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用对老年痴呆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s,行BrdU标记。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2周后行nestin和BrdU/NF、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周后行Y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发现,移植后NSCs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且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胆碱能神经元数在内侧隔阂(MS)和斜角带(VDB)分别减少64.3%和49.3%,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神经元数下降34.1%和27.6%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神经元数减少15.1%和18.6%,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BDNF和NSCs移植的联用较单独使用NSCs或BDNF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用对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p75表达及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治疗对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p75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基底前脑注射NSC,侧脑室注射BDNF;Y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察基底前脑p75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底前脑p75 mRNA表达水平。结果:p75蛋白和p75 mRNA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的表达损伤组大鼠较正常组明显下降;移植组较损伤组有明显改善;联合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p75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NSC和BDNF联用较单独使用其一更好地提高p75mRNA表达量和改善痴呆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素(SYH)表达的影响。切断成年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左侧穹窿海马伞,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或同时持续侧脑室内注射BDNF(联合组),4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校正光密度(COD)测定。结果显示:损伤组损伤侧海马CA1区辐射层和分子层SYH的COD分别下降到正常组的54.6%和59.0%(P<0.01);移植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68.9%和67.9%,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82.9%和81.0%,与移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与BDNF注射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海马CA1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鼠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切断成年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BDNF,4周后行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损伤后1个月,损伤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内可观察到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分别为正常组的35.5%和55.8%,(与正常组相比P<0.01);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数恢复到正常组的74.7%和95.7%,(与损伤组相比P<0.01);联合组NOS阳性神经元数达到正常组的115.2%和151.3%,(与移植组相比P<0.05及P<0.01).细胞形态学参数提示,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中含部分中等大小的未成熟细胞;联合组中该中等大小的细胞更多.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与BDNF联合治疗,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MS、VDB的NOS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并且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4周后行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59.7%和5 1.4%.NSC移植组损伤侧的NGFR阳性神经元得到补充和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2.0%和26.1%.同时,NSC移植组损伤侧MS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显著增大(P<0.01),灰度显著增加(P<0.01);损伤侧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明显增大且灰度明显增加(P<0.05),周长显著增大(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NSC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P<0.05),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出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葛根素干预组,各为24只,另以条件匹配的24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分别在造模术后15d,1、2和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模型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EL)均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1),葛根素干预组大鼠的EL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2)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葛根素干预组2个月和4个月时点锥体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但仍少于假手术组(P<0.01);(3)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除15d和1个月组DG区外,葛根素干预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4)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葛根素干预组比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和锥体细胞持续减少,在VD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BDNF的表达、减少锥体细胞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通过脑内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移植BDNF修饰骨髓MSCs在大鼠脑组织内的迁移,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2、4、8周MSCs组和BDNF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较MSCs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大鼠8周后中脑黑质TH表达,BDNF组较MSCs组、PD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可以在PD大鼠脑内存活,并迁移至远处。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通过提高中脑黑质TH的活性,能够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8.
NGF/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模型鼠行为学的疗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NGF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对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单侧切断SD大鼠穹窿海马伞 (FF)制备AD模型鼠。术后 8~ 10d ,侧脑室移植基因修饰及未修饰的NSC。移植后 2周 ,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结果 NGF组和NGF GDNF组的后 3个时间段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损伤组和NSC组明显缩短 (P <0 0 1) ;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1) ;GDNF组的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高于NSC组 (P <0 0 1) ,但平均逃避潜伏期与NSC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NGF GDNF基因修饰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对AD模型鼠的行为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其中NGF组和NGF GDNF组疗效较好 ,但后者并未优于前者 ,GDNF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营养混合物F12(DMEM)组和ADSC组。DMEM组和ADSC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周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脊髓BDNF和CNT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DMEM组。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上调脊髓BDNF和CN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内的成活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的成活和迁移情况,本研究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的成活和迁移。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反应。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贴壁的细胞为BrdU+GFAP阳性反应或者BrdU+NF阳性反应。移植后3周、4周,移植的针道附近以及整个基底前脑散在有许多BrdU+NF和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内存活和迁移,可以与脑组织整合,并且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大鼠胚胎大脑皮质和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鼠后动物行为的改善和植入细胞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情况,本研究将大鼠胚胎大脑皮质和中脑NSCs在体外分离、扩增、BrdU标记后,添加或不加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1(IL-1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因子,分别移植入PD模型鼠病侧纹状体中。术后每隔2周进行动物旋转行为的检测,第12周时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方法检测BrdU和TH双标神经元。结果显示:中脑NSCs+因子移植组,动物的旋转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单纯中脑NSCs移植组次之;而单纯皮质NSCs移植组、皮质NSCs+因子移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的行为无明显改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中脑NSCs+因子组和单纯中脑NSCs组BrdU和TH双标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其它组,而中脑NSCs+因子组又多于单纯中脑NSCs组。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中脑NSCs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胚胎皮质NSCs,IL-1α、IL-11、LIF和GDNF等因子能促进移植的中脑NSCs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离体的基底前脑细胞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的影响。方法:用bFGF培养液和普通对照培养液对胚胎14天大鼠基底前脑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取培养7、14、21天的神经细胞做NOS酶组织化学染色和NGFR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染色。结果:用bFGF培养液培养的神经细胞在14天和21天后NOS和NGFR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明显促进培养的基底前脑细胞生长并促进NOS和N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PD)的治疗作用,首先将6-OHDA注射至左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制备PD大鼠。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0.9%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OECs+NSCs共移植组和PD模型对照组。将培养并传至第3代的NSCs、OECs和OECs+NSCs分别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于移植后7、14、30、60d检测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后处死,取脑做冰冻切片,行BrdU、酪氨酸羟化酶(TH)、p75免疫荧光和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后21d以内,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变化;30d和60d时,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和OECs+NSCs共移植组与生理盐水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旋转行为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OECs+NSCs共移植组的旋转行为改善更为显著。在移植后30d和60d,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在移植区可见少数TH阳性神经元,而OECs+NSCs共移植组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OECs能促进胚鼠中脑来源的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单纯移植NSCs或OECs和OECs+NSCs共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但联合移植优于单纯移植。 相似文献
14.
BDNF、NGF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探讨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实验分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及单纯对照组。取孕 17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中 ,按分组加入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和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 DMEM培养液 ,分别于体外培养 12、18、2 4、3 0 d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显微镜下计数各孔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数 ,每孔随机测量和计数 2 5个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胞体直径、发出的突起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数据用方差分析和 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在培养的 4个时期 ,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地优于单纯对照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 ,特别是最长突起长度优于单独使用脑源性营养因子或神经生长因子组。提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延缓体外长期培养的大鼠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 ;两者的联合使用还可对延缓其退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EGF和bFGF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索可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较多的克隆球以及其分化出较多神经元的因素。取成鼠前脑室下区的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将之分为三组分别加入 EGF、b FGF以及 EGF+ b FGF,观察克隆球的形成状况。一周后收集三组原代细胞克隆球 ,加入完全培养液 (仅含 10 %胎牛血清 )进行分化实验。分化 14 d后 ,分别用 MAP-2和 GFAP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 ,计算阳性细胞数量。无血清培养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原代培养液中形成的原代克隆球数量和直径的差别不明显 ,但都明显地大于 EGF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中的克隆球分化出 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 EGF组 ,而 EGF组则能产生较多的胶质细胞。提示 ,b F GF能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所形成的细胞克隆球能分化为较多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 从新生大鼠视网膜分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克隆,传代。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血清单独或联合培养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对分化前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获得的细胞具有连续克隆的能力,表达nestin。分化后细胞分别表达多种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BDNF与血清联合作用可使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提高。结论 新生大鼠视网膜内存在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分化潜能特性的神经干细胞,BDNF作为辅助诱导剂,可促进其存活、分化、成熟,并可能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