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斌  张潍  李少民  乔哲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104-1106
目的:与心包外全肺切除疗效对比,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对7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术,对其中34例无法在心包外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动静脉全肺切除术,占同期全肺切除的44.7%(34/76)。结果: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切缘癌阳性2例(5.9%),术后出现心慌、气短症状及心律失常6例,发生率18%。术后1年生存率85%,3年生存率32%,5年生存率21%。同期经心包外行全肺切除者,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切缘癌阳性2例(4.8%),术后出现心慌、气短症状及心律失常8例,发生率19%。术后1年生存率87%,3年生存率29%,5年生存率20%。结论:与心包外全肺切除相比,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可提高肺癌的切除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安全可靠,是外科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 1987年 4月~ 1997年 3月行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86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肺切除术占同期肺癌外科手术的 13 5 % ,手术死亡率为 2 7%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占 30 1%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2 %、39 8%和 2 0 4 %。结论 :全肺切除可作为中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心包内全肺切除2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24例心包内全肺切除治疗肺癌的体会。讨论了心包内全肺切除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所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处理。提出了该术式的手术适应症为①中心型肺癌瘤体较大并累及或包绕心包外肺血管干,无法按正常程序处理者。②肺癌累及肺门附近的心包。③手术中解剖肺血管时不慎误伤出血而无法在心包外处理者。心包内全肺切除使一些中、晚期的肺癌增加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1999年间91例接受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采取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的5.6%。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7.3%、23.8%。本文讨论了该术式的适应证、操作体会、并发症处理和预后评价等。结论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期。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切除部位及术后放、化疗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包内全肺切除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心包内全肺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采取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的5.9%。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38.4%和20.4%。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安全性较好,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期,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罗国军  庄江能  李卓东  涂东  石云  刘鑫 《肿瘤》2012,32(2):134-136
目的:评价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包内血管处理肺切除术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并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TNM分期对生存的影响.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77% (1/1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 (19/130).全组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和20%.行肺叶切除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全肺切除患者(P<0.01).行心包内血管处理左肺全切术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要高于心包内右肺全切术后患者(P<0.01).结论: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可增加手术切除范围并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7.
心包内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包内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的手术指征和技术操作要点。方法1990年1月~1998年5月,心包内手术切除Ⅲb期肺癌56例,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12例,心包大部切除、心脏裸露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8.9%。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31.6%和25%。结论对Ⅲb期肺癌采用扩大手术切除能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987年4月-1997年3月行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86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全肺切除术占同期肺部外科手术的13.5%,手术死亡率为2.7%,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占30.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39.8%和20.4%。结论:全肺切除可作为中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1989年1月-2002年4月60例ⅢB 期或Ⅳ期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60例中,属于ⅢB 期的有45例,Ⅳ期15例.行全肺切除术24例(左全肺10例,右全肺14例),其中16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叶切除术31例,包括3例袖状切除加气管隆突重建术;剖胸探查5例.同时行胸膜剥除、心包部分切除、部分上腔静脉切除再吻合、部分肋骨切除、纵隔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或膈肌部分切除42例,有5例术前行化疗1个疗程.术后随访5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生存率1年为78.3%,2年为41.7%,3年为18.3%.结论对晚期肺癌行积极慎重的扩大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上腔静脉成形术在ⅢB期肺癌手术中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采用扩大切除术对11例ⅢB期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及上腔静脉成形术。结果 11例患者中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27.27 %,5年生存率为18.18 %。结论 在肺癌手术中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可使部分ⅢB期肺癌得到完全切除及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心包内全肺切除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组晚期中心型肺癌病例,12例皆为Ⅲ期a或Ⅲ期b肺门部冻结之病变。手术采取切开心包膜,切除部分心包,在心包腔内处理纵隔段肺血管及纵隔支气管施全肺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作者认为心包内全肺切除使原来不能常规在胸腔内进行全肺切除的一部分晚期病例获得了手术机会,扩大了手术适应症,提高了切除率,延长了生存期,是晚期中心型肺癌外科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心包内全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Ⅲ期肺癌的疗效和价值,1988年2月~2001年12月对53例Ⅲ期肺癌行心包内全肺切除32例,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17例,剖胸探查或单纯心包开窗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0%(9/53),死亡2例(3.8%),随访率为96.1%,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39/53)、34.0%(18/53)和20.8%(11/53),其中2例生存超过7年。初步研究结果提示,Ⅲ期肺癌采用扩大切除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肺叶切除24例,支气管袖状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分暴露,无围术期并发症,28例没有输血,结论: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同时肌肉损伤轻微,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这种方法是手术治疗肺癌的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包内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例晚期中央型肺癌施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病程分期为T_3N_1M_05例,T_3N_2M_07例,T_3N_2M_1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效果满意.重点讨论了心包内全肺切除术的病例选择及手术适应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我们认为心包内全肺切除术能使部分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得到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期,并给进行综合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肺癌手术中心包内肺血管及心房部分切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部分切除心房组织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在141例肺癌患者术中打开心包处理肺血管及扩大切除受肿瘤侵犯的部分左心房组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88%,术后近期死亡率1.42%,术后1、3、5年生存率为74.47%、41.13%、23.40%.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扩大切除部分左房组织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有上升,但术后近、远期死亡率无改变,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为部分患者增加手术机会,减少手术探查率和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断单侧肺动脉主干在Ⅱ~Ⅲ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中的应用.回顾分析肺动脉阻断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心肺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30例肺门解剖结构不清、肺血管分离困难的Ⅱ~Ⅲ期肺癌患者,先于心包内或心包外游离并阻断左(右)肺动脉主干,再按不同方法完成各种肺叶切除术.结果:30例患者中Ⅱ b期5例,Ⅲa期11例.Ⅲb期14例.术中见肺上叶巨大肿瘤13例(直径>10cm),其中心包外肺动脉被肿瘤侵犯5例;肺门淋巴结广泛肿大并与肺血管严重粘连20例;肿瘤组织部分侵犯心包7例;大部分病例肿瘤组织不同程度与主动脉、上腔静脉、奇静脉粘连;3例已侵犯左侧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30例患者行单纯肺叶切除12例,肺叶袖状切除并肺动脉成形术18例.在单侧肺动脉主干阻断下,术中未出现肺血管大出血,手术视野清晰,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保留了健康有功能的肺叶,避免了全肺切除,肺动脉阻断时间为10~30min.术中失血200~300ml.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5例,心动过速7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全组无严重心肺并发症.结论:阻断单侧肺动脉主干行肺叶切除可有效预防术中大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肺癌切除率,降低全肺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Ⅲ期肺癌的经验。方法 对35例Ⅲ期肺癌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4.3 %,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 %,35.8 %,21.3 %。结论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明显提高Ⅲ期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3年~1998年间85例全肺切除治疗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结果]85例全肺切除病例,36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0%、36.47%、24.70%。其中姑息性全肺切除10例。无1例存活超过3年。[结论]在肺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全肺切除及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中央型肺癌心包探查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价其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术前电视辅助胸腔镜心包探查术。结果 胸腔镜心包探查后行肺切除术并心包内处理肺动脉8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肺静脉10例,心包外全肺切除术9 例;螺旋CT手术预测符合率仅为65.8 %,平均心包探查(23±10)min。结论 胸腔镜技术除可广泛应用于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等手术方式外,为提高中晚期局部中央型肺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电视辅助胸腔镜心包探查可减少剖胸探查术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肺动脉干受侵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外科难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在心包外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肺动脉受肿瘤侵犯者,术中先行心包切开,游离患侧心包内肺动脉干,预置阻断带.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术中实施了肺动脉阻断.全组病例无术中大出血,肿瘤均完全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结论 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能提高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