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AEEG)监测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对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9—01/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电监测室,癫痫研究室人组的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分析。结果:低热组(体温&;lt;38℃)和高热组(体温&;gt;39℃)AEEG异常率分别为57%和1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年龄≤3岁和5~6岁AEEG异常率分别为23%和5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首次发作和发作6次以上异常率分别为17%和58%,两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AEEG阳性率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发作、大龄发作及发作次数较多、惊厥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定期进行AEEG跟踪监测,对评估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0—02-2005—02收治热性惊厥患儿46例的脑电图(EEG)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00-2006年门诊56例热性惊厥患儿24h动态视频脑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定量脑电图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数字化脑电监测系统,对12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2-01/2003-04收治急性重型脑伤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于伤后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平均监测时间为5d,比较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电功率值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重型脑损伤患者初次脑电图分级Ⅱ,Ⅲ,Ⅳ,Ⅴ级生存率分别为69%,70%,8%,0%;病死率分别为31%,30%,92%,100%。②死亡患者急性期脑电图总的绝对功率下降明显,伤后24h明显低于生存组;相对功率值中,慢波频段的显著下降及β频段相对功率值的异常增高提示预后极差。结论:重型脑伤急性期定量脑电图变化对判断脑功能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构型特征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脑电图构型与昏迷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22年间58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构型。结果:脑电图显示广泛性δ波(246例),弥漫性δ波一侧偏胜(114例),α-昏迷(40例),β-昏迷(12例),纺锤-昏迷(10例),三相波(53例),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38例),平坦波(18例),爆发-抑制(34例)。结论:分析昏迷患者的脑电图构型对判断昏迷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脑电图分级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在98例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急性期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随访患者3个月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CS评分结果与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分级与GCS评分显负相关(r=0.751,P<0.001),脑电图分级为Ⅰ级:GCS为7.0±0.7,Ⅱ级时GCS为7.3±1.2,Ⅲ级时GCS为4.0±0.0,Ⅴ级时GCS为3.2±0.4;动态脑电图异常分级在死亡或植物状态组和残疾生存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在死亡或植物状态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残疾生存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脑电图对植物状态和残疾生存患者预后的评估在敏感性(81.25%)、特异性(100%)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89%)方面均比GCS评分高。结论急性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植物状态和残疾生存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确切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误诊、漏诊不仅直接影响了癫痫的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择抗癫痫药、尽快控制发作,而且长期的发作也进一步加重了脑瘫患儿的脑损伤,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时机和效果,增加或加重了脑瘫患儿遗留残障的可能。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诊断脑瘫患儿合并癫痫中的价值及对治疗的影响。单位:一所市级儿童医院的神经康复科。设计:回顾性分析。对象:2000-01/2004-03经视频脑电图确诊的108例合并癫痫的脑瘫患儿,纳入标准:均符合1988年7月佳木斯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6个月以下婴儿参照Vojta姿势反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度昏迷患者的床旁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深度昏迷患者进行床旁2~24hAEEG监测。结果深度昏迷患者的AEEG异常率为100%,扁平型17例(45%),慢波型16例(42%),α型3例(8%),β型2例(5%)。扁平型和β型AEEG改变者均在48h内死亡;慢波型者有6例成活,均有躯体和语言功能障碍;α型者均有成活。结论:证明扁平型和慢波型AEEG改变是深度昏迷患者的主要表现特征,少数病例为α与β型AEEG;扁平型和β型AEEG改变是深度昏迷脑死亡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而慢波型改变者仍有苏醒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313例经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0.4%。并分组着重对中度和重度脑电图异常率和定位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各组间差异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变靠近脑表面者脑电图异常表现较明显。病变范围越大,病灶越多,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定位准确率也较高,而临床预后则较差;相反,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由于梗死部位深,病灶小,脑电图改变不明显,预后则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刘桂兰  李洪芬  刘元辉  崔秀荣  杨桦 《临床荟萃》2007,22(21):1576-1577
感染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我们对收治的113例感染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进行随机动态观察,以探讨脑电图在感染性脑炎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动态观察了2005年10月至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30 min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高热惊厥患儿,护理可有效缩短其惊厥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伴有高血糖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对其高血糖也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对伴高血糖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入院48 h内患儿血糖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针对性护理可及时纠正高血糖,减轻高血糖造成的脑组织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家庭护理表在预防患儿热性惊厥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对39例热性惊厥的患儿发放家庭护理表并进行跟踪、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2例复发,其余37例2年内均未复发。结论使用热性惊厥家庭护理表进行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指导,大大降低了小儿惊厥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16.
朱俊良 《妇幼护理》2022,2(23):5388-5390
目的 探讨分析对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到 2022 年 1 月期间我院接收 的 60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 处理方法,研究组应用院前急救指导。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情况(惊厥症状缓解时间、退热时 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惊厥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治 疗时,应用院前急救指导,能提升临床救治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率,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7.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S-100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S-100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寻找反映FS惠儿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FS患儿63例为病例组,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4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18例.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A法作血清S-00β和MBP蛋白定量测定.结果:FS组血清S-100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中MB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FS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SF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S组血清中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S发作时可能存在神经元损害.CFS组较SFS组MBP升高更为显著,表明CFS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 ℃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1],属小儿常见急症,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 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及时抢救,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配合,对减轻患儿脑缺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6年-2009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