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四逆汤中干姜与其他药味配伍后,姜辣素成分6-姜辣素,8-姜辣素和6-姜烯酚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四逆汤、干姜单煎液、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甘草合煎液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供试品中3种姜辣素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冰乙酸(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60%~10%A;30~35 min,10%~60%A),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干姜配伍不同药味后,3种姜辣素成分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干姜-甘草合煎液四逆汤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单煎液。结论:干姜配伍附子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升高,可为干姜可助附子回阳救逆提供参考;干姜配伍甘草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大幅度升高,为甘草配伍干姜提升温补阳气之力提供了一定实验数据;干姜与附子、甘草共同配伍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以共奏回阳救逆之效,体现了四逆汤组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干姜与附子共煎减小附子毒性的有效部位及其机理。方法取干姜的水提物及醋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结论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同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发生某种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的作用,也可能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究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方法:HPLC测定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以及附子采用不同pH的酸水、碱水煎煮,或附子配伍酸性药物、附子配伍碱性药物汤剂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与其单煎液比较,配伍组汤剂pH均变小(酸性增强),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附子用酸水煎煮或配伍酸性药物,随着汤剂酸性增强,其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附子用碱水煎煮或配伍碱性药物,汤剂pH >7,其双酯型生物碱完全破坏.结论: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为汤剂的pH降低,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毒性增大;双酯型生物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张爱华  彭国平 《中成药》1999,21(4):196-198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相似文献   

6.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乌头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附子与甘草和干姜配伍使用后的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与干姜配伍和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附子在与干姜和甘草配伍使用后,其内部乌头碱的含量明显使附子在单独使用时的乌头碱含量,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甘草或干姜与附子配伍使用,以达到时附子中的乌头碱含量降低,从而控制毒性的目的 ,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头碱等6 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及生附子与大黄配伍后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从化学成分角度为阐释附子炮制及配伍减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 色谱柱(4.6 mmx250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1 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9.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中6 种酯型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102.4%;与生附子相比,黑顺片、白附片及生附子大黄配伍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6 种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炮制或配伍可明显降低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从而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附子与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附子、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初步解释了附子的毒性、药效作用,以及干姜的药效作用,同时结合目前研究成果,阐述附子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配伍的内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 附子、干姜配伍能提高阳虚大鼠体重、体温,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对抗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结论 附子、干姜配伍具有温阳通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乌头净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乌头净制的机制。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母根、子根、须根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11.20,11.70,18.40 mg.g-1;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4.41,3.33,8.24 mg.g-1;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之和分别为0.90,1.07,2.18 mg.g-1;多糖含量分别为60.60,98.20,61.80 mg.g-1。结论:母根、子根、须根主要化学成分类别没有明显区别,但含量有差异;须根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之和是母根的2倍多,《中国药典》规定除去须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异香草醛(isovanillin,2),棕榈酸乙二醇单酯,(glycol monopalmitate,3),二十六烷酸单甘油酯(hex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4),马来酸酰亚胺-5-肟(maleimide-5-oxime,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腺嘌呤(adenine,7),6-姜酚(6-gingerol,8),6-姜烯酚(6-shogaol,9),和1个组合物1-(ω-ferulyloxyceratyl)glycerols(10a~10f),结论:化合物1~7,10a~10e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30-ferulyloxytriaconatanoyl)glycerol(10f)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民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原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铁棒锤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急性毒性试验比较铁棒锤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毒性的变化。结果:生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和3-乙酰乌头碱,炮制品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降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增加,新出现了polyschistine-D,beyzoyldeoxyaconine,16-epi-pyroaconitine,16-epi-pyrodeoxya-conitine等生品中所不含的生物碱,从结构上分析,这些新增的成分由乌头碱等毒性成分转化而来。结论:铁棒锤的炮制减毒原理与乌头碱等有毒成分通过酯键水解和高温热解的方式转化成毒性小的成分有关,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够达到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的梳理与考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进行梳理与考证,为附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本草文献考证、附子产地调研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附子的道地产区及其道地性的形成模式.结果:附子的道地产区为四川江油地区,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主要是生产技术主导型,具有精细而繁复的修根打尖栽培技术和精湛独特的加工炮制技术.结论:江油附子为著名的川产道地中药,应加强对其栽培技术和加工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雪上一支蒿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但其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阐明其化学成分,作者开展了其8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其块根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学鉴定为:次乌头碱(1)、中乌头碱(2)、塔拉地萨敏(3)、尼奥灵(4)、附子灵(5)、乌头胺(6)、雪上一支蒿甲素(7)、雷乌宁(8)、宋果灵(9)、异可利定(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硬脂酸(13)、三十烷醇(14)、软脂酸(15)、苯甲酸(16)、肌苷(17)。除化合物 1,7 外,其余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甘青乌头乙醇总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后的剩余水溶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30%,60%,95%乙醇洗脱,合并回收溶剂分别得到各洗脱部分。从30%,60%乙醇洗脱部分共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丁香苷(1),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2),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3),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4),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5),4-羟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1),红景天苷(12),2-(3,4-二羟基苯基)乙醇 1-O-β-D-葡萄糖苷(13),(7S,8R)-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14),citrusin B (15),异叶乌头碱(16),tanaconitine(17),山栀苷甲酯(18)和淫羊藿次苷B1(19)。除化合物 4,13,1617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牛扁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牛扁在干旱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定单侧水分胁迫(T1)、分区交替水分胁迫(T2)与对照两侧同时供水(T3)处理牛扁移栽苗3个“供水-胁迫”周期,各周期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交替水分胁迫下:①Pa在试验末期高于对照6.53%,显著高于T1处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以非气孔因素为主;②Tr和Gs分别低于对照15.61%,10.96%,WUE比对照提高25.21%,供水方式对WUE有很大影响;③Pmax,AQY,Rd比对照有所升高,均显著高于T1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牛扁对光能的利用范围.结论:固定单侧水分胁迫虽然用水量比对照减少1/2,但其叶片活性和光合能力下降;分区交替水分胁迫不但用水量减半,而且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潜力也优于对照,逐渐提高了牛扁的抗胁迫能力,挖掘了其自身的生物学节水潜力,对干旱地区牛扁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乌头母根、子根、须根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及单糖组成.方法:分别以精制多糖测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以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分别为22.0%,33.5%,6.1%;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另外含有少量的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子根中还含有甘露糖,须根中还含有甘露糖、鼠李糖、木糖.结论: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更客观、准确;须根中多糖含量最低,且单糖组成与母根、子根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铁棒锤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比较不同产地铁棒锤中总生物碱与乌头碱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铁棒锤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对铁棒锤总生物碱的最佳纯化条件,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对4个不同产地铁棒锤的总生物碱进行纯化,并用HPLC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工艺条件对总生物碱的纯化有不同影响.最佳纯化条件为树脂型号HPD-722,80%乙醇,乙醇洗脱量80 mL·min-1.HPLC测得青海、马衔山、宁夏、永登4个不同产地铁棒锤中乌头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493 5,0.883 5,1.527 8,1.664 4 mg·g-1.结论:该文的最佳工艺条件可用于总生物碱和乌头类生物碱的纯化.不同产地铁棒锤中乌头碱含量以甘肃永登栽培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