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7d。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对喂养耐受情况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成熟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郦江英 《中国药业》2012,21(7):90-9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缓慢静滴,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患儿平均日体重增长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者64例,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都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机体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静脉应用3~5 mg/(kg·d),于1~2 h内用匀速输入,7~10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体质量日增长快、在院天数少(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重要脏器不良影响,机体较耐受。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显著,机体较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红霉素治疗,每次5 mg/kg ,口服, q8 h,疗程5~7 d;实验组,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红霉素用法同对照组,金双歧0.25 g, t.i.d.,口服,疗程5~7d。结果实验组患儿呕吐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胃潴留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红霉素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红霉素组;金双歧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尽快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可以使患儿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彭磊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6):426-428
探讨红霉素不同给药方案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42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为喂养不耐受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小剂量红霉素,1次/d)21例,第2组(小剂量红霉素,2次/d) 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喂养不耐受在住院新生儿中总体发生率为12.28%,足月儿、>2 000 g早产儿和≤2 000 g早产儿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2.742,P<0.01)。红霉素5 mg/(kg·次),1次/d给药与2次/d给药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当,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霉素5 mg/(kg·次),1次/d给药与2次/d给药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当,因此可酌情考虑采用红霉素5 mg/(kg·次),1次/d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该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给药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喂养不耐受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8±4.1)d,对照组(15±5.5)d,(P〈0.01),治疗组每日体质量增长(22±3.4)g,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15±4.4)g,(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NICU病房42例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以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5 mg.kg-1.d-1,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较早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体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浓度1mg/ml,每次维持1-2h,分1-2次给予,至患儿喂养耐受后2-3d,5-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3例,显效率10%,总有效率23.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效果明显,且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肠内热卡达标(即达到50kcal·kg -1·d -1)时间、住院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热卡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 TPN 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动力,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处理;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5--10 mg/(kg.d),分2次口服,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胃潴留及腹胀消失、用药7 d体质量增加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22例VLBWI患儿,随机分双岐菌组83例和红霉素组39例;两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双岐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5支/次,1天3次,红霉素组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1,口服,1天1次;均观察21d;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每日体质量、呕吐情况、腹围、胃潴留量、症状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时间、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出生21d体重。结果双岐菌组和红霉素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双岐菌组的症状消退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较红霉素组长,而体重增长快即体重增长时间、至出生体重时间短,出生21d体重大(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红霉素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均可取得明显的疗效,红霉素组症状消退快,可提前达到足量喂养,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双岐菌组可更好的促进患儿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增加。因此,我们认为VLBWI喂养不耐受首选益生菌生物制剂治疗,如果效果差可考虑改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NICU科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2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两药联合治疗组各38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及二药联合应用。结果: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8%,两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微生态制剂组及小剂量红霉素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岐四联活菌片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12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5 mg·kg~-1d~-1,ivd,双岐四联活菌片0.5 g·kg·d~-1,po,连用7 d)和对照组(常规早产儿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8.33%(23/60例),对照组为43.33%(26/60例),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取得完全肠内营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则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并能减少长期长期静脉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改变及减轻早产儿黄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辐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d。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相近(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纪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及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实验组43例,男23例,女20例,日龄8~14d;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日龄8~14d,并除外消化道先天畸形的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4h内入院,两组均给予保暖及相关早产儿对症治疗,其中实验组于生后第3d常规给予红霉素lOmg/(吨·d),1次/8h,共7d。结果①两组患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比例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实验组住院天数(25.5±3.5)d,对照住院天数(25.1±3.4)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实验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为(18.4±2.8)d,对照组为(22.8±5.9)d,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6.8±4.9)d,明显低于对照组(21.2±4.2)d,差异有显着性(P〈O.01);⑤实验组每天大便次数为(2.3±0.4)次,对照组为(2.8±0.6)次,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其预防及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梁俊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75+78-75,78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是73例生后6d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37例新生儿(红霉素组)[胎龄(32.11±2.01)周,出生体重(1520±290)g]静脉滴注红霉素3mg/kg,每天1次,其中,5例疗效不明显剂量增加至5mg/kg。36例(非红霉素组)[胎龄(32.61±2.10)周,出生体重(1560±330)g]未使用红霉素。结果:红霉素组治疗后胃潴留和小肠排空的X线征象显著提高,比较红霉素组和非红霉素组,开始恢复肠道喂养的时间为(8.9±2.3)d和(13.8±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成功肠道喂养100ml/(kg·d)的时间为(15.0±3.8)d和(22.3±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霉素组没有心脏和血检方面的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共61例,根据是否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联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天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9例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结果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6%。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满意,且安全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剂量红霉素(12.5mg/kg)静脉滴注,1次/8h,疗程5~7d;对照组不使用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达到全肠内喂养天数、恢复至出生体重天数、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较好,可以尽快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使患儿尽快达到全肠内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