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IL-6信号传递系统中GP130,JunB是否参与了弥漫性 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分子病理过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20例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肾小球细胞中IL-6、GP130、JunB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论: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IL-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JunB基因异常表达在分子发病机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6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6例MsPGN、5例非MsPGN患儿肾活检组织及4例正常肾组织中IL6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MsPGN、非MsPGN患儿肾组织中IL6mRNA表达水平(x±s)分别为:0433±0111和0271±0023。MsPGN组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MsPGN组(P<002)。4例正常肾组织中3例无IL6mRNA表达,余1例表达水平为0192。中度MsPGN和轻度MsPGN表达水平分别为:0491±0084和0317±0018,二者比值为15∶1,MsPGN伴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和不伴硬化组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516±0083和0350±0058,二者比值为147∶1。另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MsPGN患儿尿中IL6活性水平,发现尿中IL6活性与肾组织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r=0977,P<0001)。结论:IL6可能与MsPGN发病机理有关,IL6可能参与MsPGN系膜增殖和硬化,尿中IL6活性测定可反映肾组织局部IL6mRNA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1),而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升高。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ECP呈中度正相关(r=0679,P<001),而与FEV1%呈中度负相关(r=-0589,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气道炎症程度与IL6基因转录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IL1ra对NZB/WF1小鼠狼疮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同批13周龄,体重30g~35gNZB/WF1雌鼠12只,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每只小鼠每次腹腔内注射IL1ra100μg(01ml),每2周1次,共3次,对照组每只每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9月龄时活杀,取肾脏、石蜡包埋制片,作HE、PAS、PASM及Ma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主要为中至重度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并伴有病变多样性特征,IL1ra治疗组,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病变较单一,但肾小管变性及肾间质炎症仍持续存在。结论:IL1ra对狼疮肾炎有明显减轻和改善肾小球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NO的影响。方法:培养的第10~12代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用于实验,分别加入IL1β或IL1β加IL1ra,12h后用化学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用3HTDR掺入率测定GMC的增殖,狭缝和Northern杂交测定细胞iNOSmRNA表达。结果:IL1β组GMC出现iNOSmRNA表达及亚硝酸盐增多(053±013vs018±007nmol/104细胞),但无明显细胞增殖(404606±19126vs39779±28041);IL1β加IL1ra组,无iNOSmRNA表达,上清亚硝酸盐含量更高(094±015nmol/104细胞),GMC增殖被抑制(31155±31398)。结论:IL1β能刺激GMC的iNOSmRNA表达和产生亚硝酸盐,IL1ra虽抑制GMC的iNOSmRNA表达,但没能减少其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是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介质。为了进一步探讨PDGF与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的关系,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四层P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7例活动性,2例非活动性)肾小球内PDGF-A、B链mRNA和蛋白质以及PDGF-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PDGF及其B受体表达较非活动性病变者显著增高。该现象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活动性病变以及血尿的程度呈正相关。表明PDGF是导致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活动的重要介质之一。值得指出的是,PDGF对这类病人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影响,提示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病变活动期可能伴有拮抗PDGF增殖作用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IL-13血浆水平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中IL13mRNA 表达及IL13 血浆水平变化。 方法:选择10 名健康正常对照者和16 名NS患者。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技术,对NS患者PBMC中IL13 m 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IL13 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IL13 血浆水平。 结果:NS患者PBMC 中IL13 mRNA 表达量及血浆IL13 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IL13 mRNA 表达量为1-28±0-13 vs0-45±0-12 ,P< 0-05 ;IL13 血浆水平为55-73 ±12-72 vs28-51 ±8-36 ,P< 0-05)。蛋白尿伴肉眼血尿组NS患者的IL13 血浆水平较单纯蛋白尿组降低(68-91 ±4-34 vs54-65 ±2-11 ,P< 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IL13 血浆水平与NS患者蛋白尿和血尿程度呈负相关,r 分别为-0-553 和-0-708,P均小于0-05。 结论:IL13 参与NS分子发病机制,IL13 蛋白质分泌水平相对下降,在NS患者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6(IL-6)与IL-6受体(gp80与gp130)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活动期LN患者、16例非活动期LN患者和10名正常人PBMCs内IL-6、gp80与gp13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活动期LN患者、非活动期LN患者及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变肝损害与细胞免疫功能(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变(PHC)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51例PHC患者,包括ChildPuphA级20例、B例18例、C级13例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经用FicolHypaque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后,采用3HTdR掺入技术测定了淋巴细胞转化,IL2和NK细胞活性.结果在PHC患者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IL2活性(SI)和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181±130VS349±217,P<001;81±60VS136±58,P<001;403±217VS613±205,P<001).免疫功能缺陷与ChildPuph分级有关,C级明显低于A、B级(P<001),B级低于A级(P<005).结论PHC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且与肝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聚积和扩张是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1]。研究表明,系膜细胞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细胞介素6(IL6),IL6又可促进系膜细胞生长[2]。人类MsPGN中IL6的表达及其与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