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大鼠心脏移植冠状血管内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影响。方法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和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5、60d采集各组标本,沿冠状动脉切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冠状血管内膜eNOS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冠状血管内膜eNOS mRNA表达,以及观测冠状血管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完整,内膜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RT-PCR测定eNOS mRNA在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膜的表达,实验组(1.81±0.25)、(1.57±0.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6±0.06)、(0.53±0.04)及同系移植组(0.82±0.06)、(0.89±0.10)表达(P〈0.01)。结论rh-HGF通过上调移植心脏冠状血管内膜eNOS表达,保护冠状血管内皮功能,以预防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单侧膈神经切断对幼猪呼吸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侧膈神经切断对不同年龄幼猪肺功能及肺组织形态影响的差异,为临床上确定小儿行膈神经移位术的安全年龄范围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幼猪36只,按手术时日龄(10d、30d、50d)分为3组,每组12只,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于颈部将左侧膈神经切断,对照组仅行左侧膈神经暴露。分别于术前、术后30min及生长至3月龄时检测动脉血气、肺功能及进行胸透,并于3月龄时观察肺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膈神经切断后30min,10d及30d实验组分钟通气量(MV)和吸入潮气量(VTins)较术前下降(P〈0.05),50d实验组分钟通气量及吸入潮气量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3月龄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分钟通气量和吸入潮气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10d及30d实验组动态顺应性(Cdyn)下降(P〈0.05),气道阻力(Raw)增高(P〈0.05),50d实验组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月龄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学比较,10d实验组左肺及右肺下半区肺泡直径(Da)减小,肺泡隔密度(Ds)增加(P〈0.05),30d实验组仅左肺下半区肺泡直径减小、肺泡隔密度增加(P〈0.05),而50d实验组双肺各区肺泡直径及肺泡隔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膈神经切断将影响术时年龄较小幼猪的肺功能及肺组织形态,手术年龄越小影响越显著,而术时年龄较大幼猪膈神经切断对呼吸系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对烧伤血清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烧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清。取出生1~3d乳鼠脑组织行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刺激物,分为:(1)对照组:加入体积分数10%的正常大鼠血清;(2)NE1、NE2、NE3组: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10、20、50μmol/LNE;(3)TBN1、TBN2、TBN3组:分别加入10、20、50μmol/L特布他林+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10、20、50μmol/LNE。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VEGF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VEGF蛋白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NE1、NE2、NE3组其表达随NE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加,而TBN1、TBN2、TBN3组的表达明显增加。对照组神经胶质细胞VEGF mRNA表达量[(5.72±0.12)拷贝数/g]较低,NEl、NE2、NE3组VEGF mRNA的表达[(13.26±0.03)、(10.37±0.04)、(14.87±0.55)拷贝数/g]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TBN1、TBN2、TBN3组VEGF mRNA表达量[(13.39±0.19)、(15.77±0.11)、(16.00±0.07)拷贝数/g]也逐渐增加,除TBN1组外其余2组与各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布他林可增强烧伤血清和NE诱导神经胶质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HaCaT细胞凋亡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B(PPAR[3)的表达情况,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aCaT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NF—α小剂量组(10ng/ml TNF-α处理)、TNF—α大剂量组(20ng/mlTNF-α处理)、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后2组先用20ng/mlEGF培养4h后,再分别予以10、20ng/ml TNF—α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的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5、10、20、40ng/ml的EGF处理HaCaT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NF-α小剂量组[(32±6)%]、TNF-ct大剂量组[(57±6)%]比较,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0±3)%、(28±4)%]明显下降(P〈0.01),caspase-3活性降低、存活率上升(P〈0.01)。20ng/mlEGF处理细胞时,PPAR[3mRNA及其蛋白表达最强。结论EGF在抑制TNF-α导致的HaCaT细胞凋亡的同时,亦增强细胞中PPA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对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MDSC)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影响,探讨TGF-β1-CTGF通路致失神经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失神经骨骼肌MDSC,用浓度为10ng/ml的TGF-β1培养24h前、后分别作表型鉴定。体外MDSC分别在TGF-β1浓度为10ng/ml的培养基内培养0、3、6、12、24和48h,按时间点分为A~F组,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TGF 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示,加入TGF-β1干预前MDSC高度表达Sca-1,阳性率96%;TGF-β1干预后Sca-1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阴性率〉99%。Western blot检测A~F组CTGF与β-actin的平均吸光度(A)值比值分别为0.788±0.123、1.063±0.143、2.154±0.153、2.997±0.136、3.796±0.153和3.802±0.175,A~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组RT-PCR的Ct值分别为1.659±0.215、1.897±0.134、2.188±0.259、2.814±0.263、2.903±0.126和3.101±0.186,A~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MDSC生成CTGF,在3~12h时间范围内呈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昆明鼠20只,外科手术建立股部肌袋诱导成骨模型,以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肌袋内植入以明胶和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0.25mg;对照组仅植入空白载体。分别于术后3、7、14和21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d可见大量问充质细胞聚集,胞质出现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 IA=4221.323±178.672),但随着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前软骨细胞并不断成熟,VEGF在间充质细胞内的表达逐渐消失,而在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迅速提高(Western blot IA=7139.558±289.347),VEGF在成熟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最为活跃(Western blot IA=15849.848±137.462),至到新骨形成,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仍可检测到VEGF的强烈表达(Westernbid IA=9463.268±548.453);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VEGF的表达。结论VEGF的表达贯穿BMP-2诱导成骨的全过程,并在成熟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呈现强烈表达;BMP-2具有促进VEGF合成与分泌的作用.rhBMP-2对成骨细胞VEGF表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成分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模型胎仔肺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实验组20只雌性SD大鼠于孕9.5d灌胃给予除草醚115mg/只;对照组4只灌胃给等量食用油。孕18.5d,实验组根据给药不同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 solution group,NS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 group,Dex组)、汉防己甲素组(tetrandringe group,TET组)、地塞米松+汉防己甲素组(D+T组),每组5只。孕21.5d对所有孕鼠行刮宫产,取出胎鼠两侧肺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EGF、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共产胎仔36只,无隔疝形成。实验组共产胎仔137只,CDH形成64只,致畸率46.7%。在Dex组、TET组和T+D组,肺组织处于原始肺泡期或进一步成熟。EGF在NS组、Dex组、TET组、D+T组及对照组的表达量依次递减(P〈0.05),而EGFR在NS组、Dex组、TET组、D+T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依次递增(P〈0.05)。结论 TET可使CDH胎鼠肺内EGF表达高峰提前,使EGFR表达上调,TET和Dex联合作用对促进EGF表达高峰提前及EGFR表达上调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TET可以通过调节EGF及EGFR在肺内的表达而实现其促进肺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和改善肺血管构型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Ⅰ号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前列腺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尿生殖窦植入诱发的前列腺增生小鼠分别以NS、中药方剂Ⅰ号每天6g/kg体重和保列治0.1mg/kg体重灌胃后,测定各组小鼠前列腺重量并检测前列腺细胞bFGF及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方剂Ⅰ号组前列腺湿重为(85.60±17.97)mg,较阴性对照组及保列治组[分别为(146.10±10.47)mg,(104.63±19.60)mg]显著减轻(P〈0.01);中药方剂Ⅰ号组bFGF和TGF一[31的表达量分别为(4.39±0.66)%、(4.14±0.40)%,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4.84±0.51)%、(4.56±0.48)%,P〈0.05]。结论中药方剂Ⅰ号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腺细胞生长因子,从而抑制或减缓前列腺增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复发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复发脑膜瘤及30例原发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复发脑膜瘤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89%(32/36)明显高于原发脑膜瘤43%(13/30)(X2=25.59,P〈0.01)。复发脑膜瘤PCNA指数(65.72±9.22)高于原发脑膜瘤(20.81±7.43,P〈0.05)。VEGF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者的PCNA指数分别为78.64±10.02、49.45±8.31、6.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的复发和增殖能力有关,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MHCC-97H细胞中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mRNA的动态变化及FAK在细胞黏附、侵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2.5,5,10,25ng/m1)PDGF-BB诱导MHCC-97H人肝癌细胞,Real-time PCR方法检测FAK及MMP-2的mRNA动态变化,黏附实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诱导后MHCC-97H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诱导后MHCC-97H细胞FAKmRNA水平上调,在10ng/ml浓度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12.6倍;MMP-2mRNA水平上调并与FAKmRNA水平上调呈一致性,在10ng/ml浓度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56.9倍。诱导后各组黏附率分别为(66±1.84)%、(69±1.41)%、(69±2.42)%、(71±1.37)%和(66±3.28)%,与对照组的(54±2.08)%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诱导后5ng/ml和10ng/ml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6.63±4.5)、(28.75±4.2)个,与对照组(21.5±4.0)个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诱导后黏附率与侵袭细胞数变化在10ng/ml浓度时都达到高峰。结论PDGF-BB上调MHCC-97H细胞中FAK表达,上调FAK促进MHCC-97H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小型猪背部创伤模型,定量研究与比较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修复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 以创伤模型制作器切割小型猪背部皮肤,造成典型全层皮肤损伤。将16只小型猪背部的160个创面分成两大组,分别以三种不同剂量的rhEGF(50,10及0.5μg/创面)和rhFGF(150、90及30U/cm^2创面)治疗,每组同时各设溶媒为阴性对照。以伤腔容积与创面愈合面积,  相似文献   

12.
13.
生长因子与椎间盘再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追溯近阶段国内外有关生长因子与椎间盘修复研究的进展。方法:广泛渣阅近期有关生长因子与椎间盘修复的文献,综述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突的表达,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的作用等特点,结果:多种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生长发育和退变过程中表达,外源性生长因子能促进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分化增殖,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运用腺病毒可将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椎间盘细胞。结论: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的生长发育和退变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可望运用生长因子进行椎间盘退变治疗和修复重建。重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骨骼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s,MD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h内的昆明小鼠15只,采用连续预贴壁法从小鼠后肢肌分离培养MDSCs,用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促进其向骨骼肌细胞分化。取原代MDSCs及MDSCs分化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干细胞标志Sca-1和骨骼肌细胞标志α-Sarcomeric肌动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肌管形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6.25、12.50、25.00、50.00、100.00ng/ml)的bFGF和EGF单独应用96h对MDSCs增殖的影响以及二者(100.00ng/ml)联合作用24、48、72和96h对MDSCs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新生小鼠后肢肌成功分离培养MD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90%以上的MDSCs呈Sca-1阳性,分化形成的肌管呈α—Sarcomeric肌动蛋白阳性。HE染色可见肌管形成。bFGF、EGF对MDSCs的促增殖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FGF于12.50ng/ml出现促增殖效应(P〈0.05);25.00ng/ml组与12.50ng/ml组比较,作用提高(P〈0.01);50.00、100.00ng/ml组较25.00ng/ml组无明显提升(P〉0.05);EGF的作用与bFGF类似,但于50.00ng/ml时趋于饱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EGF于72h、bFGF于96h表现促增殖效应(P〈0.01),而二者联合应用于24h即表现促增殖效应(P〈0.01),并于48、72和96h增殖效应均较单独应用显著提高(P〈0.05)。结论bFGF和EGF都能促进MDSCs的增殖,联合作用更快、更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以生物蛋白胶局部缓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应用于兔预构扩张皮瓣对细胞增殖及凋亡、血管化进程 ,以及皮瓣成熟的作用。 方法 将新西兰大耳白兔 5 3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生物蛋白胶、VEGF直接应用、VEGF胶及 b FGF胶共 6组 ,兔耳中央动静脉束植入预构扩张皮瓣 ,14天后形成 3cm× 5 cm岛状瓣。分别进行皮瓣成活面积、激光多普勒血流量、铅丹灌注、墨汁灌注、PCNA免疫组化和 TUNEL 凋亡检测。 结果 两种生长因子应用组皮瓣成活面积较其它组增加 ,血流灌注量增多 ,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加大 ,细胞增殖提高、凋亡减少。 结论  VEGF和 b FGF均能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减少凋亡发生来促进血管新生和预构扩张皮瓣成熟 ,用生物蛋白胶缓释生长因子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探索烧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20kg小白家猪6只为实验对象。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每只猪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圆形深Ⅱ度烧伤创面。分为四组,分别为创面局部应用1、2.5和5μg/ml的NGF实验组和不含NGF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用药后3、5和9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EGF,NGF受体,NGF,CD68,CD3免疫组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肽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刺激各种上皮细胞的分裂与增殖。在雄性小鼠体内,大量的EGF产生于颌下腺。Tsutsumi指出EGF可能通过刺激生精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而对男性生殖功能具有一种生理调节作用。我们通过对成熟与未成熟的小鼠施行颌下腺切除术,并于术后35天,对睾丸生精上皮周期中第7期与第8期的各级生精细胞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未成熟小鼠在施行颌下腺切除手术后,生精上皮中各级生精细胞均少于相应的对照组;而成熟期小鼠在施行上述手术后仅A型精原细胞以后的各级生精细胞少于相应的对照组。这表明在精子发生过程中EGF不仅对减数分裂有刺激作用,而且对有丝分裂也有刺激作用。提示在控制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一个颌下腺-睾丸轴。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quantitat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EGFR) in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tissues, the binding of isotope-label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125I-EGF) to pooled membrane samples from human RCC was studied. Specific EGF binding to membranes at 4C reached a plateau after 2 h of incubation and remained constant up to 8 h; specific binding at 25C reached a plateau after 30 min of incubation,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125I-EGF binding to the membrane was displaced by both EGF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 but not by insul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catchar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EGF binding generated a straight line, indicating a single class of binding sites for EGF, with a dissociation constant (Kd) of 21.1 times1010M and a maximum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of 57.2fmol/mg membrane protein. Whe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cubation medium was adjusted from 0.71mg/ml to 2.84 mg/ml, Scatchard analysis revealed identical Kd values,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EGFR on RCC membranes and indicate that these receptors can b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应用 VEGF及拮抗VEGF对骨折愈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10 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两组分别应用 VEGF多克隆抗体及 VEGF,另一组为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 )。在伤后 8、2 4、72小时和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 ,在 1、3、5及 8周摄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应用 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 8小时~ 3周较对照组增高 ,但 X线片却未见明显差异 ;而 VEGF多克隆抗体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在各时相点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并阻碍了骨折的愈合进程 ,最终使骨折端形成骨不连样改变。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缺乏 VEGF将严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 ,并导致骨不连接 ,应用外源性 VEGF可能通过增加骨折端血流量而对骨折愈合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