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1]。临床表现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属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常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后较差,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氧达1 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1]。临床表现为严重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疾病急救过程中,积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敬先  马龙梅 《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我院心血管内科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多发生于冬季,多见于50岁以上的成人,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对患者及家  相似文献   

8.
冯丽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82-3483
急性心机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肉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是老年人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类型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邓迎春 《江西医药》2010,45(2):176-178
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和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疾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心肌梗死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地减少或中断,导致局部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与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及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危重病症之一,常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发病紧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正确、完善地实施门诊急救护理程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魏苗青 《江西医药》2010,45(2):179-17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常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后较差.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目前呈上升趋势,尤其老年男性增长较快。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死亡率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进行性改变[1]。同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AMI是内科危重症之一,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与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暾  李阳  徐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62-163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数是在原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一般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较高,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疾病之一[1,2]。本研究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