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莲散结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所致继发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痛经积分点为疗效评价工具,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所致继发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数为132例,口服白莲散结汤3个疗程,经期不停药。结果:132例痛经患者,痊愈56例(42.42%),显效46例(34.85%),有效19例(14.39%),无效11例(8.33%),总体有效121例(91.67%);痛经积分的各个观测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痛经严重程度增加,疗效呈现下降趋势。结论:白莲散结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所致继发痛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官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上皮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使其能够突破机体的防御体系在"异域"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戴德英教授临床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证特点、戴师创制红藤方的思路及针对不同类型内异症的治疗经验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戴德英教授运用红藤方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并附三则验案以验证。[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表现之"杂"与复发之"勤"而成为妇科疑难病症。戴德英教授究其病因病机为癥积下焦、瘀久化热、瘀热互结、胞脉阻滞,临证注重审证求因,以经方为本,辨证加减,创制红藤方,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不同治法,临床每获良效。本文所附三则验案,分别为子宫内膜肺异位,辨证为瘀热内结、肺气不宣;子宫腺肌病,辨证为腑气不通、湿热内结;经行腹痛,辨证为气滞血瘀、蕴而化热,戴师分别予红藤方加减配合调周治疗,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内外疗法综合治疗,均获良效。[结论]戴德英教授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临床巧用红藤方结合不同治法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经验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辉 《大家健康》2016,(7):54-54
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面以外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内组织如卵巢、子宫韧带等处时。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子宫体肌层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前者远为多见。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而言,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次刮宫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即子宫内膜在标志着其与肌层分界的基底膜下方生长.以往此病曾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别于子宫外的盆腔内膜异位症.但由于两者的发病因素不同,此名已被淘汰.子宫腺肌病可表现为两种形式,局部型或弥漫型,两种形式也可共存.有关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不多.其真正的发生率、病理及病理生理等方面仍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张祖娟  王英红 《农垦医学》2007,29(6):456-459
子宫腺肌病以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为特征,以异常子宫出血和继发性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困难,易被忽略,常见于重度痛经、月经不调的经产妇.本文就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及病因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许润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所引起的病症.由于异位的内膜在卵巢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故临床以逐渐加重的痛经、月经失调及不孕为主要症状.若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肌层时,则称其为子宫腺肌病.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归属为"痛经"、"癥瘕"、"不孕"范畴.因其发病机制为经血不循常道,离经之血蓄积盆腔而成瘀,故活血化瘀始终为中医治疗该病之大法.但由于本病疗程长,复发率高,活血化瘀药久用易耗伤气血,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加之临床个体差异较大,不可以一方一法概而论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6±16)%,有17例(44.7%)痛经完全消失,14例(36.8%)疼痛明显缓解,6例(15.8%)疼痛部分缓解,1例(2.6%)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1.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催产素受体(OTR)在子宫腺肌病痛经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60例,分别取异位内膜(EC)和同源在位内膜(EU),并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CE)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RPV 1、OTR在组织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T...  相似文献   

10.
<正> 子宫腺肌病又称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同时出现在子宫的肌壁层而言,在临床上长期被划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范畴,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入,有不少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且常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现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经病检确诊的子宫腺肌病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性”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妊娠和分娩的创伤、损伤、炎症或持续高水平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及生育要求而定。分为手术、药物及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丽武  马秋英 《华夏医学》2007,20(4):888-890
子宫腺肌病治疗方法目前有药物治疗、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雄激素类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正在探讨中,抗侵袭、抗血管生成药物、受体干预和基因治疗会逐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保守手术的治疗效果均达到50%以上.子宫腺肌病血管介入性治疗的中远期临床有效率达82.39%.  相似文献   

13.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率发病明显上升,但其临床漏诊率高。其发生系基底层子宫内膜向肌层浸润生长,可经连续切片证实,显示宫腔内膜与肌层内侵入内膜之间的连续。也有人认为破坏了基底层内膜的抵制作用,使内膜向肌层生长。1诊断(1)病史:凡30岁以上的经产妇,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更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曼月乐避孕作用及对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保守手术后减少复发的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正常健康要求避孕的妇女1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要求避孕及治疗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小于3cm)要求避孕及治疗11例,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要求避孕及减少复发的分别为10例,适时放置曼月乐,定期随访及复查,观察避孕、月经及痛经情况,子宫及卵巢囊肿大小变化。结果:曼月乐带器妊娠率为0%,放置曼月乐后12个月,所有妇女的月经量均较放置前明显较少,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内异症患者痛经明显缓解,子宫缩小,CA125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曼月乐在避孕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保守手术后减少复发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同为异位子宫内膜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可并存,但发病机制及组织学发生不尽相同[1]。研究发现MMP-9基因启动子区的-1562C>T多态与胃癌[2]及冠状动脉疾病有关[3],但有关MMP-9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MMP-9为靶基因,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位于该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分布,为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子宫腺肌病30例,均进行超声诊断与联合治疗。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组内膜都呈现均匀性增厚,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内部不均匀性回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动脉血流RI值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患者(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彩色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其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内生长所致的子宫良性疾病,以往曾称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与非子宫肌层异位的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区别.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尤其30,50岁经产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本文将我院近5年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肌腺病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肖承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潜心研究中药治疗子宫肌瘤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导师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子宫异常出血症状的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有时很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子宫肌瘤相鉴别.自从B超、彩超、宫腔镜和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诊断逐渐明确.近年来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146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坤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血瘀肾虚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07~2008年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患者56例.服用中药益坤内异丸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于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3d)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PGE2、TXB2、6-Keto-PGF1a、β-EP等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痛经缓解率为83.33%,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5%.子宫腺肌病痛经缓解率为90.09%,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9.45%."益坤内异丸"能明显降低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血清中PGE2、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升高血清中β-EP的水平.结论:"益坤内异丸"可缓解内异症、腺肌病血瘀肾虚证患者的痛经,可能与直接调节和改善参与疼痛感受的前列素PGE2、TXB2及6-Keto-PGF1α及β-EP等的变化有关,进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