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心率、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86例64排CT冠脉造影的患者,在20%~80%R-R间期、间隔5%重组原始数据,分别选择冠状动脉各主干最佳重建时相,评估冠脉各节段的图像质量。计算患者平均心率和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采用Person相关检验比较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82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3±12.9,心率变化为3.2±2.1,52(63.4%)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4.9±13.8,心率变化为2.6±1.4;30(36.6%)例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8±12.3,心率变化为4.6±2.1,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82例患者共有1198冠脉节段被评估,1167(97.4%)节段可用于诊断。患者平均心率与冠脉总体及RCA、LM和LAD、LCX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r=0.22,0.15,0.16,0.24,P=0.05)。扫描期间心率变化与冠脉总体图像质量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01),与RCA、LCX、LAD和LM图像质量均有相关性(P<0.001),相关程度依次为RCA(r=0.77)、LCX(r=0.69)、LAD和LM(r=0.68)。结论:在心率较快的条件下,64排CT冠脉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可显著影响冠脉图像质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率变化幅度,从而提高冠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68支,成功率达95.6%。其中SCA共显示74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MSCTCA诊断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96.6%。经配对χ2检验,P>0.05,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SCA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代利文  谢元亮  金朝林   《放射学实践》2013,28(8):846-84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造影或手术证实的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64排螺旋CT图像的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6例冠状动脉CTA图像可供评价,与术中所见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吻合。6例冠状动脉瘘中,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冠状动脉-左房瘘,6例均作出正确诊断。3例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扩张,射血分数(EF)为50%~72%,其余3例EF为65%~71%。结论:64排螺旋CT能比较全面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血管、瘘口以及评估心功能,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MD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MD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5.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螺旋CT扫描患者596例,按照心率分为四组,A组:<60次/分;B组:61~70次/分;C组:71~80次/分;D组:>80次/分。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四个亚组,1亚组:1~5次/分;2亚组:6~10次/分;3亚组:11~15次/分;4亚组>15次/分。另选取心率50~65次/分,无明显心率波动(<2次/分)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将实验组各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及心率波动范围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趋势χ2分析,如果两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3、A4、B3、B4、C3、C4、D1、D2、D3、D4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着心率及心率波动范围的增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会显著下降;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对其的影响。结论心率<80次/分,且心率波动<10次/分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好;心率波动在11~15次/分时,绝大多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达到诊断水平;心率>80次/分或心率波动>15次/分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差,不宜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连续3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6岁)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64SCT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横断面重建。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396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385节段,可评估率为97.2%。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2%、94.56%、89.44%和96.88%。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5.90%。结论64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以及对制定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有至少1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的患者。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复杂性病变和简单病变。前者包括分叉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弥漫长病变。后者为除复杂性病变所含类型以外的病变。分又病变根据Lefevre分型进一步分为5型。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行CAG。将CTA的结果与CAG对照。结果:CTA共检出大于50%狭窄286处,其中简单病变为157处,复杂性病变为129处。其中分叉病变57处、闭塞病变22处、开口病变9处、弥漫长病变41处。57处分叉病变,按照Lefevre分型,有Ⅰ型18处、Ⅱ型21处、Ⅲ型5处、Ⅳ型6处、Ⅳa型5处和Ⅳb型2处。与CAG相比,CTA诊断简单病变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98.51%,阳性预测值为89.81%,阴性预测值为98.50%。CTA诊断分又病变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12%,阳性预测值为85.96%,阴性预测值为100%。CTA诊断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准确诊断各类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无常规心率控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资料与方法 35例患者先后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ICA,CTA扫描前所有患者均未常规控制心率.在未获知ICA结果的情况下,两位观察者独立对CTA结果作出评价.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确定冠状动脉狭窄存在的标准.结果 ICA共显示75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3/75), 98.9%(468/473),93.6%(73/78)和99.6%(468/470).结论 在无常规心率控制条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选用不同前置滤线器模式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时以较低放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连续选取60例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将患者分为L、C 2组,每组30例。L组选用体部滤线器(1arge bowtie)模式,C组选用心脏滤线器(cardiac bowtie)模式。扫描中采用相同的参数,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L、C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测量各组图像噪声值,计算其均值及标准差,记录并比较L和C组平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值。对2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CTDI、DLP及ED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C 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2、3.73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2)L、C 2组图像噪声值均值分别为30.05、27.80,C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L组(降低约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3)L、C 2组平均CTDI、DLP、ED分别为83.97和77.66mGy;1007.64和931.92mGy/cm;17.13和15.84mSv。C组CTDI、DLP、ED明显低于L组(降低约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时使用心脏滤线器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接受的X线剂量,同时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蕈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心率水平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心率状态下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情况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345例受试者,男248例,女97例,年龄24~86岁,心率49~133次/分,平均心率74.2±14.4次/分(均未给予药物控制心率),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对所有受检对象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分段评分(1分~5分)。按受检时心率分为5组,分别统计各组冠状动脉各段的成像质量评分,收缩期和舒张期最佳时相的成像质量评分,以及最佳时相在R-R间期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像成功率为99.9%(3392/3395)。图像质量评分总均值为(4.76±0.57),评分均值与心率呈负相关(r=-0.973,P=0.005)。当心率增高时,收缩期的成像质量和舒张期的成像质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收缩期下降幅度与舒张期比较明显较缓。当心率<80次/分时,最佳时相多数在舒张期得到,占79.6%(183/230),特别集中于R-R间期的70%左右,占68.3%(157/230),有88.7%(306/345)的受检对象在收缩期和舒张期两期都能得到优良(4分以上)的图像;当心率≥80次/分时,最佳时相多数在收缩期得到,占83.5%(96/115),仅有10.4%(12/345)的受检对象在收缩期和舒张期两期都能得到优良的图像。结论:在排除了心律不齐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双源CT在患者处于自然心率状态下其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接近100%;但心率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仍有一定影响;当心率<80次/分时大多数可以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成像,而心率≥80次/分时一般只能在收缩期成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1422例患者均行64层CT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观察有无MB,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所有MB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与CT结果对比。结果共发现104例119段MB,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5.0±2.7)mm、(2.0±1.6)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31±17)%。104例MB患者CAG发现42例44段MB,其长度、厚度与CT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64层CT对MB和壁冠状动脉清晰显示,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扇区图像重建算法的相位窗优选。方法:30 例患者行 16 层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双扇区重建算法,静脉注射对比剂。在 9 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 R波后 40%、45%、50%、55%、60%、65%、70%、75%和8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 CT图像重组。结果:在冠状动脉内径≥2mm的 311 个节段中,209个节段(占67.2%)在 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64 节段(占 20.6%)在 7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7 节段(占 8.7%)在5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5节段(占1.6%)在8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4节段(占1.3%)在4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 节段(占0.6%)在5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结论:采用双扇区重建算法,冠状动脉多数在心动周期的 R波后 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其次为70%和50%相位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模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双扇区重建时心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时相错位,评价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右冠状动脉垂直走行段行图像重建,包括:①75%单扇区重建;②75%双扇区重建;③前一个心动周期以R-R间期75%为中心,后一个心动周期分别以69%、72%、78%、81%为中心进行双扇区重建。选择各次重建均包含的3个轴面,从血管中心密度、面积、形态(横、纵径比值)、边缘锐利度评价冠状动脉显示情况。结果①75%双扇区重建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余各次双扇区重建分别与75%单扇区重建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随时相间隔增大而增大。结论双扇区重建中时相一致性是保证重建图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心率变化导致的时相差可以改变所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而可能造成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价值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分析2672例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和CT表现.结果:2672例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8例(0.67%),其中发生于右冠11例(61.11%),左冠7例(38.89%);发现冠状动脉瘘7例(0.26%).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全面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走行和终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00 kV对不同体质量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噪声及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搜集采用100 kV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472例,男254例,女218例,平均年龄(60.5±12.2)岁.其中15例心律不齐,4例频发早搏.心率<65次/min者,曝光70% ~80% R-R时间窗;心率>65次/min者,曝光30%~80% R-R时间窗.按体重指数(BMI)< 20 kg/m2、20 kg/m2≤BMI≤25 kg/m2、25 kg/m2< BMI≤30 kg/m2分为3组.图像质量采用双盲5分评分法(1分为不能诊断,5分为图像质量优),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以感兴趣区(ROI)大小为2 cm×2 cm进行升主动脉根部层面噪声标准差(SD)的测量.评价每组间图像质量、SD及ED的差异.结果 图像质量评分4分以上占90.25% (426/472).3组图像质量评分、SD及ED分别为(4.71±0.65)分、(4.60±0.78)分、(4.62±0.80)分;(26.13±6.59) HU、(30.25 ±7.15)HU、(33.94±7.44)HU; (4.80 ±2.67)mSv、(4.70±3.04) mSv、(4.20 ±2.81)mSv.3组间比较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图像质量评分及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在25 kg/m2< BMI≤30 kg/m2时采用100 kV行CTC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使用70%~80% R-R时间窗曝光,可进一步有效减少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