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青霉噻唑(BPO)是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决定簇,与青霉素过敏休克反应发生有关。本文对女贞子主要成分之一齐墩果酸(OLA)对BPO—BSA致敏豚鼠过敏休克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取18只豚鼠,随机分为致敏对照组与OLA50,100mg/kg两个剂量保护组;采用ip抗原致敏法,第1、3、5天分别ip0.2%BPO—BSA0.5ml,最后一次注射后间歇14天,致敏后第20天,经耳缘iv0.2%BPO—HSA1ml进行攻击,观察过敏反应症状。实验证明,OLA50,100mg/kg两剂量组均可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草Lx对青霉噻唑(BPO)-蛋白致敏豚鼠和大鼠过敏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Lx对豚鼠和大鼠过敏休克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致敏对照缉豚鼠过敏发生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0%,Lx给药组豚鼠和大鼠过敏休克发生率分别为0和15%,死亡率亦分别为0和5%。Lx可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6—APA—BSA的抗原特异性及过敏休克发生的机制,我们进一步对小白鼠过敏休克模型及导体动物PCA试验的观察。实验证明6—APA—BSA致敏小鼠。尾静脉注射抗原攻击后,休克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00%(20/20)与80%(16/20);导体动物PCA试验证明小鼠体内有抗6—APA抗体产生,并有种属特异性,即可在豚鼠出现阳性反应,抗血清滴度为1:64~1:128,而在大鼠则为阴性,结果表明6—APA—BSA属次要抗原决定簇,县有较强的抗原性,和青霉素过敏休克发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1、本文对青霉素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等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2、BPO—蛋白可致敏豚鼠,并可诱发过敏休克反应,动物的休克率与死亡率均为10/10;致敏组与对照组豚鼠肺组织经与BPO—HSA一起孵育攻击后,组胺释放百分率分别为12.8±3.5%和1.0±0.2%,不经抗原攻击者分别为0.7±0.2%和1.0±0.4%;PCA反应证明:致敏豚鼠血清中有抗BPO。  相似文献   

5.
链霉素用于临床已经40余年,至今仍然常用于阴性菌和结核病的治疗。但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屡见报道,并且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为此本室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防治。用商品链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合成链霉素——牛蛋白结合物(ST—BSA)作为抗原致敏豚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8%,其中休克率占76%,死亡占44%,而对照组为0%;ST—BSA致敏豚鼠离体回肠释放过敏介质生物效应实验证明,用抗原攻击后,肠管紧张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复合肽VBP3的安全性。方法: 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对3 只家兔进行皮下注射的局部刺激实验。28 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无菌生理盐水(PS)阴性对照组6只,牛血清白蛋白(BSA)阳性对照组6只,复合肽VBP3 低剂量组6只,复合肽VBP3高剂量组6只,进行全身过敏实验;剩余4只豚鼠,牛血清白蛋白阳性对照组和复合肽VBP3 高剂量组各2只,不经致敏直接心脏激发。结果: 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复合肽VBP3 对家兔皮下注射的局部刺激反应轻微;豚鼠实验仅复合肽VBP3高剂量组1只豚鼠出现弱阳性过敏反应,且很快缓解,其余豚鼠未见过敏症状。结论: 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复合肽VBP3在本实验条件下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豚鼠Ⅰ型过敏反应模型,对致敏血清中过敏抗体(IgE、IgG)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并探讨过敏抗体的作用特点.方法 以卵白蛋白(OVA)和Al(OH)_3作为免疫原制备豚鼠Ⅰ型过敏反应模型,ELISA法检测抗体含量,用饱和硫酸铵沉淀、Protein A柱亲和层析的方法 对致敏血清中IgE、IgG抗体进行初步分离纯化,以豚鼠连续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分别观察两种抗体在致敏后不同时间激发时引起皮肤蓝斑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gE抗体含量分别为719.3750ng/ml、2.5250 ng/ml,IgG抗体吸光度(A)值分别为0.9921、0.0174,模型组两种抗体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豚鼠9 d连续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IgE抗体在5 d PCA时产生的蓝斑直径达到最大,之后持续存在;IgG抗体在2 d PCA时产生蓝斑直径最大,之后迅速下降.结论 成功将致敏血清中两种过敏抗体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IgE和IgG抗体均参与了豚鼠Ⅰ型过敏反应,IgG抗体较IgE抗体可能作用更为迅速、短暂,有可能成为疫苗Ⅰ型过敏反应毒理学评价的另一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I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过敏性皮炎(ACD)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进行了研究,特别对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更加深入。但结果却不尽一致,有的相互矛盾。豚鼠是检测化学物质致敏程度的常规实验动物,其  相似文献   

10.
采用ip BPO-蛋白致敏法建立豚鼠过敏休克模型,第一次致敏后每间隔7天心脏取血一次,共9次,采用PCA实验测血清抗BPO抗体效价。结果证明,第9天未测出抗体,第14天抗体效价为128,第20天达高峰为256,随后逐渐下降,第47天和第61天分别降至42和8,其中第14—40天维持较高水平,均在64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卵白蛋白致敏的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离体器官实验法,观察小檗碱(20~100μg·ml-1)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以及对磷酸组织胺(His)和氯化乙酰胆碱(Ach)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结果:小檗碱(20~100μg·ml-1)能明显抑制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对His和Ach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对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tnf是否具有血管刺激作用、全身过敏反应,评价其注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家兔耳缘静脉刺激实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ASA)观察注射用药Rtnf的安全性。结果:注射用Rtnf对家兔血管内皮无损伤和刺激作用,病理切片观察,耳廓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各结构完好,未见变性、坏死、缺失,表皮下乳头层及网织层无炎细胞渗出、无出血,血管内无血栓形成,附件结构正常;豚鼠未出现过敏现象。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注射用Rtnf溶血性试验符合注射用药安全性要求;无血管刺激作用;对豚鼠不致敏。  相似文献   

13.
致敏豚鼠咳嗽反应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致敏豚鼠不同强度的嗜酸细胞气道炎症对咳嗽反应的作用。方法:卵蛋白致敏豚鼠34只,分成致敏对照组(7只)、低浓度卵蛋白组(7只)、中浓度卵蛋白组(8只)和高浓度卵蛋白组(12只),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0.04%、0.2%和1%卵蛋白溶液激发。24h后,比较各组豚鼠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反应,气道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性(PC150)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数量及成分。结果:致敏对照组和低浓度卵蛋白组无豚鼠死亡,而中浓度卵蛋白组和高浓度卵蛋白组激发后分别有1只和5只豚鼠因严重喘息发作死亡。随激发的卵蛋白浓度增高,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发的咳嗽频率从致敏对照组豚鼠的(6±2)次/3min增加到在高浓度卵蛋白组的(22±4)次/3min(P<0.05);低浓度卵蛋白组的PC150无明显改变,中浓度和高浓度卵蛋白组明显降低,伴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量和嗜酸细胞比例增加。豚鼠的咳嗽反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r=0.84和0.78,P<0.01),与PC150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8,P<0.01)。PC150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r=-0.80和-0.85,P<0.01)。  相似文献   

14.
豚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小剂量致敏原反复致敏建立豚鼠慢性哮喘模型,设定不同时点(4、6、8周)观察气道结构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探讨气道重建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剂量卵白蛋白反复致敏、激发豚鼠,制作哮喘动物模型,应用氯化乙酰胆碱静脉注射进行支气管激发实验,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计数灌洗液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气道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哮喘8周组以纤维组织增生及平滑肌厚度增加最为显著。气道高反应性以哮喘4周组增高最明显,而随着与致敏原接触时间的延长,气道高反应性逐渐降低,到哮喘8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时间卵白蛋白吸入致敏可以引起哮喘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气道重建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对哮喘豚鼠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31只豚鼠,分为3组进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卵蛋白(OVA)致敏组和BCG处理组。用OVA(Ⅲ级)致敏豚鼠复制豚鼠哮喘模型。结果:本模型采用10%的OVA致敏,1%的OVA激发,所有动物都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实验动物在接受BCG注射后,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二是BALF中细胞分类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以淋巴细胞的增加最为明显。 经过OVA致敏的动物BALF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加,BCG不同程度地降低肺组织EOS的气道浸润及减轻OVA致敏豚鼠的气道反应。结论:[HTSS]使用本实验体系BCG可以减轻实验性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道速激肽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咳嗽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正常和卵蛋白致敏豚鼠各20只,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24 h后,正常组和致敏组豚鼠随机各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依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g/kg、0.3 mg/kg和1.0 mg/kg的NK1受体拮抗剂SR140333 或NK2受体拮抗剂SR48968,观察吸入10-4 mol/L的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反应。用非侵入性方法测量正常和卵蛋白致敏豚鼠注射SR140333或SR48968前后吸入辣椒素溶液所产生的特异性气道阻力。 结果: 致敏豚鼠咳嗽反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1.2)times/3 min vs (19.5±5.7)times/3 min,P<0.05]。SR140333不影响正常对照组豚鼠的咳嗽反应,而SR48968则可降低咳嗽频率达30% (P<0.05),两者均抑制吸入辣椒素后增加的气道阻力。而在卵蛋白致敏豚鼠,SR140333或SR48968均抑制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频率[(9.9±4.7)times/3 min,(8.0±1.6)times/3 min,P<0.05]和增高的气道阻力。 结论: NK受体拮抗剂抑制致敏豚鼠卵蛋白激发后增高的咳嗽反应。因此,气道速激肽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所致咳嗽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7.
转移因子     
一、历史发展概况 Landsteiner及Chase(1940)首先发现豚鼠细胞免疫的被动转移现象。Chase(1945)进一步证明豚鼠对结核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可用活的致敏的白细胞传递给正常受体。并发表了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引起中国人群过敏的特异性变应原组分,为我国屋尘螨变应原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屋尘螨粗浸液,以48例螨过敏病人血清为探针进行Westen blot检测粗浸液中的致敏组分,并利用BandScan5.0软件分析血清阳性反应带(致敏带)结合特异性IgE的相对含量。结果免疫印迹杂交检测到屋尘螨的10条致敏带,相对分子质量(Mr)依次为103、99、68、62、57、37、33、29、25、15×103,其中致敏带1、2、4、5、6、7、8的阳性反应率超过95%;致敏带10的阳性反应率为47.9%,其结合特异性IgE的能力最强。结论屋尘螨的主要致敏组分既包括小Mr的变应原,也包括大Mr的变应原,现有的屋尘螨变应原的国际标准品不能普遍应用于中国人群,必须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尘螨变应原疫苗,本研究为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尘螨标准化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食物过敏性小鼠模型,并对其致敏性进行评价。方法锯缘青蟹TM以灌胃方式刺激小鼠使其致敏,并对小鼠粪便组胺、血清IgE以及脾脏细胞IL-4、IL-13、IFN-λ等淋巴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TM组小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血清IgE的含量是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小鼠的2倍;TM组实验小鼠IL-4、IL-13、IFN-λ的水平分别为(17.508±2.189)pg/ml、(3.150±0.434)pg/ml、(15.056±1.974)pg/ml,粪便中组胺含量为6 244.651 nmol/l,与阴性对照组小鼠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锯缘青蟹TM以灌胃方式刺激小鼠,TM组小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粪便组胺、血清IgE以及脾脏细胞IL-4、IL-13、IFN-λ等淋巴因子的水平与阴性对照组小鼠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建立的TM过敏动物模型可望为蟹类过敏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