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渗于血络外,渭之鼻衄.一般以少量出血称"鼻衄",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点推迎香治疗鼻衄简便易行,无痛苦,无副作用.笔者应用点推迎香穴等治疗鼻衄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也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1]。鼻出血中医称之鼻衄,鼻衄一证最早见于《内经》,始称"衄",如《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学。"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  相似文献   

3.
杜××,女,14岁。一九七○年三月十六日来诊。家长代诉,前几天患麻疹,疹出时疹点红润清疏,斑点色紫赤,量多成片,鼻子出血,口吐鲜血,其血不止。曾用中西药治疗不效。检查:垂危病容,面色白,神疲倦怠,时时欲吐,血随而出。身无大热,口不渴,微苦,鼻衄不止,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欲绝。辨证:本例属阴阳俱伤,外邪扰络。虽未成九窍大衄,但已有危候,属气血两虚营卫不和之衄血。《张氏医通·诸血门》认为,“其衄血种种,各有所从,不独出于鼻者为衄也。”衄血是血液不循常道迫血妄行,血液上逆于清道而成衄血。证有虚实.法有补泻。本倒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疹毒伤阴耗气,正气骤  相似文献   

4.
足心敷蒜法治疗习惯性鼻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自幼易流鼻血,虽每次出血量不多,但却时常发作,身体状况欠佳,时常心慌,头晕多梦,面黄烦躁,余母为此甚为焦虑,曾多方就医效果不显.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浏览<本草纲目>[1],发现"葫"(大蒜)篇载日:"尝有一妇,衄血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时珍令以蒜敷足心,即时血止,真奇方也."于是了解到蒜敷足心之法可治疗鼻衄以及鼻衄不止者,但却不知对鼻衄时常发作而目前尚未出血者是否也有效.余母即捣蒜试与我治疗,不曾想,只敷蒜一次,余之鼻衄就此未再复发,距今已有24年之久.每每忆起此事,家人都会感叹此法之神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时常见到同学、朋友为习惯性鼻衄服药不应而忧心不宁者,总以此法相助,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彦 《北京中医》2000,19(1):54-55
余自幼易流鼻血,虽每次出血量不多,但却时常发作,身体状况欠佳,时常心慌,头晕多梦,面黄烦躁,余母为此甚为焦虑,曾多方就医效果不显.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浏览<本草纲目>[1],发现"葫"(大蒜)篇载日:"尝有一妇,衄血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时珍令以蒜敷足心,即时血止,真奇方也."于是了解到蒜敷足心之法可治疗鼻衄以及鼻衄不止者,但却不知对鼻衄时常发作而目前尚未出血者是否也有效.余母即捣蒜试与我治疗,不曾想,只敷蒜一次,余之鼻衄就此未再复发,距今已有24年之久.每每忆起此事,家人都会感叹此法之神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时常见到同学、朋友为习惯性鼻衄服药不应而忧心不宁者,总以此法相助,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衄血是血液不循常道,渗于脉外或上溢口鼻诸窍而流出体外的一种征象。一般认为衄血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症状之一。按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鼻衄、齿衄、舌衄、目衄、耳衄、肌衄等类型。但不应包括因外伤而引起的各种出血之症。《伤寒论》所述衄血,是单指鼻出血而言,临床中称为鼻衄。本文就《伤寒论》对鼻衄的记载,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作一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李华  董雪峰  李云英 《新中医》2007,39(5):100-1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鼻部疾病及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中医学鼻衄范畴。早在《内经》就对此病有所论述,有衄、衄血、鼽衄、惊衄等称谓,并对鼻衄的病因病机、治则都有阐述,反映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天人相应理论的丰富内涵。笔者就《内经》中对鼻出血辨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衄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灵枢·百病始生》所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是阐述衄血的机理。导致阳络损伤的因素有多种,所以,鼻衄症在临床所见之证候必然有异,对其概括,不外乎为表里虚实四证。在表则见于风寒欲解或风热壅肺两证,属里则有虚实之分。笔者认为,里实证之鼻衄,责之肝胃肺三脏,而又以肝病实火常见。肝火甚者易犯胃或犯肺,血随火动,上逆于肺窍,损伤阳络,血从肺窍外溢而发鼻衄。笔者临床遇此疾,用清肝泻火之龙胆泻肝汤化裁,收效甚佳,屡试不爽。曾于1987年8月29日治一男性赵某鼻衄,始于右鼻腔突发出血,血量甚多,溢于口中,口鼻皆有  相似文献   

9.
鼻衄,即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轻者流血数滴自止,重者虽经用油纱填塞仍出血不止。笔者在临床中用针刺治疗鼻衄,多有即刻止血的作用。现将病案记载较全的39例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39岁患者多为年轻人。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最大为32岁,最小为13岁。有的鼻衄多年,时流时止,每因感冒和剧烈运动而复发。有的经中西药多次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77-178
鼻出血属中医"鼻衄"范畴,因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等有关。可由单纯的鼻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也可呈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小儿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即黎特尔区;中老年人多发生在鼻腔后部鼻-鼻咽静脉丛。  相似文献   

11.
干祖望教授认为,鼻衄原因虽多,但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不离乎火、热之邪为患;无论实火、虚火,均可损伤经脉血络,导致衄血。临床中主要以肺、胃、肝火及阴虚火旺而致鼻衄者为多见,亦有因脾气虚弱、统血失司而致者。其治离不开养阴清  相似文献   

12.
小儿鼻衄乃临床常见病,多由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或肺胃郁热,火热怫郁,迫血旺行或情志过激,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或气血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在夏秋暑热邪盛季节尤为多见,临床上若治疗不当,则衄血易反复发作,而致贫血.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证的方法治疗小儿鼻衄200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证属急症范畴,故血证凡出血者当以用药止血为首务。我临证体会,治血证既须注重辨其病因病性病位,又要注意药物剂型和剂量变换,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兹就其鳞爪举述之。1 衄血不忘用阿胶衄血即鼻出血。病因有局部与全身之分。无论局部或全身性衄血,中医总认为“热伤阳络,血干清道”,“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脉络之血从阳分循经而上,则干清道而为衄也”。(《血证论》)其病气属火,火有虚实之分,实火表现为素有郁热,如肺火壅盛、胃火浮  相似文献   

14.
<正> 黄土汤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为治疗远血的主方。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本方不仅可治远血症,且对衄血、子宫出血等证,亦有卓效。现举病案二则如下。一、鼻衄伍××,女,38岁,岑溪县三堡公社三合大队社员。1968年春,鼻衄三日不止,经大队赤脚医生用中药止血剂和注射仙鹤草素、维生素K、凝血质等无效。诊见面色苍白,腹部冷痛,心痞,肢冷,脉沉弱而芤。证已属虚,用黄土汤治之。一剂鼻衄显减,二剂鼻衄全止。。二、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5.
马勃治疗21例鼻衄的临床观察王玉娥(山西省太原市北郊市中心医院,030023)马勃为马勃科马勃菌的子实体,性味辛平,入肺经。《本草备要》称:“清肺解热,散血止咳,治喉痹咽疼、鼻衄、失音,外用治诸疮”。鼻衄,即鼻出血,轻的只有鼻涕带血,重则流血不止。可...  相似文献   

16.
衄血属血证范畴。以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外渗于肌肤为特点的病证。衄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鼻腔出血,如《伤寒论》46条谓:“……剧者必衄,衄乃解。”指的是鼻衄;广义则泛指人体上部及体表皮下出血,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载“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而《张氏医通》明确指出:“其衄血种种,各有所从,不独出于鼻者为衄血。”此论反映了血证的内在联系,故后世医家多宗其意。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临床分为鼻衄、齿衄、舌衄、眼  相似文献   

17.
史锁芳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深得其传.从事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20余载,对肺系诸多疾病如咳嗽、哮病、咯血、喘证等,均有系统的辨证与治疗思路.史师认为咯血一证,虽属血证范畴,若论发病与治法,与吐血、衄血、便血等有异.提出"治肝、治火、治气"三法为治疗咯血的基本方法.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兹将其对咯血的辨治精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孟嗣周  尤敏 《河北中医》2001,23(7):522-523
1994~2000年,我们对数例鼻衄患者(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其鼻衄的时间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鼻衄患者在月经期间均可见鼻出血,且出血量多、色鲜红,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充血。鉴于此类女性鼻衄的周期性变化,临床上我们采用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肝论治,获得良好的疗效。1 鼻衄、倒经的概念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五官科的一个常见病症,亦是临床多种疾病反应于鼻部的症状。早在《内经》对此症就有记载,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明代《医学入门》曰:“血乃水谷之…  相似文献   

19.
鼻衄,即鼻出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血如泉涌,有“鼻洪”、“鼻大衄”之称,可引起贫血、休克乃至死亡。解小龙[1]将鼻衄依四季不同,而分为3类,即春之鼻衄、夏之鼻衄、秋冬之鼻衄。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鼻衄患者18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辨证施护,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鼻衄寒下法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冰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511-511
鼻出血常发于春秋季节 ,即春温与秋燥之时。此时天气干燥 ,人体黏膜干燥易患鼻出血 ,临床观察鼻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等腑实证。若局部止血与下法相结合 ,往往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 何以应用寒下法鼻出血的发生 ,辨证不外乎肺热、胃热、肝火等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是“热”。热盛则迫血妄行 ,溢出鼻窍。《济生方》中指出 :“夫血妄行 ,未有不因热之所发 ,盖血得热则淖溢 ,血气俱热 ,血随气上 ,吐衄也”。热还可导致气血上逆 ,引起鼻衄。《济生方》说 :“血热则气亦热 ,血气俱热随气上逆 ,故为鼻衄”。再者热邪本身可以伤络而致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