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完善[1-2],在肿瘤内和可能发生转移途径种植粒子,不仅可以用于局部控制肿瘤,还可以控制肿瘤的转移.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永久性种植治疗直肠恶性肿瘤3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腺癌是目前公认的比较难治的肿瘤,原因主要是80%以上病人就诊时肿瘤已为局部进展期,手术的目的仅为解除黄疸。以往常规外照射,限于周围正常组织放射耐受量,达不到肿瘤根治剂量。近几年兴起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本文就粒子治疗胰腺癌作一介绍。一、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历史近距离治疗起源于1896年的巴黎,肿瘤内种植放射性粒子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形式。1901年PirreCurie为Danlos特制了植入肿瘤的镭管;1909年Pasleau和Degrais在巴黎镭生物学实验室给前列腺癌病人经尿道导管植入镭囊;191…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迅猛。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5年12月,已完成31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313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2例126个肺转移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Gy。6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随访2年。结果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159.3±34.5)Gy,中位剂量(118.6±33.2)Gy。6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25.4%(32/126),部分缓解64.3%(81/126),无变化6.3%(8/126),进展4.0%(5/126),总有效率89.7%(113/126)。并发气胸12例,咳血痰41例。死亡病例:8~12个月11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肺癌3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13~24个月15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多发骨髓瘤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1年存活71例,存活率86.6%,2年存活56例,存活率6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恶性肿瘤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评价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恶性肿瘤及预防肝癌局部复发的作用。方法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采用^125I粒子术中植入不可切除的肝肿瘤或肿瘤切除后的切缘组织,对肿瘤及癌旁组织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为肿瘤切除后切缘肝组织预防性粒子植入,1例为肿瘤未切除行瘤体内粒子植入。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2个月,全部存活,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瘤体内粒子植入者,术后随访2月,瘤体缩小。结论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对无法切除或行姑息行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125I粒子肝肿瘤组织间植入治疗诱导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手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的首选。^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粒子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恶性肿瘤范围较广,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腹部恶性肿瘤,80%以上为腺癌,男性占43%,女性占57%,女性高于男性。普外科恶性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但对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预防性植入、残余肿瘤不能切除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我院开展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普外科的恶性肿瘤共48例,其中甲状腺瘤6例,乳腺癌7例,腹壁种植癌2例,腹主动脉上癌2例,胃肠癌17例,胰腺癌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3例膀胱肿瘤术后腹壁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例均行腹壁肿块切除术,1例随访2年半未见复发,2例术后2月即局部肿块复发,其中1例做放射治疗,1年后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1例尚未作处理,存活。结论 肿瘤细胞的脱落及腹壁切口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造成腹壁种植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应该重视“无瘤原则”。腹壁种植转移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生物学机制,我们利用BEL-7402肝癌细胞株建立肝癌裸鼠模型,在肿瘤组织内植入挖^125I粒子,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Gy(97.31~182.78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Gy,每次2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骨肿瘤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骨肉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表达的研究;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治疗原则及若干问题(述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碘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125碘粒子植入联合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术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术,术后行肿瘤体积、血AFP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种植性转移、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6、12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肿瘤体积平均缩小27.4%,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8.6%;两组血AFP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发现7例远处转移,治疗组3例远处转移;肝肾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年死于远处转移者,对照组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证明,TACE联合粒子植入及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较TACE联合粒子植入方法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切除的Ⅳ期胃癌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独立治疗9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以CT下病变作为靶区参考,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周边剂量(110-130Gy);采用开腹或经皮,单平面或双平面植入。术后观察血象、CT、生活质量(KPS)、疼痛缓解期、存活期。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7例疼痛缓解。急性上消化道放疗反应0-1级,无腹痛、呕血、肠梗阻等症状。结论 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放射性损伤小,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盆腔复发肿瘤多见于子宫、直肠及膀胱的恶性肿瘤[1],临床大多采取根治性手术、根治量放疗和(或)联合化疗,盆腔内脏器的广泛损伤或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也较高,一旦复发,治疗手段少且预后差,此时多采取姑息性治疗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一种由超声或CT等引导的肿瘤姑息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内侧象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0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中,沿内乳区纵形顺序植入^125I粒子,并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 未发现与植入^125I有关的并发症,至目前无一例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125I粒子,不仅补充术后至开始化疗等辅助治疗期间的治疗空白,也有效补充改良根治术的清扫盲区。对控制内侧象限乳腺癌局部复发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的术后局部种植转移指切口、体腔、手术吻合口等部位的局部肿瘤种植复发,不包括全身性转移。国内外有关学者就侵袭转移的机理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如同对付肿瘤的全身性转移一样,至今尚未找到预防恶性肿瘤术后局部种植复发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1 概况 1885年,Gester首先报道了恶性肿瘤切除后可出现切口内肿瘤种植复发。Ryall(1907年)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首次提出预防肿瘤术后种植应采取以下  相似文献   

17.
组织间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组织间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近20余年来肿瘤治疗学的热门研究课题.自199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的碘-125放射粒子问世.我院进行了临床应用.现结合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属于放射治疗中的内放疗,是永久性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目前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适用于胰腺癌、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复发性直肠癌、肺癌及肺转移癌、前列腺癌、脑肿瘤、颌面部肿瘤、骨转移瘤等恶性肿瘤已经取得较好疗效,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亦可使许多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在CT或超声的导向下,将放射性粒子精确地植入肿瘤区域,放射性粒子植入区域与肿瘤外形高度一致,可让肿瘤靶区得到相当高的根治剂量,确保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髓腔内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合并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1月,作者收治儿童肱骨及胫骨骨囊肿合并骨折11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11例中9例获随访,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迟发感染1例,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功能评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髓腔内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合并骨折,既可以作为肿瘤的填充材料,又可以起到髓内钉固定的作用,肿瘤复发率低,骨折愈合快,无损伤骨骺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瘤可以提高靶区照射剂量 ,减少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作为一种术后、外照射后的补充治疗 ,尤其是肿瘤复发后的治疗 ,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