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外并治糖尿病肢端坏疽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坏疽,多好发于足趾、足跟部,故临床上又称作糖尿病足、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湿热邪毒凝滞经络阻隔气血,血运不畅,卫外不固,肌肤营运失养所致.故治法当以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主.气血通则正气扶,恢复肌肤抵抗外邪及再生功能.西医对晚期糖尿病坏疽病例多主张截肢抗感染治疗,患者心理上往往不能接受.运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配合生肌膏外用,有选择性治疗此类糖尿病肢端坏疽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闫庆旭 《中医研究》2010,23(1):48-49
糖尿病合并肢端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加用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36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黄振民(524013)主题词糖尿病性肢端坏疽,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归于燥证门类。其症见津枯气亏,寒热错杂.变化多端。今糖尿病患者遍布全球,并呈增多趋势。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坏疽占54%以上。2002-2005年我院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对糖尿病足坏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慧  赵红心  谷小芳 《河北中医》2009,31(11):1623-1624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高,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治疗糖尿病坏疽,尤其是混合性及干性坏疽是目前医疗界很棘手的问题。2006—09--2009—04,我们自制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40例,并与生肌玉红膏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相似文献   

8.
奚九一治疗糖尿病坏疽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寅  王璐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67-468
糖尿病坏疽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属中医脱疽范畴,治疗颇为棘手,截肢率高达33%。上海市脉管炎研究所奚九一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卓著,大大降低该病的截肢率(2.07%),其经验有独到之处,今择要介绍如下。l病理机制纵观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参与其发病机理研究的医务人员众多,各有所见所获,中医辨证分型亦多庞杂。但糖尿病足,从临床观察多为气阴不足证,病入,可发展为肝肾精亏证。奚老认为:气虚津血无力运达肢末,再合阴虚津少,足端气血精津不足,筋脉、肌肤儒养不足,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肢端坏疽又称"糖尿病足",中医归于脱疽范畴.临床以肢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甚至指趾脱落为特征,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有一定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脱疽”范畴。临床表现为肢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发病机理主要是阴阳两虚、血脉瘀塞、肢端失养、外感湿热。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消渴”范畴,糖尿病坏疽又称消渴脱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动脉缺血、周围神经炎、合并感染常可引起肢端坏死,即使手术截肢,创口也较难愈合,随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据欧美国家统计,糖尿病坏疽截肢率可达70%—100%,死亡率高达60%—80%。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十分肯定的治疗效果,而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减轻病残程度,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我们采用内外结合的中医疗法治疗消渴脱疽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均为消渴脱疽三期有肢端坏死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8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龟象膏外敷对糖尿病肢端混合性坏疽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治疗组另予龟象膏、对照组予生肌玉红膏外用,隔日换药1次;30d为1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过程中CRP下降明显.结论 CRP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肢端坏疽及转归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糖疽膏治疗糖尿病湿性坏疽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引起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高,糖尿病坏疽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治疗糖尿病坏疽,尤其是湿性坏疽的感染、筋膜坏死、微血管栓塞是目前医疗界很棘手的一个问题。1998-02~2005-12,我院应用自行研制的糖疽膏局部外用治疗糖尿病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症相继增加,其中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效散外敷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10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崇峣 《河南中医》2006,26(3):42-42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本人自1997年以来,运用辽宁中医学院名老中医“疮王”王品山的验方“一效散”外敷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患者103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3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周身血管神经病变在肢端的表现,故又称为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常见于足部故又称之为糖尿病足,应进行全身相关检查,了解重要脏器功能,水、盐代谢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1控制血糖,强化饮食治疗血糖高低虽与局部坏疽程度不成正比,但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首要因素,且病变的恢复有赖于血糖的控制,当出现坏疽感染及尿酮阳性、发烧等情况,应用正规胰岛素进行治疗,此时应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多不理想,控制空腹血糖在6.7mmol/L或7.smmol/L以下,尿糖(+)以下为好。当坏疽创面肉芽生长新…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学“消渴”、“脱疽”范畴,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63例,取得了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肢端坏疽研究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全世界每年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55000例作肢端截除术,约占全年非创伤性截肢总数的SO%。这些数据清楚地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肢端坏疽和截肢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已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糖尿病肢端坏疽初期症状常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不易为患者所重视。然坏疽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对、些创伤不能及时发现,故一旦合并感染,病情常迅速发展,导致溃疡甚至坏疽、指趾脱落。正如《疡…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重症者临床治疗困难,传统治疗多采用高位截肢手术。我院多年以来一直采用中药治疗,改善微循环,使重症肢端坏疽获治愈,避免了高位截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肢端坏疽护理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总结为三种类型:湿性坏疽占73.2%;干性坏疽占5.4%;混合性坏疽占21.4%。  相似文献   

20.
<正>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又称"糖尿病坏疽"。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脱疽"和"筋疽"范畴,肢端干黑骨脱、剧痛难忍者为"脱疽",湿热毒盛导致肢端肉腐、筋烂者为"筋疽"。病因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阴阳俱虚,于是湿浊内停、痹阻脉络而发病;或者为气血双亏、寒邪外侵、凝滞收引、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