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睥益肾祛瘀汤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健脾益肾祛瘀汤治疗前后疗效评定,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健脾益肾祛瘀汤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健脾益肾祛瘀汤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温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健脾活血利水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血浆白蛋白增加、24h尿蛋白、血脂下降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温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地肾膜汤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同时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予芪地肾膜汤。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血总蛋白、白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4.71%;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血白蛋白、总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除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素氮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地肾膜汤联合激素可以减轻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24h尿蛋白含量,提高白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平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标准疗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平片,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且在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白蛋白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平片在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高凝状态及降低血脂等方面有确切疗效,可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改善,而血肌酐、内生肌酐消除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PNS血液流变学异常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康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肾康汤口服,8周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对照组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伴高凝状态的原发性NS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泼尼松、洛汀新和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剂,对照组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浆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齿龈出血,对照组有2例。结论丹参粉针剂可缓解原发性NS的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有利于NS的早期缓解,而且出血危险性小,使用方便,是NS的一种安全、有效抗凝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消白方汤剂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和血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可以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杏丁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PNS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加用杏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改善,而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杏丁注射液改善PNS血液流变学异常效果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缬沙坦基础上加用清肾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疗效,特别是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3)
目的分析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原儿茶酸-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该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粪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中,分别发现了9、4、1个原儿茶酸代谢产物,而粪便中未发现。结论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代谢,不经粪便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任浩  宿树兰  管汉亮 《中成药》2014,(3):498-503
目的研究复方柔肝(黄芪、姜黄、丹参和熊胆粉)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复方柔肝提取物,并采集血浆样本。利用UPLC-TQ/MS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应用DAS 3.2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在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T1/2、Tmax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Cmax、AUC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略小于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Tmax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柔肝配伍显著提高姜黄素Cmax,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加快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吸收速度,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物芯片技术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伟  马昱澍  程海鹏  倪晓华  周宗祥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中草药》2001,32(11):1054-1056
生物芯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尖端技术,可用于中药药理的分析,新药的研制开发、中药鉴定,毒理观察等方面,有利于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治病的机制,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