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96~1997年玛纳斯县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集体驱虫治疗效果的考核。我县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6.19%(764/211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民族、寄生虫感染率与我区调查一致。集体驱虫18 893人,服药率为92.57%,集体驱虫后其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到17.92%,与驱虫前相比下降了50.48%,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完成农三师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监测与防治效果的评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直接涂片法和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效果的考核。用阿苯哒唑每天二次,每次100mg,连服三天的驱虫方法,对全师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进行集体驱虫。驱虫二个月后用同样方法复查。最后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来评价防治效果。调查的受检率为81.68%,总感染率为19.02%,共查出寄生虫11种,其中原虫5种、蠕虫6种。钩虫为喀什地区首次检出。驱虫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0.54%,与驱虫前相比下降了97.16%。驱虫后蛔虫等土源性线虫和微小膜壳综虫感染率均下降85%以上,集体驱虫累计人数达40 000人。学生寄生虫调查结果为兵团农三师肠道寄生虫防治积累了宝贵的本底资料,本驱虫方法对我师学生肠道线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本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开展集体驱虫防治工作,并考核其防治效果。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直接涂片法、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用阿苯哒唑片剂,按4~7岁400mg顿服,7岁以上600mg顿服的驱虫方法进行集体驱虫,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评价防治效果。本次调查受检率为85.97%(1066/1240)。共查出寄生虫7种,其中以蛲虫感染率为最高(12.20%)。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6.27%(280/1 066)。集体驱虫服药率为81.00%(7 765/9 587)。服药三个月后复查的寄生虫感染率为5.62%(56/996),与驱虫前相比感染率下降了79.12%。蛔虫、蛲虫、鞭虫的感染下降率分别为84.68%,81.89%和92.37%。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少年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1997~1998年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6所学校,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调查4 540人,总感染率为15.51%,共查见肠道寄生虫15种;用阿苯哒唑(100mg/×2/d)×3d,总剂量为600mg进行集体驱虫;对维吾尔族学生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单独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对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用吡喹酮等药物治疗,3个月后复查,集体驱虫后共调查3 113人,总感染率为7.99%,感染下降率为48.48%;共查见10种肠道寄生虫,较防治前减少5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新疆人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石河子垦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水平,进一步开展其集体驱虫防治研究。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直接涂片法;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感染水平调查。集体驱虫防治应用阿苯达唑片剂,7岁以下400mg顿服,7岁以上600mg顿服的驱虫方法。驱虫二个月后,用同样方法进行复查,最后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调查的受检率为98.25%(5797/5900),总的感染率为44.83%(259/5797)。共查出寄生虫12种,其中原虫6种,蠕虫6种。各种虫的感染以蛲虫为最高(19.46%),蛔虫次之(14.02%)。驱虫后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98%,与驱虫前相比下降了77.74%,蛲虫和蛔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下降率超过78.05%。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下降率为93.02%。集体驱虫的服药率达93.02%。本次调查结果为石河子垦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分布积累了宝贵的本底资料。本驱虫方法对全垦区学生的肠道线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集体驱虫工作使近6万名学生受益,社会效益显。  相似文献   

6.
在伊宁市学前儿童、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直接涂片法和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用阿苯哒唑片剂按7岁以下400mg,7岁以上600mg一次顿服的驱虫方法,在4~16岁人群中进行集体驱虫,驱虫二个月后,对原监测人群再进行复查,结果共查出寄生虫9种,其中棘口科吸虫1例,为我市首次报道。调查总感染率为19.05%。集体驱虫的服药率为63.88%(24 727/38 708)。驱虫后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71%(202/2 320),与驱虫前相比道寄生虫感染下降率下降了54.28%,蛔虫、蛲虫、鞭虫和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下降率分别为88.98%,88.30%,77.03%和50.30%。本次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本底资料,填补了伊宁市肠道寄生虫防治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县1996年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4~12月,对乌鲁木齐县8个监测点 2 00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 41.71%(836/2 004),检出寄生虫 12种,其中蠕虫 6种,原虫6种,感染率分别为 17.76%、23.95%.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性别与年龄组间,其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1988名中小学生集体驱虫两个月后,总感染率由驱虫前的 41.71%降为 21.18%,差异非常显著(χ2=195.16,P<0.005)。另外,对全县 23 000名中小学生进行集体驱虫,受治率达97.29%。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5月至8月,在博乐市分别进行了学前儿童、青少年肠道寄生虫本底调查和驱虫复查,共调查2 180人,寄生虫感染者607人,总感染率为27.84%(607/2 180)。查见人体寄生虫10种,以蛲虫感染率为最高16.24%,依次为蓝氏贾第鞭毛虫7.29%,微小膜壳绦虫3.12%,鞭虫1.88%,蛔虫1.56%。集体驱虫的受治率98.33%(22 490/22 873),驱虫后寄生虫感染率为13.60%(288/2 117)。一次集体驱虫后,寄生虫总感染率下降了51.15%,其中蠕虫、原虫和绦虫感染下降率依次分别为61.73%,23.52%和20.25%,表明对肠道蠕虫的驱虫效果显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了解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与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乌鲁木齐仅有的二所哈萨克族中小学在校全体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共查出8种寄生虫,其中原虫4种,蠕虫3种及尘螨一种。人群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6.39%,蛲虫感染率0.80%。小学生与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我县曾于1990年应用逐步分层不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农村居民1271人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其感染率高达75.92%。本文作为《新疆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监测与防治研究》的组成部分,为了解我县城镇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6年3~6月进行了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并于同年9~11月进行了药物驱虫治疗及其效果考核,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在我市儿童、青少年中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我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直接涂片法、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周拭擦法三种方法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抽样调查。用阿苯哒唑按7岁以下400mg,7岁以上600mg一次顿服的方法进行集体驱虫。驱虫2个月后进行复查。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评价防治效果。调查的总感染率为41.08%,共查出寄生虫10种,原虫5种,蠕虫5种。常见致病寄生虫有5种,其中以蛔虫感染率为最高(17.86%),溶组织内阿米巴次之(6.65%)。一次集体驱虫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驱虫前相比下降了68.40%。调查结果为和田市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驱虫方法对和田市常见肠道线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均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给《新疆学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我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等3种检验方法,在新疆阿克陶县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共查出肠道寄生虫10种,其中蠕虫7种、原虫3种,常见寄生虫有:蛔虫、蛲虫、微小膜壳绦虫、带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87.88%(1813/2 063)。为该县肠道寄生虫防治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在城镇和农村的集体服药达到82.62%(14 195/17 182),服药3个月后复查的感染率为48.08%(710/1 508),与驱虫前相比下降了46.43%。经一次集体驱虫后可减少寄生虫新感染者5 791人,可节约药品费11 582元。本项研究结果在阿克陶县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县肠道寄生虫分布资料和肠道寄生虫防治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宁县中小学生常见肠道蠕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在新疆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肠道蠕虫防治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作者等在新疆伊宁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碘液直接涂片法,塑料薄膜透明胶带肛拭法做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用阿苯哒唑药物按0.1g/2/d×3总剂量为600mg的方案进行集体驱虫,用寄生虫感染下降评价防治的效果,共查出蠕虫8种,寄生虫感染率为35.8%,受治率为73.4%(47254/64852),驱虫后的感染率为7.17%,感染下降率为7  相似文献   

14.
肠道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病。1990年托克逊县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达50.33%,5~9岁年龄段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5.82%,因此开展儿童肠道寄生虫调查与防治十分必要。为落实1995年自治区卫生厅、教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疆中小学生中开展肠道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作为《新疆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监测与防治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我站于1997年10月~1998年6月,对本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防治,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 ̄12月中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精河县城镇中小学生2550人进行肠道寄生虫分布状况调查,检出寄生虫6种,其中原虫2种,蠕虫4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92%,调查表明,精河县城镇各族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分布特点为:(1)以结肠阿米巴、蛔虫感染为主;(2)女生感染率高于男生;(3)有明显的民族分布差异,(4)以7 ̄9岁组的感染率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递减;(5)多虫种  相似文献   

16.
1988年9~10月及1989年6月,我们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对本县采取整群随机抽样6个点居民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调查4308人,寄生虫感染率为60.3%。共检出寄生虫12种,其中蠕虫5种,即蛔虫、钩虫(以美洲钩虫为主,占63.7%)、鞭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县人体寄生虫感染现状,1990年5~6月我们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954人,受检率92.17%,寄生虫感染率为91.72%(875/954),共检出肠道寄生虫13种,同一人体分别感染1、2、3、4种虫者各占24.23%、  相似文献   

18.
1997-2 0 0 1年 ,南京市栖霞区对 3个乡 (镇 )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肠道蠕虫感染调查 ,并开展了防治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对象 于 1997-2 0 0 1年 ,每年的 9-10月 ,对靖安、八卦洲、龙潭 3个乡 (镇 )的 7-14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普查。1.2 调查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找肠道蠕虫卵。1.3 防治方法 驱虫治疗 ,人群感染率在 3 0 %以上流行区 ,采取全民集体服药驱虫 ,感染率较低地区 ,提倡普查普治 ;加强粪便管理 ,防止虫卵污染环境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普及卫生知识 ,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和开展驱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检测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虫卵,透明胶纸法检测蛲虫虫卵。结果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16%,共查出5种寄生虫,其中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91%、2.05%、0.74%、2.00%和0.46%。城、乡中小学生寄生虫总感染率分别为5.50%和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585,P<0.05);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85%,女性为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2,P<0.05)。结论 2000~2009年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感染率仍然偏高,建议把肠道寄生虫防治的重点放在农村,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人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选择2所职业中专,每个学校选取500名新入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及防治效果研究。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药物驱虫,干预组在药物驱虫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环境改造。干预措施实施后,学生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由23.30%下降至7.50%,干预组感染率由23.80%下降至2.80%,对照组感染率由22.40%下降至12.20%,干预组和对照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下降,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药物防治结合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改造可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肠道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