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急诊医学心肺脑复苏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临床学科,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搞好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1]。而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突发性猝死这一濒死状态的急救措施,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之一,在临床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CPCR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中探索急诊学科未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忠 《重庆医学》2007,36(18):1799-1800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以临床救治为手段,从机体整体的角度,研究和从事急症病人的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管理体系的科学,总体构成和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救治及急诊医疗体系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急诊医学几个需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中外急诊医学比较与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是适应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和临床医学发展、医疗体制变革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国外从80年代急诊医学迅速发展,急诊救援体系迅速完善,已经形成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我国急诊医学尚属于新兴学科,尽管近年发展较快,但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起相应的急救医疗体系,其发展进程明显迟于西方国家,限制了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急诊医学是跨多专科的新学科。在心肺脑复苏,冠脉缺血综合征,危重病监护,合并医院感染,信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尚有不少观念分歧,需引起关注,并在实践中探讨适合国情的急诊医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急诊ICU是救治急危重病人为主的诊疗体系,它与院前救护、急诊室诊治构成急诊医疗体系,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急诊ICU的整体水平和成效,而人员的管理又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本人在急诊ICU管理工作近10年,现就我院急诊ICU人员的管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子通 《广东医学》1999,20(5):321-323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学、复苏学、灾难医学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科,成为医学领域中第23门专业学科.我国于1983年正式承认急诊医学这一独立学科.近20 a来,急诊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急救以及危重症监护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它包括在院前(社会上)及院内(急诊室)对急症及外伤患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在国际上发展已有30a余的历史,我国起步较晚。就我院而言,自1994年先后成立急诊科和开设呼救电话120至今只有5a时间,许多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将急诊工作中所进行的观察和思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强调急救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院前、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又是近几年来医院里重视的新的医疗服务,院前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诊危重病医学中的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急性脏器功能不全与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急诊、危重病医学诞生以来。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急诊危重病医学的诊断、治疗、监测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在急诊、ICU或各专科均可发现急性脏器功能不全者。例如,对严重多发创伤、感染、休克,酸中毒,急性重症中毒、急性严重心肌梗死、重度难治性心力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深入研究导致了其医疗理念的改变及其治疗水平的提高,随之产生了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临床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与评价心肺复苏视频和问题为基础教学在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吉林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84名(七年制42人,八年制42人)学生为研究对象,七年制学生为实验组,八年制学生为对照组.心肺复苏理论课程学习时,实验组在课程开始前发放心肺复苏相关试题,授课过程中播放心肺复苏视频.理论学习结束,实习期间,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相同的心肺复苏试题考试以及高仿真模拟人心肺复苏术技能操作测试.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评分分数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测试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结合播放视频和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际,对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教学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评价急诊体外循环(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到2011年3月应用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0.5个月-80岁,平均26.0岁。体重4.0-86kg,平均38.2kg。其中在ICU或病房发生心搏骤停6例;在手术室或介入导管室发生心搏骤停5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发生意外5例;术中发生心脏、大血管损伤9例;婴幼儿术前心衰、肺炎、呼吸困难需急诊手术8例,其中3例术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术前因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6例;介入治疗时发生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4例;左房黏液瘤堵塞二尖瓣口3例;心血管术后因左房、左室破裂、右室出血、残留瓣组织影响人工瓣活动等19例。急诊ECC方法:浅低温64例,中低温15例,左心辅助转流4例,深低温低流量3例。经股-股ECC5例,主动脉和左房插管行左心转流4例,常规插管急诊ECC77例。结果86例中成活79例(成活率为91.86%);术后随访1个月-8年,生存良好。结论尽早建立和改良急诊ECC技术,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喉罩通气过去仅用于手术麻醉病人,而用于急诊心肺脑复苏的气道抢救,国内报道较少.为寻找心肺脑复苏更为有效的通气道,我们率先采用盲插喉罩通气,以探讨喉罩通气在急诊心肺脑复苏中建立有效通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国际急诊医学委员会于2005年9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年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王一镗教授、罗马尼亚Read Arafat医师和土耳其Oktay Eray医师被授予“为国际急诊医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成就奖”。以确认他们个人在推动世界各国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为我国急诊医学界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联系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急诊医学中常见危重病人的研究,从中得知危重病人的病情和人体器官组织细胞间因子网络紊乱有关,因此,认为有必要在教学中增加此项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11日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举行。年会以反映2004年国内外急诊医学新进展为主题,涵盖了急诊管理建设与教学、急诊危重症救治、急诊基础研究、心肺脑复苏、儿科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救护理、公共卫生紧急救援和急诊心理学等急诊医学的各个方面。来自北京地区急诊和院前急救第一线的医务人员、首都各医科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急诊医学教学和基础科研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年会。  相似文献   

19.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高仿真模拟技术在急诊医学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俭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52-56
在急救训练中使用模拟人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尤其是心肺复苏培训[1]。用模拟人训练具有可重复、安全、多人操作等优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记录和评价学员操作的正确与否、实现及时的反馈使学员及时纠正错误、快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训练学员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现场反应能力。多年来,利用模拟人培训使成千上万的学员掌握了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技能。以往利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多为单项技术操作训练,或者限于基础生命支持。现代医学模拟技术提供了高仿真模拟人,它是在简单模拟技术基础上发展为计算机驱动模拟系统,进一步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