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籍汉族人群粒细胞抗原NA基因频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粒细胞上存在三类抗原:与红细胞相同的血型抗原,如ABO抗原;HLA抗原;粒细胞特异性抗原.NA是粒细胞特异性抗原之一,位于粒细胞Fc-γ-Ⅲ-Ⅰ上,有NA1和NA2两种基因,NA1和NA2纯合子、NA1/NA2杂合子三种表型.临床上,NA抗原主要涉及免疫性粒细胞缺乏症、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等.笔者采用PCR-SSP技术,对浙江籍汉族健康人群进行了NA的基因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抗原研究的进展和新的粒细胞抗原的发现 ,对粒细胞的新的命名成为必要。已知粒细胞同种抗体可导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骨髓移植后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输注无效及反复输血后的急性肺损伤。鉴于粒细胞输注的应用日益增多 ,这一点在临床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粒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能抑制粒细胞水平的恢复和降低输入粒细胞的半衰期 ,还能防止粒细胞移动至感染部位并引起严重的输血后肺反应。国际输血协会粒细胞研究组同意在 1 998年西班牙 S'Agaro会议对已发现的粒细胞同种抗原建立一套新的命名系统。它遵循下列规则 :1粒细胞抗…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凝集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3,100名捷克布拉格人的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用于凝集试验的分型血清来源于NIH血清库,以及从多次输血病人和经产妇中筛选出的无淋巴细胞或粒细胞毒活性的血清;用于细胞毒试验的血清也从多次输血病人和经产妇中筛选得来,但它们只与粒细胞产生细胞毒反应,不出  相似文献   

4.
背景:虽然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伴细菌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被推荐输粒细胞,但受者体内白细胞抗体的存在可使这种输血无效。方法:1例25岁的男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粒细胞输血时发生了一次肺部的输血反应,并且发现该患者对粒细胞抗原NA_2发生了免疫反应。作者对18例反复输粒细胞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HLA和粒细胞抗原的免疫反应作了一项回顾性调查。结果:输粒细胞后,18例患者中有14例的血清中含有WBC抗体,有7份血清样本在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粒细胞免疫荧光法和粒细胞凝集反应中呈阳性;另有7份样本在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和粒细胞免疫荧光法中有反应,但粒细胞疑集试验阴性;还有4份样本没有反应。当做粒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固定化试验时,3份血清样本与Fc丙种受体Ⅲ反应;3份样本有转运粒细胞抗原NB_1的58~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涉及到几种临床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包括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输血后紫癜(PTP),血小板输血无效,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AN),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和慢性婴儿良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起初,人们只了解血小板同种抗原的血清学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抗原定位于特异性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结构。而目前已研究到血小板糖蛋白基因的核酸多态性水平。这些进展使得分子生物学方法可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和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粒细胞同种抗原,另一种是用粒细胞免疫动物得到的异种抗血清检出的粒细胞抗原.前者表现出遗传多态性,后者属非多态性抗原。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特异抗体及其所识别的抗原在临?医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与此相关的情况包括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P),儿童原发性自身免疫性NP、继发性自身免疫性NP,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等.中性粒细胞抗原的种类较多,其NB抗原系统包括NB_1和NB_2,两者在白种人的表达频率分别为97%和32%.以往鉴定中性粒细胞抗原多采用单克隆抗体,本文作者采用中性粒细胞特异性异体抗血清直接鉴定NB_1抗原的生化特性.在用氮洞化作用(nitrogen cavitation)和分级离心方法制备中性粒细胞质膜和胞内颗粒的基础上,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异体抗免疫印迹(immunobotting)技术,细胞表面~(125)1-标记及免疫沉淀技术等进行分析、发现4  相似文献   

8.
背景 已有报导称许多药物能引起免疫活性粒细胞减少,但很少鉴定出产生的药物依赖的抗体。研究设计和方法 本文报道2例分别使用头孢噻肟和安乃近相关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的儿童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治疗结果。在药物存在和缺失的粒细胞凝集试验(GAT),粒细胞免疫荧光试验(GIFT)和特异性单克隆粒细胞抗原抗体固定试验(MAIGA)检测血清样品。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1982年首次发现存在于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的IgG类抗体,1985年发现Wegner肉芽肿(Weger granulomatosis,WG)具有特异性ANCA,以后已证实ANC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诊断意义。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没有一个特异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由Lalezari和Radel首先发现粒细胞特异性抗原.随后Verheugt等采用粒细胞免疫荧光试验(GIFT)检测粒细胞抗体,但它仅为定性而非定量试验,不能区分阳性反应究竟系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是HLA抗体所引起,为此作者采用连续荧光计数法进一步研究.方法:(1)制备正常白细胞悬液:全血采自健康  相似文献   

1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一种具有双相演变过程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为确定CML 的不同演变期(慢性→加速→原始细胞危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G)髓样分化抗原表达情况及其意义,作者对49例患者进行了研究。49例不同演变期的CML 患者,共行54次NG膜抗原检测。检测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酶技术,用识别外周血NG 膜抗原单克隆抗体PMN31D8 及DMN13F6对外周血涂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2a(HNA-2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oAb)作为制备配组中性粒细胞以及确定患者中性粒细胞表型是必要的,已在日本的许多实验室生产出来。日本西部HNA—2a阳性人群的频率还不清楚。研究方法和设计 作者建立了一种分泌HNA—2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TAG4的细胞系。TAG4的特异性经流式细胞仪鉴定,采用抑制试验和双色流式细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AIN)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AIN常表现为单一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0.5×10~9/L和中度感染,该病多发生于幼儿,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继发性AIN常表现为重度反复感染。作者分析了28例小儿科AIN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资料,以评估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与临床病因的关系。循环中的粒细胞特异性抗体采用粒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GIFT)检测,标准表现型细胞来自献血者。样本进一步用单克隆抗体固定粒细胞抗原方法(MAIGA)确定NA1、NA2、  相似文献   

14.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为输血所致系列不良反应,一般认为免疫复合物(IC)激活分叶核嗜中性粒细胞 (PMNs)与TRALI的发生相关。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正常人类PMNs上免疫复合物的各种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 输注单一血液成分后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频率未见报道,并且在多次输血病人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亦存在争议。材料和方法 作者研究了117例连续接受单一成分输血病人产生抗血小板抗原同种免疫的频率。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他们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赵明辉谌贻璞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背景当母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并破坏新生儿嗜中性粒细胞时,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AN)。抗体是否是特异性针对嗜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c(SH)导致NAN尚不清楚,因为在已报道的4例中有3例出现其他特异性中性粒细胞抗原。本文报道5例NAN,在母亲血清中仅检测到抗HNA-1c。研究设计与方法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FCI)和单克隆抗体(MoAb)同相抗原(MAIGA)试验检测HNA-1c抗体。用DNA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做HNA-1c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有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等 ,这类病人通常血清中存在粒细胞抗体 ,导致患者粒细胞减少。但多年来缺乏理想的手段诊断病人血清中粒细胞的抗体 ,尤其难以确定抗体类型 ,常导致输血疗效不佳。我们选择了三例临床表现为粒细胞减少的病例 ,采用白细胞凝集实验、淋巴细胞毒实验、PCR-SSP技术确定患者的粒细胞 NA抗原型及其血清中粒细胞抗体的类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被检对象 患者 :姜× ,三系细胞减少二年余 ,粒细胞持续 2 .0× 1 0 9/L~ 3 .0× 1 0 9/L;高…  相似文献   

19.
1 粒细胞特异性NA抗原1960年Lalezari等在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新生儿患者时,报告了第一例中性粒细胞抗体并将其相应的抗原命名为NA1(neutrophil antigen),这种抗体能够凝集50%的白种人粒细胞.  相似文献   

20.
在多分叶核粒细胞抗原中(NA、NB、ND、NE…)NA抗原是最常见的。它是一种糖蛋白,位于中性粒细胞PCRⅢb受体上,表现为NA1和NA2。其多态性与氨基酸成分有关。最初用于NA抗原分析的技术主要有微量凝集试验、粒细胞毒试验,而后是免疫荧光试验和抗原捕捉试验(MAIGA)。直到近年更为有效的技术出现,如流式细胞仪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这些方法可以确定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研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