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换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72-1472,1475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并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的改变.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试验组)进行血液流变性分析并检测其血脂的变化,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浆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高血脂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地损害患者的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国产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结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设立传统治疗组对照共36例,检测两组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素E1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PGE4,组用药后除纤维蛋白原外,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洪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0,10(4):228-230
本文测定了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选择23例健康对照,结果发现急性胰腺炎病人红细胞压积、分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认为急性胰腺炎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提示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扩容、活血化瘀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并将血流变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变化在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并分析SAP血液流变性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FASCO-94全自动粘度快速仪测定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结果:入院24小时内SAP患者血液流变性各参数显著增高;而急性轻型胰腺炎(MAP)患者与健康对照(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AP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容、红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自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9,9(2):75-77
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脆性,胰腺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加。在急性坏死性胰胰炎时,上述血液流变性改变,可能是胰腺进行性坏死,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动态观测及与胰腺组织损害 …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胰腺之模型,造模后48小时内分时段对胰腺病变进行定量病理评分,并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就其与胰腺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即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县贯穿始终并随胰腺病变加重而改变明显,血液粘度的升高与胰腺病理变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血液流学指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3):251-252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组及80例健康对照组,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球结膜微血管的异常率及血液流变性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偏头痛患者组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其改变程度与病情、病程呈正相关。甲襞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和球结膜微血管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粘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过微循环观察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估计偏头痛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及判定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的血液流变性、甲襞微循环及血脂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及健康老年人30例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血脂等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值ηb、ηb-1/h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HCT、EET、IR、血沉方程K值、Casson屈服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治疗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与正常老年人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粘滞综合征,并伴有以痉挛为主的微循环障碍,血液呈高凝固状态,经治疗后,除个别患者仍有高粘滞血症外,大部分患者(52/60),均降低了高粘滞血症,改善了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伟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4):329-32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国产LBYN6A型全自动血粘度计和全自动压积仪对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于起病3小时,溶栓治疗后3小时采血样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具有判定急性脑梗塞预后的价值。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静滴灯盏花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静滴灯盏花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灯 盏花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 作用(P<0.01或 P<0. 05),能改善血液的高粘凝聚状态和微循环,使用方便、安 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发病与血液高粘度及高血脂密切相关,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脂增加及血液流变性损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脂与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测定了83例AP例患者(43例SAP,40例MAP)血清中的血脂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了血清hs-CRP水平。并与3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83例AP患者的血脂分析表明:血清TC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清TG、LDL.C水平明显增高,血清HDL.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非常明显增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AP患者的高TG血症是病因之一.血清hs.CRP的明显增高是诊断AP患者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9年期间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SAP7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75例患者均很好的耐受治疗。经过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生化检验指标、APACHEⅡ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SAP的病死率。【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可成为SAP患者重要而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治愈31例,死亡4例(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5例中治愈4例,死亡1例.22例胆源性胰腺炎(重症7例)先行非手术治疗,2-3周后择期胆道手术,治愈20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8例(重症3例)中治愈7例,死亡1例.结论:降低老年急性胰腺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尽早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14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本院收治的143例急性胰腺炎,详细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转归情况,按照病因分为6组。【结果】143例患者的病因构成比为胆源性组58%,酗酒组占9.8%,暴饮暴食组占9.1%,高脂血症组占11.2%,少见原因组占5.6%,特发性组6.3%;各组年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4.825,P<0.01),酗酒和高脂血症组平均年龄要比胆源性组小(P<0.01);各组的男女比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33.144,P<0.01),胆源性组女性占多数(60%),而在酒精组和高脂血症组患者中男性占多数(P<0.01);高脂血症组24 h内血淀粉酶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逐渐被明确,病因构成在发生变化。在我国胆道疾病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而高脂血症因素比例在升高。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1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有高脂血压者8例(38%);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病史者12例(57%);采用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5例,10例继续妊娠,终止妊娠11例。无一例母婴死亡。【结论】胆道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主要采用非手术疗法,把握该疾病的特点,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急性胆源性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AHP)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5例急性胰腺炎(AP)根据病因分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84例、AHP36例及其他25例.对AHP与ABP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高脂血症(HL)与AP的相关性.结果:与ABP相比,AHP发病年龄低,男性发病率高.临床评分相同情况下,AHP在脂肪肝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重症急性胰腺炎、血脂方面高于ABP,血清淀粉酶和肝功能受损则低于A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以中青年男性患者为主,具有病情重、血脂高和血清淀粉酶低等不同于一般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25例经过保守治疗后,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ELC,入院后7 d内行LC)71例和择期手术组(ILC,出院6~8周择期行LC)54例。比较2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胆囊水肿ELC组42例, ILC组13例(P<0.05)。胆囊周围粘连ELC组21例,ILC组30例(P<0.05)。胆囊三角分离困难ELC组17例,ILC组14例(P>0.05)。中转开腹ELC组7例,ILC组4例。累计住院天数ELC组10.2&#177;2.3 d,ILC组17.4&#177;3.5 d(P<0.05)。ILC组有35.2%的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入院。结论早期LC并没有增加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反大大降低了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