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手术患者治疗特点与规律的变化,以指导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5年和2004年2年老年病房手术室治疗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手术人数和时间关系及主要手术种类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对2年情况进行比较,手术人数有所增加,高发年龄增大,1995年为70~79岁年龄组,2004年为80~89岁年龄组。肿瘤、白内障、活检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治疗人群,微创冠脉、腔镜、介入手术从无到有,已普及老年外科,手术时间高峰8:00~14:00。结论对老年病房手术室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医院快速发展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疾病谱和就诊规律,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13107例急诊就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情况。结果外伤、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占据急诊前5位,男性多于女性。24h就诊人数以18:00—21:00时段为全天高峰,20:00就诊人数最多,1:00—6:00时段最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和就诊时间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提示在就诊高峰期应加强护理人力及物品的合理配置,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手术患者治疗特点与规律的变化,以指导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5年和2004年2年老年病房手术室治疗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手术人数和时间关系及主要手术种类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对2年情况进行比较,手术人数有所增加,高发年龄增大,1995年为70~79岁年龄组,2004年为80~89岁年龄组.肿瘤、白内障、活检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治疗人群,微创冠脉、腔镜、介入手术从无到有,已普及老年外科,手术时间高峰8:00~14:00.结论 对老年病房手术室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医院快速发展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7~2001年郴州市某三级医院肿瘤住院患者构成情况,为该市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分析整理某医院1997~2001年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1997~2001年该医院肿瘤患者住院人数分别占男、女与合计总住院人数的第5、2、4位,且有明显逐年增加趋势。结论:该医院肿瘤住院患者住院人数在同期总住院人数中占有相当比例,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该院应根据上述分析加强肿瘤专科建设,满足肿瘤患者的防治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人数时间分布及气象要素变化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某家三级甲等医院患者急诊资料和同期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急诊人群时间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准泊松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2016年间日均气温与急诊就诊人次的关系,在模型中引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温湿度的关系式,并在模型中控制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结果2016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日平均就诊人数为1027例,24h患者流量高峰18:00—22:00,低谷在2:00—8:00,冬季就诊人数大于春季和秋季,周末及节假日就诊人数多于工作日。气温对于该院急诊就诊量变化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分布,低温和高温就诊量均增加,低温效应可长达2周以上。就诊量最低的温度(即就诊风险最低的适宜温度)为7℃左右,最低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急诊内科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09倍(95%CI:1.03~1-16),而最高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27倍(95%CI:1.08~1.50)。较适宜温度每下降1℃,就诊量增长2.43%(95%CI:0.83%。4.18%);每上升1℃,就诊量增长0.96%(95%CI:0.31%~1.64%)。结论急诊就诊人次存在时间分布差异,低温和高温均对急诊就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低温对就诊量增加的效应更持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就诊120 717例次的资料。结果:急诊总量达120 717例次。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76 686例次(63.53%),最少的为皮肤科1 320例次(1.09%)。急诊患者最多的月份为9月5 631例次,最少的月份为3月4 574例次,每月就诊(5 030±376)例次。24 h内急诊患者最高时段分布在18:00~20:00,最低时段在凌晨2:00~4:00。急诊患者年龄分布:14岁以下占4.83%,14~39岁占48.94%,40~59岁占24.53%,60~79岁占17.22%,80岁及以上占4.48%。结论:急诊患者就诊量大,且就诊时间分布有一定规律,建议管理者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就诊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统计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抢救室的就诊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时间段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依据就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共计110 412例,急诊抢救室病人14 435例,抢救室病人以腹痛查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因性胸痛/胸闷就诊的人数最多,其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2月、5月、12月就诊人数最多,病人就诊时间集中于19:00~24:00,22:00~23:00为全天高峰。[结论]根据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病人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急诊抢救室工作的科学管理、医护培训、服务社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和时间分布规律,提高急诊留观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对2010年9361例急诊留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留观月份和各时间段内留观人数分布、疾病种类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头晕、腹痛查因的人数最多,位居前3位,女性多于男性,平均留观时间中位数为3.0h,3、8月留观人数最多,患者留观时间集中于8:00~22:00,8:00~12:00为全天高峰.结论 应根据患者留观的疾病谱和时间规律,科学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和加强业务培训,以提高急诊留观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急诊单病种危重患者的就诊规律,探讨危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对2001~2002年急诊抢救区救治的2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寻危重卒中流行病学特点,为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卒中救护质量,制定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992年与2002年全年某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专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率变化。方法:分别选取199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就诊的抑郁症初诊病例以及2002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就诊的抑郁症初诊病例,记录其药物应用情况及初诊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和5年的复诊和失随访情况。结果:初诊抑郁症患者1992年35例,2002年305例,10年间增长了约9倍。常用抗抑郁药物1992年为三环类(71.34%),2002年则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95.41%)(P〈0.05)。门诊抑郁症患者坚持门诊复诊、随时间推移下降,1992年与2002年的1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门诊复诊率分别为42.86%和53.77%、22.86%和34.43%、22.86%和26.89%、11.43%和12.79%、5.71%和10.49%。结论:10年间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就诊例数明显增加,抗抑郁药物的应用种类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维持治疗、坚持门诊随访者的比例仍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就诊规律,为提高该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3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类型、去向等信息。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56.53±12.19)岁;男女病例之比为3.65:1;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4月,占75.51%。24h的急诊就诊高峰期为12:00-24:00。结论 应根据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高峰季节和日就诊规律,科学合理的制定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依托社区的健康教育举措、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和业务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为干预组,实施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对减少患儿中断住院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减少患儿中断住院治疗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率。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2月首次住院发生中断住院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针对发生中断住院治疗的相关因素,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儿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在此期间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中断住院治疗的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断住院治疗的发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分别为0.09%、91.59%,对照组分别为1.20%、8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服务得到患儿及其家长的认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护理在职业病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戴县娇 《护理学报》2005,12(1):30-31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职业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1-12月,对我院126例住院职业病病人实行人性化护理,并与实施人性化护理前2002年的108例病人比较病人满意度。结果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从2002年86.7%提高至2003年的98.3%,满意度经字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纠纷从3例减少至零。结论在职业病病人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2007年1—12月入住ICU的呼吸衰竭患者43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监测、治疗和护理;2008年1—12月入住1CU的呼吸衰竭患者47例为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费用、ICU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ICU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IVF-ET)后双侧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后双侧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的诊治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后双侧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及盆腔探查手术中确诊,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后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妊娠术前诊断困难,术前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术后经过精心护理,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998年1月-2004年12月6例白塞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支持性的心理护理,能增加病人心理应急能力,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术后合理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预防瓣周漏发生的关键;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呼吸道管理和康复指导是监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感染(CAUTI)的效果,探讨行留置尿管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ICU 205例重症颅脑损伤需要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护理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感染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集束化护理组CAUTI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