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小双 《光明中医》2023,(18):3514-35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共300例,既往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按中医辨证分型,采取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300例体检者心电图中心肌缺血占比最多。心肌缺血以瘀血闭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QRS波群离散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瘀血闭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阳虚型、心气亏虚型、心肾阴虚型。瘀血闭阻型和其他证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均存在一定关系。心电图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判断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166例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各个证型与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瘀血痹阻证为主要证型。瘀血痹阻证和痰凝心脉证均以3支病变为主,较心气虚弱证病变支数多,病变程度严重;痰凝心脉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各证型相近。结论冠脉造影结果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俊文 《河南中医》2016,(3):437-43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芪苈强心胶囊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中瘀血阻滞证有效率54.35%,气虚血瘀证有效率44.0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0.47%,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证有效率62.5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4.19%,瘀血阻滞证有效率40.43%,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对照组瘀血阻滞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气虚血瘀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瘀血阻滞证冠心病疗效显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最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病,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胡筱娟  李群  李婷  沈璐  肖洋  何晶  程红卫  胡海兵  杨瑞 《陕西中医》2012,(11):1487-148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的中医证型与瘀血证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瘀血证理论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200例前瞻性研究,分别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四型进行血流变、血脂及瘀血证中医积分值观察,研究各分型间瘀血证的程度。结果:糖尿病肾病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证表现,轻重程度依次为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且瘀血程度与病程、血流变及血脂异常呈正比。结论:糖尿病肾病与瘀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舒孝萧  吕文明 《新中医》2021,53(11):77-79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首先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纳入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直到满足6个组且每组不少于20例为止停止分型,再参考抽签法获得每组20例,并以12导联心电图机完成相关检测,比对各相关指标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患者中,心肌缺血41.67%(50/120)、心律失常28.33%(34/120)、左室高电压19.17%(23/120)、左室肥大10.83%(13/120)。其中心肌缺血主要涉及瘀血闭阻型、寒凝心脉型、心气亏虚型、痰浊内阻型,依次占据65.00%、50.00%、50.00%、45.00%。心律失常的每个证型占据20.00%~35.00%。左室高电压以心肾阳虚型(30.00%)、心肾阴虚型(35.00%)为主。左室肥大以痰浊内阻型(20.00%)、心肾阳虚型(15.00%)、心肾阴虚型(15.00%)为主。Q-T间期延长阳性者34.17%(41/120),S-T段下移阳性者42.50%(51/120),Q-T间期延长阳性者以瘀血闭阻型为主,S-T段下移也以瘀血闭阻型为主。QRS波群离散度对比,从高至低分别是瘀血闭阻型痰浊内阻型心肾阳虚型寒凝心脉型心气亏虚型心肾阴虚型(P0.05)。结论:在以心肌缺血为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患者中,不同的中医证型、心电图之间相互关联。主要证型为瘀血闭阻型,而心电图则是表现为Q-T间期延长或是S-T段下移乃至QRS波群离散度增强。  相似文献   

7.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痹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候积分、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改善瘀血痹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痰瘀痹阻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证型,其病机多为痰浊与瘀血交阻、痹阻心脉~([1])。目前,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客观指标研究,主要体现在血糖、血脂、基因多态性、炎症因子、血液流动性、冠脉造影、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改变。笔者将其综述如下。1生化指标1.1血脂: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血脂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2])。众多研究表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李莉  罗小星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24+738-724,7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T2DM合并CHD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59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脂指标。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痰浊闭阻证最高,瘀血阻滞证次之,提示痰浊闭阻证与瘀血阻滞证患者血脂水平较高,其中痰浊内阻证血清TG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早发冠心病(PCAD)血瘀证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各亚型证型特征。方法对32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分析研究。结果PCAD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其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证各亚型血瘀证积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痰浊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P〈0.05);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各亚型中,0~1年病程以痰浊血瘀为主,2~5年病程以气滞血瘀居多,5年以上病程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P〈0.01)。结论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且PCAD血瘀证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85-188
孙学全教授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大便不通畅的临床表现,提出腑实气虚脉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临床应用通腑益气化瘀法治疗有腑实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具有开通狭窄冠状动脉的作用。列举孙老师以通腑益气化瘀法成功开通狭窄冠状动脉验案三则,说明临床根据冠心病患者大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作用及特点。方法:212例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口服芪参胶囊,3粒/次,3次/d。连服1个月。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2周及1个月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检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芪参胶囊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芪参胶囊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即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阳虚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且更适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阳气虚弱,瘀血阻络的冠心病患者,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痰瘀互结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冠心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痰瘀互结致脉络瘀阻,血行涩滞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运用活血化痰法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血液理化指标、分子遗传水平等方面,综述冠心病血瘀证的实质研究及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对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已在血液理化指标与分子遗传水平上有所收获,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4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增高(P0.05)。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证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组及痰浊内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心气虚弱组、心肾阴虚组及心肾阳虚组(P0.05),心血瘀阻组与痰浊内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特征之间关系示:冠脉硬化组中与中医证候要素密切的先后顺序是气滞>热蕴>痰浊;冠脉A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痰浊>气滞>血瘀>阳虚;冠脉B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阴虚>气虚>血瘀>阳虚;冠脉C型病变特征是血瘀>寒凝>阳虚>气虚。②冠心病冠脉病变特征和证候要素相兼分布表中示:冠脉无病变组主要以单证和两证相兼的证候为主;冠脉A行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2证相兼和3证相兼为主;冠脉B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和4证相兼为主;冠脉C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4证相兼和4证以上相兼为主。结论:随着冠脉病变加重,痰浊、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证候之间的组合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