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病人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气管捅管和有创性诊断技术过程等各种原因。又使病人处于心理应激,出现烦躁、恐惧、紧张、易激惹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而导致治疗不配合.病人自主呼吸和呼吸机之间不能同步协调(人机对抗).造成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顺利进行.因此镇静治疗已成为机械通气病人对气管内插管和有创诊断技术过程的耐受.有利于纠正人机对抗.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抗焦虑的救治措施。作者对50例ICU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应用咪达唑仑.研究其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方法 拟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24 h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60例,年龄20 ~ 64岁,体重指数21 ~ 25 kg/m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10 ~ 25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负荷量后,以0.03~0.20mg· 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后,以0.2~0.7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维持2组Ramsay镇静评分2~4分.记录镇静期间ICU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开始镇静至停止镇静后2h谵妄的发生情况、苏醒时间和苏醒后2h内再入睡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D组ICU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升高,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后2h内再入睡率和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76例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及持续镇静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M组:咪达唑仑负荷量0.06 mg/kg静注,维持量0.04~0.2mg·kg-1·h-1;D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静注10min,维持量0.2~0.7μg·kg-1·h-1。根据Ramsay镇静评分调整药物用量,使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2~4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达到Ramsay镇静评分2~4分的时间、Ramsay镇静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4、48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D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5)。用药后24hD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48hD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性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且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药引起的矛盾反应(paradoxicalreactions,PR)却没有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目的提高对咪达唑仑引起的PR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咪达唑仑镇静的质量。内容介绍咪达唑仑PR的概念、发生机制,并且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利弊情况。趋向PR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对PR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能够有更好的方法应对P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咪达唑仑用于成人麻醉前给药时于入手术室前15min根据年龄计量肌注,男性的性减量。与巴比妥本盐及异丙酚联合给药可用于麻醉诱导。持续静注并伍用芬太尼施行全凭静脉麻醉,中稳定循环动力。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时,表中发挥缓解紧张及镇静作用。用于心内手术时,对心功能影响小,可防止术中清醒对高龄及肝、肾机能季低者应该注意作用增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咪达唑仑用于成人麻醉前给药时于入手术室前15min根据年龄计量肌注,男性酌情减量。与巴比妥酸盐及异丙酚联合给药可用于麻醉诱导。持续静注并伍用芬太尼施行全凭静脉麻醉,可稳定循环动力。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可发挥缓解紧张及镇静作用。用于心内手术时,对心功能影响小,可防止术中清醒。对高龄及肝、肾机能降低者应该注意作用增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100例全麻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资料。按镇静方案不同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Dex+Mid组) 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 25例,咪达唑仑组(Mid组) 26例,丙泊酚组(Pro组) 19例。4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比较4组浅镇静水平比例、镇静期间及镇静停止后24 h内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60次/min)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4组间镇静后4~6 h的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和低血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谵妄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Dex+Mid组达浅镇静水平患者比例[76. 7%(23/30)]明显高于Mid组[38. 5%(10/26)](P=0. 004); Mid组机械通气时间[(20. 9±5. 6) h]明显长于Dex+Mid组[(17. 3±4. 6) h]、Dex组[(15. 1±5. 5) h]、Pro组[(16. 1±4. 6) h](P=0. 010、0. 000、0. 003); Dex组低血压发生率最高[48. 0%(12/2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配伍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腹腔注射25 mg/kg氯胺酮建立镇痛模型,150只小鼠均分为NS组、M组、K组、M1K组和M2K组,采用甩尾法、热板法和扭体法(n=10)分别观察腹腔注射1、2 mg/kg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甩尾潜伏期(TFL)、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WTs)的影响。结果给药后5、10、15、20 min K组TEL、HPPT延长(P<0.05);各时点M组小鼠TFL、HPPT均无明显变化;M1K组和M2K组给药后10、15、20 min TFL、HPPT延长,给药后15 min M1K组和M2K组TEL、HPPT明显长于K组(P<0.05或P<0.01)。给药后15 min内K、M1K和M2K组小鼠WTs明显少于NS组(P<0.01)。但K、M1K和M2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咪达唑仑可以增强氯胺酮的体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言利珊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40-141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的救护方法,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成功率。方法:用回顾的方法将我院用机械通气和人工通气两种方法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脱管率。结果:机械通气组和人工通气组两组死亡率和脱管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机械通气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人工通气组。结论:转运危重新生儿不仅需要转运设备,还要求有训练有素的转运队伍和规范的转运流程,途中严密的监护措施是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同步电复律中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心脏同步电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80岁,BMI 20~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6例。瑞马唑仑组静注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镇静,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0.025 mg/kg进行镇静,两组推药时间均为1 min。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电复律完成后(T3)、苏醒时(T4)的SBP、DBP和SpO2。在患者清醒后5 min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包括语言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计算每项能力测试的通过率。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胸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SBP、D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组比较,清醒后5 min瑞马唑仑组推理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瑞马唑仑用于心房颤动同步电复律术前镇静起效更快、苏醒更快、定向力恢复更快,术后患者NCSE中的推理能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咪达唑仑对大鼠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50-200 g,行心理应激训练:先经7 d适应期(25 min/d暗盒适应)后,进入7 d复合应激期(给予不规则光-电刺激训练),最后进入1 d慢性心理应激期。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n=8),NS正常对照组和M正常对照组:在实验中仅接受25 min/d暗盒适应,分别于最后1 d暗适应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含咪达唑仑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根据刺激前10 min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分为3组: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M实验组和高剂量M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含咪达唑仑0.75、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观察大鼠应激训练过程中行为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旷场行为测定并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浓度,原位杂交法检测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E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两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对照组行为评分增高,实验结束探查行为次数减少,ACTH和CORT浓度增高,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表达下调;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M实验组行为评分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M实验组ACTH和CORT浓度均降低,ET-1 mRNA的表达均上调。结论咪达唑仑可减轻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及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并一定程度地抑制慢性心理应激诱发的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内嵌自行设计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TCI)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23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均靶控输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14例行全麻诱导咪达唑仑参数研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20 μg·kg-1·min-1 20 min,于给药前,给药后1、3、5、7、10、15、20 min,停药后5、15、30、45 min、1、2、4、6、12、18、24 h分别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所得参数嵌入单片机控制输注泵行咪达唑仑TCI完成其余9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麻醉,比较咪达唑仑实测血药浓度与预测值,计算咪达唑仑的执行误差(PE)、执行误差绝对值(absPE)、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执行误差绝对值中位数(MDAPE)、稳定误差(CE)、稳定误差绝对值(absCE)、稳定误差中位数(MDCE)、稳定误差绝对值中位数(MDACE).结果 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血浆咪达唑仑浓度的PE、absPE、MDPE、MDAPE分别为-2.4%、13.5%、-3.15%、13.59%.TCI系统患者个体内的CE、absCE、MDCE、MDACE分别为0、1.4%、0.03%、1.16%,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呈正相关(r=0.986,P<0.05).结论 应用本组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参数嵌入TCI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2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麻醉和ICU镇静。现就这2种药物对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2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麻醉和ICU镇静。现就这2种药物对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方法 ICU颅脑创伤成年患者84例,拟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42):异丙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P组静脉输注异丙酚1.5~6.0mg· kg-1·h-1,加深镇静时静脉注射异丙酚50 m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0~0.35 mg·kg-1·h-1,加深镇静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7.5 mg.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4分,行机械通气72~120 h.记录镇静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入ICU后4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于镇静24、72 h时和入ICU后4周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OR)、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 与M组比较,P组镇静24、72 h时血清COR和GH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P<0.05或0.01),而以上指标水平均维持于正常范围.2组PRL水平及预后良好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用于颅脑创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肝脏恶性肿瘤TACE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于术前肌内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06mg/kg体质量,并于注射前、注射后10、30、50min分别监测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TACE术中使用Ramsay改良分级法评价患者镇静状况,术后评价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术中不良反应的遗忘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P偏高,用药后各时间段HR和BP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均<0.01);镇静评价1级7例,2级23例。术后对手术过程及痛苦感受遗忘评价,完全遗忘22例(22/30,73.33%),不完全遗忘8例(8/30,26.67%)。结论 TACE术前使用咪达唑仑,可以迅速起到镇静、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适合在动态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为介入治疗前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并存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维持用量随机分为3组,A组3 mg·kg^-1·h^-1,B组5 mg·kg^-1·h^-1,C组7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后2 min(T3)、手术探查(T4)及清醒拔管后(T5)各时点的HR、BP、CSI、CORT。结果:T2、T3、T4时A组比B组、C组HR快(P<0.05),T2、T3、T4、T5时A组比B组、C组SBP、DBP数值高(P<0.05),T2、T3、T4时A组比B组、C组CSI数值高(P<0.05),B组、C组CORT值在T2时刻降低(P<0.05),T3、T4、T5时A组比B组、C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以5 mg·kg^-1·h^-1泵入维持麻醉时,高血压全麻患者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