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是一种不含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其在组织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与生物力学性能,且无免疫原性及毒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可降解生物材料。本文主要目的评价其与多种细胞相容性,如骨髓基质干细胞、前脂肪细胞、雪旺细胞、成骨细胞、上皮细胞及胰岛细胞等。应用组织学方法、MTT法及酶联免疫法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SIS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学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 早在70年代末期,人们就发现在中枢及周缘神经系统存在着与循环血液中肽类激素成分相同的大分子物质。因这种大分子物质的作用方式不同于肽类激素,是由突触神经末梢释放而局部起作用的,故称之为神经肽。产生和释放神经肽的神经元为肽能神经元,部分肽能神经元是构成体内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的重要成分。经多方面的研究发现,胃肠道的肽能神经在组成上与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相并列,成为植物神经系的第3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豚鼠内淋巴囊表面的脉管及其粘膜下层结构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素墨水加0.1mol·L-1甲醛进行左心室灌注,将豚鼠的颞骨标本用冬青油透明并进行显微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内淋巴囊表面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而且与乙状窦有很密切的联系。内淋巴囊周围被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和个别微动脉形成的一个细密的环状血管网所包绕。毛细血管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窦。毛细血管与淋巴窦构成一个完整、细密的网状结构。结论:内淋巴囊不仅是代谢非常活跃的器官,而且粘膜下丰富的淋巴窦与血管网可缓解压力变化对内淋巴造成的影响,借此来维持内淋巴的内环境稳定。提示梅尼埃病可能就是各种原因引起内淋巴囊血液循环障碍,使内淋巴囊的物质交换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内淋巴积水  相似文献   

4.
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VIP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化学性质。方法:用恒冷箱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对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进行了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犬心房和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均见VIP-IR神经元,分布广、数量多。心房表面神经节丝内的VIP-IR神经元都较心室表面神经节丛内显著多。在心脏表面各脂肪垫发现大量VIP-IR神经纤维,多靠近血管走行或附于血管壁,个别部位见这种肽能神经纤维似与心肌细胞接触。结论: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VIP,这种肽能神经对心房和心室的支配不对称,VIP能神经元在犬心脏内可能执行与其他肽能神经元不同的功能。从形态学角度提示,VIP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人各段消化管壁内粘膜下神经丛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在光镜下,食管和胃壁内此神经丛偶见,而且靠近肌层。食管的粘膜下神经丛内有神经元的细胞体。此神经丛在小肠多见,大肠为最多见。一些神经丛靠近肌层,另一些靠近粘膜肌层,因此在小肠和大肠的粘膜下层内的神经丛相似于Gunn提出的Henle丛和Meissner丛,但在食管和胃的粘膜下神经丛却无此种相似性。从食管到大肠,粘膜下神经丛有增多趋势。本文还讨论了粘膜下神经丛内神经元的类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犬心房和心室表现神经节丛的分布。方法:用尼氏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犬心脏表现主要神经节丛。结果:在犬心房表面的右房侧壁、左房背介、房间隔区脂肪垫内和心室表面们于主动脉和肺动态之间、主动脉右侧、左冠状动脉根部周围脂肪垫内有许多神经节和神经纤维交织成的神经节丛。心房与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RAGP、DAGP和A-PGP内神经节和神经元较多。在犬心脏各部位脂肪垫内和心肌间隙等处均见有大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或丛,有的与神经节相连。结论:犬心脏表现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右心房神经节 丛(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A-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豚鼠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尤其在A-PGP更为明显;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并且这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猪小肠粘膜下层替代兔跟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Gu Y  Dai K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9-1282
目的 制备小肠粘膜下层,用作肌腱替代物。观察其替代肌腱的过程和结果。检验体内组织工程理论的可行性。方法 用猪小肠粘膜下层制成SIS,用制成的SIS替代兔跟腱,观察期为1、4、8、12、16周,各观察期处死4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力学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 SIS替代肌腱的过程是代谢过程,经过16周,SIS为宿主肌腱完全替代,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与正常肌腱极其接近。结论 体内组织工程理论至少在肌腱再生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常与自主神经失调相联系,而心脏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us,GP)作为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核心,与各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是密切相关。GP干预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邱枫  金小越 《新疆医学》2006,36(6):16-19
目的:由于内镜下切除技术的显著进步,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能引起大的人造溃疡的较大粘膜肿瘤。以前,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过程已详细地研究。然而对于ESD的人造溃疡的准确研究未见报道。为了确定伤口愈合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阐明ESD后大的胃的人造胃肠溃疡的愈合过程。方法:本试验研究纳入了70例患有胃粘膜肿瘤的病人,经过ESD治疗后,采用同样角度和视野拍下的内镜图像评价溃疡大小、部位和瘢痕形成的时问,ESD后1,4、8、12周行内镜检查,因为手术后要进行药物治疗,全部病人8周中都接受了质子泵抑制荆和硫糖铝的常规刺量治疗。结果:切除样本的平均大小是34.7mm(20~90mm),不考虑溃疡的大小和部位,所有病例在8周内全部达到疤痕期。结论:ESD后胃的人造溃疡不管其部位及大小,象消化性溃疡一样,使用常规的药物荆量8周内都可愈合。甚至ESD后引起的巨大溃疡8周内愈合的事实,对于ESD手术病人的选择和ESD后病人的治疗,都应该是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与胃肠道形态和功能有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可引起胃肠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而胃肠道形态异常又可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从而进一步造成营养不良。我们认为了解营养不良的胃肠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儿科医师对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参照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乌司他丁。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天两组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上升,术后3天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下降,而术后乌司他丁组患者炎性因子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均降低,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乌司他丁组对比参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以及CD4+/CD8+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大,可有效促进机体炎性介质释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抵抗力,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和功能性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血管损伤为临床主要急症 ,往往因急救处理失当造成严重后果 ,该文就血管损伤的种类、程度进行分析 ,概述各种处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采用早期恢复复肠道营养治疗13例大面积烧伤,全部治愈烧伤面积达60%-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造影过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极配合及护理。方法:通过200多例眼底造影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护理经验。结果:充分了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原理,意义以及造影前的准备,用药剂量,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结论:护理人员较好的配合及护理,是保证造影的成功和摄片的质量以及病人在造影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意义反应发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防治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交叉对比的方法,全组共78例次,一组50例次,化疗前给予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二组28例次,化疗前给予胃复安注射液,结果: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可以明显以化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的程度,降低其发生率,对开展大剂量化疗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药物。结论: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为一经济、高效的止吐剂。  相似文献   

17.
胡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4):339-339,33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瑞捷)在胃肠道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两组均配合咪唑安定,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F组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RF组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两组均适时追加阿曲库按,并吸入1%异氟醚,术毕前5min停止泵入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监测患者诱导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探查时(T3)及术毕(T4)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术中探查时RF组的SBP、DBP和HR均低于F组,RF组停药后苏醒较F组患者快。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麻醉具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的特点,适用于胃肠道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8.
王爱国  陆海容  唐伟亮 《河北医学》2009,15(12):1400-1402
目的:探讨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MR 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方法。方法:观察、追踪、随访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3月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病例,并对比其CT和MR I的影像资料。结果:12例病灶均位于幕下,单发10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8例,实质型2例,囊实型2例。影像表现为: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的囊样低密度影,常伴囊腔壁结节和类圆形实质肿块或囊实性肿块。MR I示T1W I高于囊液信号,T2W I呈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检查时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 I检查对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制剂对心血管和胃肠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娟  崔志清 《医学综述》2007,13(10):784-786
丹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复方丹参制剂是以丹参为君药,辅以其他中药制成,剂型多为片剂、丸剂、注射液等,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组方略有不同。近年来,随着对复方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日益深入,发现该制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就其在心血管和胃肠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80例胃肠道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HIT和PTEN基因蛋臼的表达。结果80例胃肠道癌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51.3%,在癌旁组织中分别均为1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均有关(P〈0.05)。结论FHIT和PTEN基因蛋白缺失在胃肠道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可作为判断胃肠道癌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