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3.1岁,75%的患者在50岁后发病,年轻妇女患EC的比例为2%~14%。年轻妇女EC的年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0岁的EC患者为年轻妇女EC,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5岁者为年轻妇女EC。近年来,伴随着妇女的高龄化,E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趋年轻化。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43 470例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4.
对绝经后出血的妇女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决定是否行诊刮术除外内膜癌。但其价值还不十分清楚。为此复习自1991年1月1日~1997年9月30日间MED-LINE数据库中用英文发表的以“阴道超声影像”或“子宫内膜厚度测定”为关键词的文章共48篇,并向文章作者发出问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测、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后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1)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率为868%;(2)诊断性刮宫诊断宫颈管是否受侵的准确率为912%;(3)子宫内膜癌I期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Ⅱ、Ⅲ、Ⅳ期,且手术病理分期愈晚,血清CA125的水平也愈高;(4)三种方法术前综合判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824%。结论超声、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具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妇科及女性生殖道肿瘤。在美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6000例死于该病。在妇女患癌排名中,已居第4位,其前3位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病比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10变为现今的1:1。我国虽尚缺乏大规模调查和癌症登记分析,但挑战之势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病理组织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表面或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侵犯肌层和远处蔓延的潜能.近3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另外对宫颈癌的筛查,使癌前病变得到早期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在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的检出。方法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84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后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多处活检,并以内膜厚度5mm为区分点,观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大于6mm中子宫内膜癌17例,占20.2%,通过TVS检出6例,检出率为75%。联合检查优于TVS及宫腔镜检查,其预测率分别为94.1%、97.0%、88.9%。结论 两种检查互为祢补,优于单一检查,是较准确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倍受妇产科学界关注。目前已经发现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MMPs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钙粘蛋白(E—CAD)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4年6月至1990年3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10例,因同时合并老年性阴道炎、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以及既往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史等,使子宫内膜癌不能早期确诊者17例;误诊14例;98例行分段诊刮,颈管受累假阳性者24例,阳性预检值为33.3%.为了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与准确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开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开始了外阴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修订工作,并计划在未来的3年内修订卵巢癌分期。经过多次讨论和与多个专门从事研究和治疗女性恶性肿瘤的国际科学性机构,包括国际妇科肿瘤协会(IGCS),妇科癌症团体(GCIG),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妇科病理学会(ISGP)的共同努力.于2008年3月初形成新分期文件,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官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性.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官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将结果与术后病理相比较.结果64例子宫内膜癌中,官腔镜检查无一例漏诊,而分段诊刮漏诊率为12.5%;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受累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96.9%,而分段诊刮相符率为84.4%(P<0.05).结论官腔镜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62.2±7.5)岁,平均绝经时间(11.5±7.4)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9.5±3.6) mm。术后病理提示:2例(1%)子宫内膜癌、1例(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3例(98.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87例(90.8%)、萎缩性子宫内膜13例(6.3%)、增殖期子宫内膜1例(0.5%)、子宫肌瘤2例(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子宫内膜厚度均对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无影响(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严密随诊观察是可行的。如患者出现阴道出血或内膜厚度明显增加,需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增加,该病近年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已经有很多的探索,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得到肯定.对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的认识将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属于常见类型,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出现增高趋势。现阶段,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但因病理学检查标本取样时具有侵入性,难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因此除病理学检查外,超声被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时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的各种超声方法进行介绍,以探寻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好发年龄为50~69岁,绝经后妇女占70%~75%,但年轻患者也不罕见,40岁以前发病者约占5%.根据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常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既往报道其发生率约居女性生殖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妇女人均寿命的延长,雌激素替代疗法(HRT)的普遍开展等因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不断增多,对于其临床效果、使用方法及适用、禁忌证等临床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0%,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绝经与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绝经期组21例,未绝经组21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60.40±10.07)岁,未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48.40±5.40)岁。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者多于绝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44)。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合并糖尿病、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二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者多见,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与绝经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82年7月-1999年8月我院共收治2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0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6%),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6例(2.98%),平均发病年龄51.4岁,发生部位在卵巢、结肠及乳腺;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7例(3.5%),第一恶性肿瘤年龄46.4岁,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54.5岁,发生部位乳腺、肾脏、卵巢、脑及结肠。治疗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重视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高危患者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