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方凯 《中国医疗前沿》2010,(7):63-63,17
目的探讨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的茎突过长症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45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多角度旋转技术重建,观察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经螺旋CT三维重建清楚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从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和角度,有32例患者确诊为茎突过长症。结论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并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的茎突过长症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45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多角度旋转技术重建,观察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经螺旋CT三维重建清楚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从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和角度,有32例患者确诊为茎突过长症.结论 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并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晶 《海南医学》2010,21(12):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06例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MSCT三维重建,观察茎突形态、走行、有无钙化并测量其长度、偏斜角度。结果 106例怀疑茎突过长的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诊断茎突过长(≥3cm)85例(80.2%),茎突钙化3例,85例茎突过长患者中,茎突向内偏斜角≥25°有15例(17.6%),向前偏斜角≥25°有21例(24.7%)。结论 MSCT三维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立体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茎突过长病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MPR、VR等重建成像,测量茎突的长度,以茎突长度>3.0 cm作为异常。结果128多层螺旋CT能对患者茎突的具体形态特征、长度等予以明确显示,47例84侧茎突显示过长。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茎突综合征的CT影像资料,测量茎突长度与偏斜角度.结果:茎突过长28例,茎突偏斜角异常5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髓影显示法(SSD)对茎突过长症侯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文献对茎突长度的量度标准,回顾分析28例茎突X线过长症侯群患者的茎突螺旋CT的MPR及SSD表现。结果本组28例茎突的MPR及SSD图像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具体表现为茎突过长、茎突增粗、茎突弯曲。结论螺旋CT的MPR及SSD图像能比常规茎突X线平片更直观地显示茎突的长度及形态,对茎突过长症侯群的诊断起重要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改进扫描技术后对人体茎突的显示、观察及测量,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螺旋CT并改进扫描技术对48例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的患者扫描,后重建原始数据,再多层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观察、测量茎突的形态、长度、粗细、倾斜角度及发育变异等内容.结果 48例患者的双侧茎突均得到完整、清晰的显示,茎突长度2.7~6.8 cm,其中>3 cm者42例,双侧茎突均过长者30例,左侧茎突过长者8例,右侧茎突过长者10例,向内向前倾斜角度>40°者17例(侧),向内向前倾斜角度<20°者9例(侧).结论 经过改进后的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人体茎突的显示及测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最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然后测得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和前倾角。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茎突长度、大小、形态、走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是最佳显示茎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对术前准备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娟 《吉林医学》2011,(34):7308-7309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做X线数字断层融合检查,其中有7例做了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有11例患者茎突过长超过2.5 cm,有4例患者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直观显示颞骨茎突,较平片具有明显的优势,方法易掌握,较CT费用低廉,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87例113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地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为茎突综合征并行64排螺旋CT扫描的18例患者,分别行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和内倾斜角度。结果:18例患者(36侧)均通过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VR和MPR(包括CPR)重建,36侧茎突中35侧显示清晰,其中1例左侧茎突缺如。茎突长度〉301mm者23侧(63.9%),内倾斜角〉25度者32侧(88.9%)。双侧茎突长度均〈30mm,同时双侧内倾斜角均〈25度者仅有1例。结论:茎突过长结合角度异常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依据。64排螺旋CTMPR和VR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反应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较准确、且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茎突形态异常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者术前行茎突的 CT 扫描并行三维重建以明确诊断。采用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术中截除骨化的茎突舌骨韧带、舌骨小角及部分茎突。结果9例患者中8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茎突过长的特殊类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者行茎突 CT 扫描可明确诊断,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群茎突形态、长度、方位角进行观察,与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 SPS)的患者的茎突进行对比,探讨形态长度、方位角及茎突形态对SPS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的容积再现( VR)和多层面重建( MPR)技术对146例292侧非SPS人群茎突和46例66侧临床确诊为SPS的茎突进行评估及测量,评估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将对照组分为<20岁,20~40岁及≥40岁3组,各组茎突长度平均值为(21.27±17.44)mm,(32.00±8.52)mm,(30.33±7.77)mm,<20岁组茎突长度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岁组内倾角为(71.27±4.55)°,前倾角为(68.49±4.66)°。 SPS组茎突度长度(36.26±8.47)mm,内倾角为(68.12±3.65)°,前倾角为70.05±5.04度,SPS组茎突长度、内倾角与≥40岁对照组茎突长度、内倾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组茎突长于≥40岁对照组,内倾角小于≥40岁对照组,而两组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0.05)。对照组三个年龄段茎突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P<0.05),随年龄增长完整型所占比例增大,≥40岁对照组与SPS组对比茎突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P>0.05)。结论 MSCT是目前观测活体茎突的最准确方法,测量茎突时应使用MPR进行测量,对于茎突形态的观察应结合VR和MPR。随年龄增长茎突有逐渐骨化及增长趋势。茎突过长、内倾角过小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而茎突骨化程度的增加也是SPS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颞下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为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对称分布,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上自翼突后缘至髁突内侧缘和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颞下间隙的影像解剖对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日国  徐银鸣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33-1034,1038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CT扫描后制成横断切面,经咽隐窝等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咽旁间隙的面积。结杲:咽隐窝层面的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横断面及CT面积分别为(447.6±2.18)mm。(左)、(446.4±2.10)mm。(右)和(42.6±3.12)mm。(左)、(43.1±2.96)mm。(右),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CT图像能较好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结论: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翼内肌是CT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咽旁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合理应用。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53例患者检出56枚结石,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48例,双侧4例,1例未见结石。结论:螺旋CT扫描对输尿管结石具有诊断准确、可靠且方便快捷、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经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测量。观察分析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 25例患者33侧茎突经螺旋CT检查确诊,茎突长度>3 cm 17侧(51.5%);茎突内倾角>25°8侧(24.2%),前倾角>25°4侧(12.1%);分节型茎突2侧(6.1%),中段弯曲2侧(6.1%),茎突舌骨韧带骨化1侧(3.0%)。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检查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CTV)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下肢血管损伤MSCTA/CTV造影检查资料。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速度优先模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s~35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 4.0工作站,使用4种后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经MSCTA/CTV检查,诊断为单纯动脉损伤者10例,其中股动脉8例,髂外动脉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者4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3例,髂外血管动静脉瘘1例;因肌肉软组织血肿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者17例。结论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