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应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现代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它是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为主体,信息网络系统、灾害监测系统、公安交通系统等多机构联动的系统工程.[1]使用最近科技手段提高救援质量和水平成为灾害医学救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以“科学救援、关爱生命”为主题的“5.12四川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研讨会”在武警总医院召开。参加此次汶川地震救援的部分医疗救援队队长.灾害医学救援资深专家以及新华社、健康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研讨会。针对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中实施科学救援的价值与意义、立体救援模式的组织与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紧急医疗救援人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我国紧急医疗救援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是医疗救援的能力建设和提高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紧急医疗救援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紧急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现就我国紧急医疗救援人才素质要求及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是指在灾害医学救援行动中军地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工作的总称,是灾害医学救援行动中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死、残、愈,直接影响着灾害救援行动的效果及伤病员的治疗康复,可以说,医疗后送工作直接影响灾害医学救援行动的整体效果[1]。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信息系统通过将伤病员基本信息及其医疗后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优势,确保灾害医学救援各级救治机构实施精确化医疗后送保障。因此,灾害医学救援医疗后送信息系统对灾害发生后伤病员医疗后送、时效救治以及救治机构工作流程会产生深远影响,对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危及人类的突发事件中,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除战争以外几乎所有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以造成的损失[1].医疗救援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麻醉在灾害医学急救医疗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死亡率、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现代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是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为主体,需信息网络系统、灾害监测系统、公安交通系统等多机构联动的系统工程。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急诊医学体系、通讯网络系统、院外急救知识的社会化培训,其中急诊医学体系是EMSS的核心,包括红色的院外急救、绿色的院内急诊、蓝色的重症监护。作为以医疗救援为主的EMSS,除了需相关职能机构的联动外,完善的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急救医疗信息网络及通讯、精湛的院内急救技术、精良的院外急救装备及急救知识的社会化培训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得以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以“灾害事件中和常态下的医学救援”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万立东主任医师,武警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长彭碧波博士等三位专家做客现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侯世科教授在会前与媒体见面,交流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救援的进程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国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中国的急救、灾害医学专家于1985年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的活动,多次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大会。2001年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同年成立“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创刊。2007年武警医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急救医学本科专业。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确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大批专家、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长期从事医学救援工作。北京急救中心建立起一支装备齐全、精壮强干的应急救援队伍。2003年至今,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7次国外大型地震灾害的救援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许多急救人员投入救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在2005年成立了“南通市突发灾害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预案的研究”小组,并申请通过了市卫生局科研立项。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的总体方针策略,本中心2006年完成了相关预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害发生频繁[1].近年来,地震、火灾、海啸、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伤害,损失严重.医疗救护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中摆在首位的任务,医疗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卫生人力和物力的有效组织与投入,其中救灾药材保障是实施突发灾害事件医学救援的物质基础,其保障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救援的成败[2].救灾药材保障涉及临床各个专业科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大灾害事件发生频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应对突发重大灾害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刻不容缓。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除担负我军的军事卫勤保障工作外,还承担着驻地各种灾害事件的医疗应急救援任务。近年来,我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院部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实施紧急国际医疗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此次医疗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及特点。结果根据当地灾害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实践证明,该医学模式在医疗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13.
灾难频发,医学救援刻不容缓,而媒体灾害现场报道可展现救灾事件真实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亦不可或缺,因此二者合作得当则有利于灾难救援,但媒体对某一区域投入过度,报道过于集中,媒体工作与医学救援不协调等问题则对医学救援不利,当然媒体的投入源于职责,但缺少国家层面的媒体协调,媒体对医学救援认识不到位,个别记者素质缺乏。本文从媒体职责、国家调控、媒体工作者素质等方面分析相关因素,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为以后灾害救援现场媒体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以便促进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全省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迅速投入到紧急大救援中,医疗紧急救援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和报送,为医务人员的及时调配、伤员的紧急救治、10015名伤员省外大转运、康复治疗、卫生防疫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也看到,医疗紧急救援在应急状态下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建立、统计和报送工作还存在着重复统计、多头统计和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洪水灾害三级医学救援体系,提高洪水灾害医疗救援效率,降低救援人员伤病率.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安徽抗洪抢险任务特点、救援人员伤情特点,研究医疗救援装备和人员配置方案,构建现场医疗救援队、省(市)级医疗救援队和国家医学救援队专家三级医学救援体系.结果 通过应用抗洪抢险现场三级救援体系,有效提高了洪水灾害现场救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该队医疗分队主要由武警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组成.十年来,医疗分队先后完成了8次(11批次)的国际灾害医学救援任务和7次(8批次)国内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挽救了大批受灾人员的生命,履行了医疗救援队肩负的使命.十年来,这支钢铁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进入到国际强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国内外航空救援历史,总结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历次任务中合理运用航空医学协助救援行动的组织与管理,探讨航空医学在灾害医学救援领域各个环节中的重要应用,展望我国航空医学在院外急救和灾害救援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受伤部位最多在头面部,其次为胸腹部。受伤性质最多为钝器伤,其次刀伤。事件发生后,自治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卫生局、消防、交通、急救中心和军队,武装警察等医疗机构。建立了有关领导责任制和每日定期报告机制。紧急调动全市医疗资源,设立多个专科的医疗急救小组。指定几家医院救治受伤的群众和暴徒。抢救工作进展有序有效,但规范化的反恐医学救援体系有待建立;反恐医学救援能力较弱,如通讯系统滞后,医学救援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医疗储备物资不足等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是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应急处置的主要力量。近几年来,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围绕着“一轴两翼”(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决策指挥层与执行层为两翼),通过对时间、成本、范围和质量的控制,实现了救援保障到位、部门联动到位、伤患救治到位和善后处置到位。同时,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和活动保障中固化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化流程,形成了与区情特点一致的紧急医学救援模式。该模式涉及到政府、医疗卫生、属地街乡、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和机构,既包含纵向的自上而下的指挥管理和信息扭转,也覆盖了横向的现场处置联动;不仅有卫生、公安、消防等应急队伍之间的有效沟通,还有与属地救治医院的医疗救治和危机应对的沟通。为了进一步对该模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固化运行机制,结合国内外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1,2]重点,北京市朝阳区研制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评估量表》,并利用此量表对具体事件处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惟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期刊(月刊),主要报道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救援诊疗及护理经验、医疗救援系统管理、救援伦理与心理等学科发展动态,旨在促进救援医学信息交流,提高我国救援医学学术水平及学科建设。本刊力求办成既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又与社区、社会及民众紧密联系;既注重专业性,又兼顾不同行业;既关注常态及非常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涉足人文及管理层面建设、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的救援医学品牌期刊。本刊向全国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