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合并窦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最多发的实体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十分少见,复习文献发现迄今仅报道了88例。发生在成人的骶尾部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更为罕见,现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熟型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骶尾部巨大未成熟畸胎瘤1例报告新疆塔城地区医院放射科谢鹏新疆塔城市医院放射科叶凯男,3d。因出生时发现骶尾部巨大肿物,收住外科。患儿9个月早产,顺产。父母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发育差,营养不良。骶尾部肛门后方有一带蒂的巨大软组织肿物,其蒂...  相似文献   

3.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畸胎瘤是婴幼儿骶尾部常见肿瘤,以B超报道较多,MRI报道甚少。现将2例经MRI诊断的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报道如下。病例1女,8个月,因“骶尾部包块伴疼痛8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骶尾巨大包块。查体:发育不良,营养差。骶讨论:畸胎瘤是一种先天性真性肿瘤,由原始3种胚层的各种组织所构成。发生部位与胎生学体腔的中线前或中线旁区紧密连接。尾骨Henson结是多能细胞集中的地点,因此骶尾部畸胎瘤最常见[1]。其可分为良性、恶性和混合性。发育活跃者,有的生后不久就可发生恶变,随年龄增长,恶变率渐增,约9%~27.5%[2]。畸胎瘤囊性者不易恶变,实…  相似文献   

4.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骶尾部肿瘤中,29例畸胎瘤,6例为卵黄囊瘤。29例畸胎瘤内可见有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可见轻度强化。6例卵黄囊瘤中,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可见钙化;5例肿瘤呈不均匀软组织块,瘤内见出血,增强后均呈非均匀性强化。6例卵黄囊瘤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结论:畸胎瘤和卵黄囊瘤是小儿骶尾部最常见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含三个胚层成分是畸胎瘤的特征,而卵黄囊瘤多为软组织性肿瘤,好发生出血,能够分泌甲胎蛋白是卵黄囊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骶尾部恶性畸胎瘤2例报告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于河亭骶尾部恶性畸胎瘤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二例报告如下:例1,女,2岁。5月前发现骶尾部有一枣大肿块,无红、肿、热、痛,近2月肿块逐渐增大,于1989-12-19入院。体检: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3.0TMRI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超声、MRI及术后病理、随访资料。产前超声检查后48h内行MRI检查。T2WI采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及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T1WI采用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行胎儿骶尾部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将产前MRI、超声表现与出生后影像、手术或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MRI表现:囊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11例,实性肿块2例;畸胎瘤Ⅰ型5例、Ⅱ型7例、Ⅳ型5例;12例出现邻近组织受压性改变,7例显示可疑椎体破坏。17例中4例行产后手术,产后复查CT与产前MRI结果基本一致,术后均证实为成熟性畸胎瘤。13例引产后经病理证实为非成熟性畸胎瘤4例,成熟性畸胎瘤9例。结论:产前MRI检查可直观显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解剖结构,为产前临床处理方案提供精准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属于腹膜后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主要见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本文搜集我院1999年1月-200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22例,结合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临床主张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报道2例外生性骶尾部畸胎瘤。1病例简介患者1:女性,20d,因出生后尾部软组织包块就诊。查体:尾部见一直径约5cm大小的软组织包块,质地软硬不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婴幼儿骶尾部血管外皮肉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 报告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幼儿骶尾部血管外皮肉瘤CT表现.结果 4例CT分别表现骶尾部、盆腔巨大软组织密度块影,病灶密度均匀,无钙化.CT值在34~42 HU之间,边缘不规则,骶骨有骨质破坏,盆腔组织器官受推压向外移位,瘤体最大直径均>5 cm.结论 婴幼儿骶尾部巨大软组织密度块影,病灶密度均匀,边缘不规则,有骨质破坏,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简介孕妇 ,2 7岁。第 1胎 ,孕 3 7周 ,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骶尾部 16.1cm× 15 .2cm× 13cm以囊性为主 ,囊实相间肿物。其实质部分 6.2cm× 5 .7cm ,外形欠规则 ,界线清楚 ,内呈实质强回声 ,并见强回声斑伴声影 ,其大部分与骶尾部相连 ,在其下方及周围为一外延囊性赘生物 ,囊壁光滑、清晰 ,压之变形 ,肿物随胎动而动。胎头位于宫体右下方 ,双顶径 9.1cm ,脑中线居中 ,颅内及胸、腹腔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颈、胸、腰排列连续整齐。羊水最深 6.2cm。胎盘于后壁 ,Ⅱ级。超声提示 :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手术所见 :孕…  相似文献   

11.
畸胎瘤是具有三个胚叶组织的混合肿瘤。我院经手术、病理及X线证实的一例骶尾部囊性畸胎瘤,有一多余的较完整的股骨寄植,甚为罕见,报告如下: 患者女,1岁另4个月。出生后即发现右臀部有一鸡蛋大小之赘生物,肤色正常,中心部可扪及一细条状约  相似文献   

12.
我院遇到1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报告如下。女50d,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包块,肛门排便正常,50d时间包块未见明显长大。家庭中无类似病史可查。查体:发育中等,骶尾部可见一成人拳头大软组织包块,质软,包膜呈紫色,基底宽大。临床以脊髓脊膜膨出收入院。X...  相似文献   

13.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先天良性肿瘤,位于脊柱下端,在直肠和骶尾骨之间,属于先天发育异常的错构瘤,女性占绝大多数,骶尾部畸胎瘤在成人很少见,发生率约为1/87000,男女比率约为1:10,多为囊性及良性。部分病例有家族史或家族成员中有双胎史。此病是由于外胚层包埋于中胚层或内胚层中,在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旺盛,上皮组织(包括汗腺、皮脂腺)分泌功能增强,故常在青春期后发病。本病临床比较少见,易于误诊,患者多以肛瘘、肛周脓肿求治。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女,2d龄.出生时发现骶尾部有一肿块而入院.足月顺产.1.1 体检:骶尾部可见一巨大肿块,约10cm×8cm×6cm,表面不规整.触有囊性感,挤压时肿块不缩小,前囱不膨出.  相似文献   

15.
孙树林  王刚 《武警医学》2010,21(11):996-996
畸胎瘤为常见妇科常见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卵巢,亦可发病于前纵隔、骶尾部和腹膜后,但较少见。恶性畸胎瘤肝转移极为罕见,2010—06我科收治1例。  相似文献   

16.
畸胎瘤是由三种原始胚层组织演变而来的一种先天性肿瘤。在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发生。有关畸胎瘤的X线表现,国内文献已不乏报道和论述。本文将收集的11例骶尾部畸胎瘤进行临床和X线分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畸胎瘤(Ttratoma)系自3种原始胚胎演变而来的先天性肿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据国内外资料所报告,好发于腹部;以卵巢、骶尾部、腹膜后及前纵隔为多,且良性居多,而发生于后纵隔的恶性畸胎瘤十分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病人,女,21岁。骶尾部渐大性无痛性包块21年。查体:骶尾部约31cm×23cm×15cm包块,上界位腰4平面,前面位于肛门后方,无皮肤发红、桔皮样变等,质软,有分隔,活动度良好,无触痛。肛门指检:肛管直肠壁光滑,后方质软包块,表面光滑,上界不可触及。CT示:骶尾部不均质包块,可见骨质及液性物质,骶前包块上界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直肠壁未受滑润,考虑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根部位于骶尾部,向臀上方生长,边界清,破损处溢出物为皮脂样物;切除尾骨,包块在骶前与盆底肌之间界限不清,切断盆底肌,沿直肠后壁及骶前钝锐性分离,全部切下,置管引流,重建盆底,臀部皮瓣直接缝合。病理:36cm × 25cm  相似文献   

19.
舒婷  肖新兰  尹建华  唐小平  陈快   《放射学实践》2010,25(6):677-680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瘤内成分构成比在骶尾部畸胎瘤成熟度分型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8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进行MRI扫描,用手动勾画体积测量法测量瘤内实性成分、脂肪和瘤内囊变体积构成比,对照术后病理,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熟型畸胎瘤组(A组)瘤内实性成分含量范围是(19.48±11.82)%,未成熟型及恶性畸胎瘤组(B组)瘤内实性成分构成比范围是(66.07±30.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以41.63%作为阈值推测肿瘤成熟度,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准确率为89.3%,误诊率为25%,漏诊率为0%;A组瘤内脂肪含量构成比为(48.51±24.97)%,B组瘤内脂肪含量构成比为(3.97±2.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并将10.61%作为阈值推测肿瘤的成熟度,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2.9%,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12.5%;A组瘤内囊变成分体积构成比为(22.80±18.65)%,B组瘤内囊变体积构成比为(30.14±30.1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34)。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瘤内实性和脂肪成分构成比对判断肿瘤成熟度均有显著性意义,以脂肪含量灵敏度更大,特异性更高,漏诊率更小;但两者正确率相当。瘤内囊变成分构成比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成熟度分型方面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患儿,女,4个月余,出生后即发现有骶尾部下方肿物,逐渐长大,1周前肿物突然明显增大。查体:骶尾部下方2个肿物呈亚铃状,中间有少量组织相连,近端肿物大小约10 cm×10 cm×3 cm,质软,有溃破;远端肿物约6 cm×5 cm×5 cm,表皮脱落,呈酱红色;双下肢活动可,大小便无异常。CT表现:盆腔内及外下方均可见软组织肿物影,密度不均匀,有索条状及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晰,骶尾椎骨质破坏,尾椎前有指状及斑点状骨质影,周围软组织轻度受压移位(图1、2)。诊断:骶尾部肿物,畸胎瘤。手术所见:术中发现骶尾部下方亚铃状肿物,基底位于尾骨前方,与正常组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