可6.7%,优良率达到占93.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确定为B、C型并行手术治疗,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稳定骨盆前后环的解剖结构。结果:36例随访6~3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优26例,良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6%。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固定,能较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8):1034-1035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病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骨盆形态基本恢复,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坚强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TileC型)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27例,按照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C1型18例、C2型7例、C3型2例,前环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4例、Stoppa入路4例及Pfannenstiel入路4例均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2例,后环采用空心螺钉13例、前路双钢板7例、后路钢板5例、空心螺钉+双钢板2例。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得12~19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术后X线评估采用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术后12个月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2例。结论:前后环同时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合适的入路及固定方式、精确的术中操作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26-428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Young-Burgess APCⅢ、VS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采用后环接骨板内固定及前环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Young-Burgess APCⅢ、VS型骨盆骨折患者19例,采用Matta评价标准及Majeed评分系统判断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8.0±1.2)个月,所有患者均正常骨性愈合,根据Matta标准进行疗效评分,优良率84.21%(16/19);根据Majeed标准进行骨盆骨折功能恢复评分,优良率78.95%(15/19);发生骨盆外固定针道松动1例,骶髂关节疼痛1例。骨折复位残留距离与功能恢复评分呈负相关(r=-0.992,P<0.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Young-Burgess APCⅢ、VS型骨盆骨折,能恢复骨盆环的结构并维持其稳定,具有简单、实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 1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2年,16例均获复位,优1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骨折愈合,无感染,疗效优良。结论 重建钢板可有效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达到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和稳定,控制出血和疼痛,降低骨盆容量,允许患者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呼吸道和全身并发症。术前要特别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和骨盆骨折内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架在TileB型骨折中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68例,36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32例采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架治疗,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在术后下地时间方面微创内固定组要明显短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4、12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架在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手术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行骨盆外固定架和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的联合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生死亡病例,经随访复查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在去除外固定架和内固定钢板后的骨盆环位置较好。治疗效果为优27例,占75.00%;良8例,占22.22%;可1例,占2.77%;优良率高达97.22%。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解剖特点,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9例骨盆骨折按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12例(其中B1型6例,B2型3例,B3型3例),C型7例(其中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恢复骨盆前后环解剖结构的稳定。术后按骨折早、中、晚三期配合中医辨证用药(早期用桃核承气汤,中期用续骨活血汤,后期用养筋健骨汤),并在术口愈合后给予局部外敷跌打药膏。【结果】术后19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及脱位在3~6个月愈合,疗效满意,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优良17例,差2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根据骨盆骨折的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以骨盆重建钢板复位固定,并配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盆骨折、重建骨盆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红卫 《中原医刊》2009,(10):26-27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器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急诊骨盆外固定架床边骨盆骨折外固定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27例均在入院1.5~6.5h控制休克,20例经床旁外固定术或床旁外固定加骨牵引术达到骨折间接复位至临床愈合,2例C2型及4例C3型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96.3%。随访6~24个月,优良率92.3%。结论复杂骨盆骨折急诊床旁外固定术可迅速复位、固定,减少骨折端及盆腔出血,有利于早期纠治休克及进一步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多数病例可作为终末治疗手段直至愈合。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及手术内固定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探讨此类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30例骨盆骨折。B型17例,C型13例。分别采用前方耻骨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钢板、螺钉固定髂骨、耻骨骨折或脱位,应用双骶骨棒固定骶骨。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周。X线评价:28例良,2例略差。结论根据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同类型的骨折应用相应的坚强内固定,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桂红 《中外医疗》2011,30(33):105-105
目的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对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依据Tile分型的分类方法,把这20例患者分为B2~C24种类型,B2型4例,B3型5例,C2型7例,C3型4例。结果这组被调查的患者共有20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有18例都获得了随访,只有两例没有获得随访。2例有关节疼痛的情况,1例足下垂畸形,剩余的几例患者骨折基本愈合,恢复了行走的能力,并且没有下肢短缩的情况出现。结论对于治疗这种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除了恢复并保持这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还可以使整个骨盆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在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下,为患者提供骨盆生物力学双重固定的效应,使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施展  张卫国  余毅  汪阳  蒋林 《广东医学》2016,(17):2634-263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7例,分别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5例。根据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标准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分别行影像学及腕关节功能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根据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标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钢板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钢板内固定组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28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88.1%;外固定架组优19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钢板内固定组创伤性关节炎1例,正中神经刺激1例;外固定架组创伤性关节炎1例,钉道感染3例,螺钉松动2例。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与外固定架相比,钢板内固定骨折对位更好,术后复位丢失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后环应用重建钢板、T型钢板或骶髂螺钉,前环应用重建钢板或普通钢板进行固定,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7%.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尽早选择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及有效内固定,可以获得骨盆外型恢复好,功能恢复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骨折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骨盆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 52例骨盆骨折,稳定型16例按骨折早、中、晚三期配合中医辨证用药保守治疗;21例严重骨盆骨折,及时休克治疗,处理合并伤,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术,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2例患者中49例治愈,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3~36个月,所有骨折愈合,无骨盆畸形、尿道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及时补充血容量、多科协作、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环,能有效提高救治率,同时中药的应用对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阶段加压联合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患者15例。治疗时先对患者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再分阶段逐渐加压,使耻骨联合分离处逐渐闭合最后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对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半年,患者耻骨联合间距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骨盆后环部的骨折和脱位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外固定架阶段加压联合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疗效显著,耻骨联合分离间距明显缩小,骨折或脱位均可获骨性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