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1 0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记录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桡动脉痉挛94例(9.4%),男性43例(6.7%),女性51例(15%),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管或导管拔出困难4例(0.4%);低血压15例(1.5%),严重心律失常11例(1.1%),其中室颤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8例。穿刺部位血肿16例(1.6%),前臂张力性血肿5例(0.5%);桡动脉闭塞10例(0.1%)。结论:桡动脉内反复导管操作易发生痉挛。桡动脉造影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熟练的操作技术、严密的术中监测和有效的抢救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时桡动脉损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13例,重点分析桡动脉损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结果5013例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完成手术4936例(98.46%),发生桡动脉损伤87例(1.74%),前臂张力性血肿27例(0.54%)。桡动脉痉挛者应用双导丝技术导管通过率明显优于桡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的传统方法(96.0%vs 53.5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压迫止血配合加压包扎治疗桡动脉损伤后前臂张力性血肿100%治愈。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操作要细致,手法要轻柔,发生桡动脉痉挛后妥善处理可减少桡动脉损伤,桡动脉损伤后关键要早发现,及时有效压迫止血配合加压包扎治疗张力性血肿,是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患者病历资料,将并发桡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并发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30.29%,无致死性并发症;女性、糖尿病、术中肝素用量、压迫止血时间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成功率高,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狭窄与闭塞影响因素众多,与血管初始条件、医源性损伤、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敬锐 《医学综述》2015,21(1):87-89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大国,桡动脉入路为国内最常选择的血管入路。而桡动脉闭塞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特有并发症之一。随着桡动脉入路的广泛应用,该并发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并非少见,甚至部分病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经大样本荟萃分析,已经基本明确,但其发生机制仍未肯定。目前普遍认为,该并发症的发生与炎性反应及血栓形成有关。由此,临床工作者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手段与治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现就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介入医师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探讨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因素与机制.背景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较其它路径尤其是股动脉路径血管并发症少,但是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因素与机制研究较少.方法 回顾自2009年11月~2010年10月307医院25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介入治疗(TRA/TRI)的患者.结果 256例次TRA/TRI中,有17例次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其中14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3例改行经股动脉途径,均获得成功.失败原因包括:因桡动脉细小或搏动微弱而穿刺失败;桡动脉痉挛导管无法操作;桡动脉中段、锁骨下动脉、头臂干或升主动脉等严重迂曲、畸形,导管无法到位.结论 TRA/TRI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桡动脉穿刺技巧,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熟练掌握导管、导丝操作技术,避免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预防血肿、出血和室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心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总计252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并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例因血管畸形1,1例因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术,余均顺利通过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全面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 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6例患者穿刺成功277例,成功率96.85%;失败9例,其中4例锁骨下动脉过度迂曲畸形,2例肱动脉局部狭窄病变,3例局部小血肿形成。术后发生右前臂肿胀1例,严重血管痉挛1例,严重造影剂过敏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有望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行桡动脉造影应用于桡动脉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于我院行TRI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行桡动脉造影检查组(观察组115例)和非桡动脉造影组(对照组11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99.13%;对照组手术成功113例,成功率9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穿孔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行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将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动脉入路以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介入治疗的145例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路径PCI成功率(95.95%)与经股动脉路径成功率(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桡动脉路径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股动脉路径(P<0.05);经桡动脉路径的穿刺点血肿、尿潴留及患者不适应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股动脉路径(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经该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16例,其中有42例行PCI,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6.7%。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8%,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96.1%,经桡动脉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7.8%。无桡动脉闭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不受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2月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4)和股动脉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桡动脉途径32例,股动脉途径7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医学综述》2013,19(4):656-65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两种,以前者占主导地位。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入径主要有股动脉与桡动脉,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减少血管并发症、改善术后患者舒适度上占有极大优势。然而,时间在AMI的抢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慎重。该文就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安全性及有效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