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以《本草乘雅半偈》点校本为例,指出中医古籍整理过程中存在着误读现象,通过分析误读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为中医古籍阅读者及整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对经络、腧穴、针灸都均有论述。针灸不仅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而且针灸理论在其中已经比较完善。然而,由于人们的认知不同,所以对《黄帝内经》中载有的一些常见针灸问题的解读就略显差异,甚至于出现误读的现象。文章拟选取《黄帝内经》中常见被误读的几个针灸相关问题的典型原文,并予以解释,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旨。  相似文献   

3.
黄培民同志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金匮钩玄》的误读,作了认真分析,并提出在此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本人极表赞同,但有几处纠误足资斟酌。  相似文献   

4.
本刊1982年第4期发表了徐湘亭同志的《试论内经的训诂与校勘》一文,1982年第11期发表了黄培民同志的《1980年版金匮钩玄误读分析》一文,1983年第1期发表了何裕民同志的《当归补血汤再探》一文,对这三篇文章,有些来稿提出商榷。本着贯彻百家争鸣和学术民主的精神,我们从中选用了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老老恒言》"晨兴"篇中引用了《内经》关于四时早卧或夜卧、早起或晏起的论述作为反例,提出作息时间无需四时别之、仅遵循昼夜的变化足矣。此文比较两者的异同,认为曹氏误读了《内经》,其实二者似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古籍中,"盻""盼""眄"三个字的字形较为相近,因此时常出现误读的情况,并常常被相互混淆使用。这三个字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以中医古籍《伤寒论》《黄帝内经》和《食物本草》为例,分别列举这三部书中对"盻""盼""眄"这三个字的误读现象,提示在阅读中医古籍时应当注意区别这三个字形相近的字,避免因文字混淆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传世医学文献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对古籍文本误读和过度诠释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一语的解释。但对于出土医学文献来说,由于难度较大,研究方法不完备等原因,存在过度诠释的现象相比传世文献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出土医学文献中出现的过度诠释多是与文本误读有关。试举《五十二病方》中"产齐赤"与"煮茎"二例予以说明,以冀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霍克斯、杨宪益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对小说中"粥""汤"的翻译,探讨二位译者在中医食养文化翻译方面的归化与异化、浅化策略,以及文化误读现象,以期对中医食养文化英译及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重刊古医籍甚多,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但也不可否认,中间存在些问题。其一是校勘的质量尚须提高,《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11期所载的《〈金匮钩玄〉误读分析》一文,即反映了这个问题。古人十分重视校勘,如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这种严肃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其二是重  相似文献   

10.
孙磊  王兴华 《吉林中医药》2010,30(6):461-462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始见于《内经》。从形态解剖学上加以理解,认为"肝在左,肺在右",这是对《内经》原意的误读。"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本是古人对肝肺气机升降特点所作的本质概括,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体内脏系统化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87-1388
宋代医家许叔微以"血在上则忘",解释《伤寒论》蓄血证"喜忘"的病机,并指出该说法出自《素问》,然而通过文献学及诠释学研究发现,《素问》所说为"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与许叔微所言并不一致,许叔微属过度诠释。虽然"血在上则忘"是一种误读,但仍可以为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行重要的古代医书,无论是旧法句读,还是新式标点,误读现象时有发现。现就平时阅读所见,择其要者,从误读形式和误读原因两方面,分类举例,略加分析,明误读之有害,示标点之重要,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为阅读、整理古典医籍,和教学医古文句读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一书虚词使用得很普遍,而且用法多样,其中多数用法又与现代汉语不同,容易造成误读。因此,能否准确地掌握该书虚词的用法,会影响到对全书内容的理解。正如《助字辨略》云:“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本文从《伤寒论》中归纳出最为常见的:之、其、所、是、以、因、更、复等八个虚词,逐个加以辨析、说明,也兼论  相似文献   

14.
李应存等合著的《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是迄今有关俄罗斯藏敦煌医药卷子整理方面的第一部专著,收录较为齐全,校勘亦为精细,释要尤为详尽。但尚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文献的漏识和误识(如因字形近似而误),句读的漏读和误读(如不明文章体裁或文化常识而误读),以及个别注释尚欠准确等方面。本文以之为底本,对照俄藏敦煌文献原卷图片,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遗漏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5.
选取《红楼梦》的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基本原理、疾病与证候、方剂、养生文化、医俗等方面举例讨论3个英译本,发现3个版本各具特色,对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各有所长,但由于译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及对中医药理解程度有限,在翻译中也存在诸多文化误读。通过分析3个英译本对中医药文化翻译的得失,探讨了中医药文化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即将问世为背景,对"中医"这一术语两个常见的英译版本Chinese medicine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进行评述,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对英语单词traditional词义的曲解和对汉语"中医"概念的误读。通过对国内外权威英汉双解辞典以及新华社和WHO官网中"中医"相关词条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医"的正确英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可简写为TCM。  相似文献   

17.
求诸于己     
近期,一则由人民网发布的《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是独立的科学体系》的新闻令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兴奋无比,许多人在发言中都引用这则新闻作为中医药得到认可的例证,以反驳某些指责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但仅仅过了几天,这则新闻被证明是和“纸馅包子”相仿的假新闻,是被我们误读的新闻。只要阅读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表的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以下简称《管理指南》)原文的人士,都不免对这一结论产生质疑。据《北京青年报》核实:FDA发言人罗灵斯.金伯利给该报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称,《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8.
“■”字《内经》全书只出现一次,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引之。”但古今注释不一,仅其读音,就有以下几种:1.读dao(导)音。首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读为导。导引则气行条畅。”朱海玉等编的《医药误读字辨》(安徽科技出版社,1988年)从之。2.读che(彻)音。见李戎《中医难字字典》(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年)。3.dao(导)、che(彻)二音并存。见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编《中国医籍字典》(江西科技出版社,1989年)。4.读chi(赤)音。见张登本、…  相似文献   

19.
《素问·藏气法时论》是《内经》论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治疗都与四时、阴阳、五行密切相关的名篇。其中“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见《黄帝内经素向》,147页,1963年人卫横排本,下引同)一节经文的误读与讹字,部分已有注本订正,有的则尚未引起人们重视,兹就管见所及试作讨论。1.顾氏校仇的得失。林亿校释上述经文时,征引《甲乙经》、《千金方》、《气交变大论》等文时,尚未出现改“善饥”为“善肌”的情形。他注《气变变大论》“岁上太过……甚则肌肉康,足瘦不收,行善痪,脚下痛”等文时说:“按《藏气…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尽管历代医家给了不同的解释,但大多忽视了文中"伤寒中风"这一前提,致使多有误读。其中以"抓主证"这一说法广为流传。此说法听起来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