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9只眼)用干扰素25万U患眼结膜下注射,75万U患眼同侧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日1次,联合贝复舒点眼,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7只眼痊愈,2只眼基本治愈,视力基本提高或者恢复.结论: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满意,能缩短病程,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9只眼)用干扰素25万U患眼结膜下注射,75万U患眼同侧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日1次,联合贝复舒点眼,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7只眼痊愈,2只眼基本治愈,视力基本提高或者恢复。结论: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满意,能缩短病程,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7年~1997年间,采用冷冻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0例,其中双眼25例,单眼5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5岁。 治疗方法: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点结膜囊3次后,用冷冻头直接接触胬肉的头及颈部,每次冷冻1min用0.9%生理盐水解冷。每周2次,一般需3~4次即可治愈。术后点0.25%氯霉素眼药水,0.5%红霉素眼药膏;每d3~4次,遮盖术眼1 d,并用0.5%醋酸可的眼药水点眼1月以预防复发。 结果:共治疗30例。双眼25例,20例治愈,5例好  相似文献   

4.
曲安奈得治疗前色素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安奈得治疗前色素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曲安奈得注射液20mg于患眼球结膜下注射,每半月1次,最多注射3次.同时予散瞳等治疗.结果治疗85例98眼,治愈76例87眼(88.8%),好转8例9眼(9.2%),无效1例2眼(2%).无停药反跳现象及全身副作用和眼部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得结膜下注射治疗前色素膜炎疗效好,可明显减少结膜下注射及滴眼次数,防止皮质类固醇激素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减少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于198k年9月30日10时以双眼过敏性结膜炎入院。该患者于9月30日8时自觉眼部不适,使用自制青霉素滴眼液,用后双眼结膜水肿、眼睑肿胀,角膜上皮部分剥脱,同时合并面部寻麻诊,发热及关节痛,急诊入院。入院后经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隔日1次局部地塞米松,氯霉素眼药水交替滴眼,红霉素涂眼及抗过敏、抗炎治疗,1周后全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46岁。 2 0 0 0 .8.10 ,因左眼不适 ,结膜大面积充血就诊 ,诊断为 :上眼睑结石、结膜炎 ,治疗 :取出结石 ,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 ,同时每天静滴青霉素 80 0万 ,病毒唑6 0 0 mg/次 /日 ,结膜充血面积缩小 ,症状好转 ,两日之后 ,改用吗啉呱眼药水与氧氟沙星滴眼液交替点左眼 ,2~ 3分钟之后 ,出现灼烧感 ,左眼内侧球结膜充血并有水泡 ,面积约 0 .2 cm× 0 .3cm,高出结膜面 ,有异物感 ,就诊。诊断 :过敏性结膜炎。治疗 :停用氧氟沙星眼药水 ,用氯霉素眼药水 6 m l与地塞米松注射液 5 mg混合滴至左眼约 30分钟后 ,球结膜充血和透明色水…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1985年6月1日因右眼被小石块击伤,次日在门诊行右眼角膜浅层异物剔除,并给O.5%庆大霉素眼药水点眼。6月3日复诊,右眼角膜剔除区发现白色浸润,给庆大霉素2万 u 球结膜下注射,1%阿托品点眼1次,并收住院。眼部检查见结膜明显混浊充血,角膜内上象限见白色溃疡,荧光染色(+),前房少许积脓呈白色,丁道氏(+),瞳孔约5mm ,眼底正常。肌注青、链霉素,局部用0.5%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疱疹性角膜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病是我国一种主要致盲眼病,感染性角膜炎又居角膜病首位,其中单疱病毒感染占63.2%。单一用抗病毒药物对正常细胞有一定毒性,易产生耐药性。我们采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病毒唑)联合治疗,既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又有效地防治了病毒感染,提高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年来门诊和住院的疱疹性角膜炎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浅层型35例,深层型21例;初发者38例,复发者18例。发病时间3d~2a,年龄3岁~60岁。 1.2 治疗方法 常规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巴韦林100mg(小儿酌减),行下方结膜下注射,qod。配合点0.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水,1/2000干扰素眼水辅以0.25%氯霉素眼水,qid.部分严重病例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于复发重症病例行局麻后用干扰素20万U溶于0.5ml生理盐水中作结膜下注射,每周2次。  相似文献   

9.
曲安奈德下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枯草热性结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曲安奈德下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枯草热性结膜炎疗效。方法 48例(96只眼)曾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其他抗过敏药物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枯草热性结膜炎,应用曲安奈德行下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每眼注射0.25ml(10mg)。结果显效时间2h~1天,37例(74只眼)经过一次注射,11例(22只眼)重复一次注射,均能平安度过花粉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副作用。结论应用曲安奈德下穹窿结膜下注射对于采用传统抗过敏治疗难于控制的枯草热性结膜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120例,平阳霉素1支(8mg),地塞米松1支(5mg)加入到2%盐酸利多卡因3ml中,混合液终浓度为每1ml溶液中含平阳霉素2mg、地塞米松1.25mg,囊肿腔内注射,酌情给药.7d注射1次,3次为1疗程.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或需要手术辅助治愈者为好转.结果 治愈109例(90.8%),好转11例(9.2%).结论 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可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 角膜炎患者首诊,怀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常规涂片检查菌丝阳性的患者22例用0.2%氟康唑点眼1 h/次,较重者结膜下注射0.2 ml,1次/d,对伴有前房积脓者,加用静脉滴注0.2%氟康唑100 ml,1次/d.结果 本组患者22例,治愈14例,治愈率63.7%,好转5例,好转率22.7%,无效3例,无效率13.6%.结论 氟康唑局部频繁点眼及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谭永和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73-1273
我科于2003~2004年应用聚肌胞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18例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 (18只眼 ) ,男11例 ,女7例。年龄22~67岁。初发病10例 ,复发8例。治疗方法 :抽取聚肌胞针剂0.4mg和地塞米松针剂2mg、2%利多卡因0.2ml结膜下注射 ,隔日1次  相似文献   

13.
梁冬梅  李耀峰  梁宏伟 《河北医药》2008,30(10):1521-1522
目的 观察阿糖胞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69例角膜内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4例(34眼):局部给予典必殊、0.1%阿昔洛韦等眼药水点眼,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每日5次.治疗组35例(35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4%阿糖胞苷0.3 ml(1.2 mg)结膜下注射,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34眼中治愈4眼,好转16眼,无效14眼,有效率61.7%;随访1年34例复发11例,复发率为32.35%.治疗组35眼中治愈30眼,好转5眼,有效率100%;随访1年3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71%.治疗组疗效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应用阿糖胞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角膜内皮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抗复发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余四珍 《医药导报》1992,11(2):25-26
沙眼是多发性眼病之一,目前发病率虽已大为降低,但仍属比较流行的眼病。临床上曾用过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而对难以治愈者,我们则采用0.25%氯霉素注射液在穹窿部结膜下注射疗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初步小结如下: 1 方法在结膜囊内滴0.3%地卡因3次,每次2滴,3分钟后,将0.25%氯霉素注射液1ml,加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0.2ml,等量分别注入双眼穹窿部结膜下,隔日一次。平均6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5.
氯霉素滴眼液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男性,47岁,因外伤3 d,患眼疼痛剧烈、流泪、畏光、视物模糊。诊断:(1)右眼结膜 下出 血;(2)右眼视网膜震荡伤。治疗给予庆大霉素、眼宁肌注,bid,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加 维生素C 1 g,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qd,0.25%氯霉素滴眼液(乌鲁木齐制药厂, 批号2 0000104)4 h点眼一次。治疗第5天患者出现氯霉素点眼后刺痛感加重,双上肢出现多处红紫 色片状的斑块,并有疼痛。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90×109·L-1,出凝血时间正 常。停用氯霉素滴眼液,其它治疗不变,皮肤瘀斑逐渐变小,色泽变浅,10 d后瘀斑消失, 血小板计数200×…  相似文献   

16.
聚肌胞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肌胞(Poly I:C)为一种高效的干扰素诱导剂,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抑制作用,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其近几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单疱性角膜炎 苗在前,田士忠用聚肌胞注射液配成滴眼剂点眼治疗36例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结果:痊愈2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方法:用聚肌胞注射液配成0.2‰的滴眼剂点眼,4次/d~6次/d,第1周加用0.1%地塞米松眼水,点眼3次/d,辅以维生素B_2、维生素C口服。聚肌胞联合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治愈率68.2%(30/44),有效率84.2%,效果良好。方爱武,戴旭应用聚肌胞联合利巴韦林结膜下注射,治愈率92.0%(46/50)。  相似文献   

17.
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出现严重的前房色素膜炎症、角膜水肿等并发症。手术后常需要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频繁点眼,结膜下注射和(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痛苦大,疗效差。自2007年4月,我们对263例(280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术中前房注射0.1mL(0.5mg)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1978~1989年应用醋酸氢化泼尼松局部注射治疗霰粒肿137只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注射方法:患眼眼睑皮肤局部消毒,以4号注射针头将0.2ml醋酸氢化泼尼松经皮肤直接注入霰粒肿内。注射后滴0.25%氯霉素眼药水,并遮盖患眼1天。10天后如果肿块不见消散,即可再行第二次同剂量注射。消散标准应为触诊无肿块或其直径≤1mm。治疗结果本组治疗的137只眼中,86只眼1次注射后消散,27只眼在第二次注射后才消散,有效率为82.5%。自1964年Leinfelder氏首先报告用皮质激素制剂局部注射治愈急性霰粒肿之后,又有人作过报道。霰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应用干扰素降低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10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未给药组;第二组为术后第一天球结膜下注射50万u干扰素;第三组在术中暴露的巩膜区放置3×3mm吸有干扰素液的棉片,持续3~5分钟及术毕结膜下注射50万u干扰素。随访6~12月,术中使用50万u干扰素组复发率降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干扰素可减少并发症,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前房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36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植入(IOL)术,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同时立即球结膜下注射5-FU 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视前房内纤维素渗出情况隔日注射5-FU 5nag,总量不超过30 nag.B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观察术后1、3、7d及1个月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纤维渗出完全吸收时间和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前房纤维渗出吸收时间,A组和B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2±3.4)d vs.(14.2±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至最佳矫正视力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3±2.4)d vs.(14.3±4.2)d,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5-FU能有效的减轻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同时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