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性,39岁。“心悸待查”于1995年6月27日作心电描记。 图为Ⅱ导,P波按序出现,P—P0.56s(107次/min),P—R间期由0.18s突然递增为0.36s、0.40s,直至P位于ST段(P_(5、12、18)上而未下传,似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P并无明显变动而P—R间期由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因胸闷、心悸、下肢脬肿2周来院,拟诊冠心病,慢性心衰,于7月3日作检查。 图示第1~3行为常规12导联,第4行系与上3行同步记录的长Ⅱ导。P波按序出现,P-P0.54~0.75s(111~80次/min),夹有QRS之P-P较未夹有QRS的P-P为短,互差>0.02s,可判为窦性心律不齐、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长Ⅱ导除P_(2、5、8、12、15)后未继以QRS外,其余各P波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20年来共发现2例因体位改变而导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AVB)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44岁,反复胸闷3年,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Ⅰ度AVB。心电图(ECG)卧位:窦性心律、Ⅰ度AVB、PR间期0.28s,与左、右侧卧位无关(图1a)。ECG直立位:窦性心律,PR间期018s,Ⅰ度AVB消失(图1b)。阿托品试验:静推阿托品2mg,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卧位PR间期0.24s,坐立位Ⅰ度AVB立即消失。且QRS波形有所改变。腔内电生理希氏束电图:AH180ms,HH′…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28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15年,曾多次去多家医院均诊断为预激综合征。1993年4月10日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P-R间期0.08-0.10s,QRS时间0.20s,V_(1-3)呈rS型,V_(5、6)呈钝挫的R型,为B型预激综合征。但P-J间期0.28s,疑其合并左束支阻滞。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用程控早搏S_2反扫中,在S_2-R间期突跃延长,δ波消失后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附图B):R-R间距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78岁。以咳痰 10余年、胸闷、气短 5年 ,加重 2个月为主诉入院。临床诊断 :肺心脑病。心电图 (图 1A)V1导联示 :窦性心律 ,频率 71次 min ,可见长R -R间期为 1 5 4~ 1 6s,频率为 3 6次 min ,为交接区逸搏周期 ,有 2个提前出现的QRS波 (R3、R6 ) ,其前有相关P波 ,其P -R间期分别为0 3 3s和 0 2 9s,为心室夺获。图 1B为图 1A后 2h记录 :呈 1∶1传导 ,其P -R间期为 0 2 8s ,为一度AVB ,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不典型二度Ⅰ型AVB图 1 A 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 一度房室… 相似文献
7.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在正常人睡眠时亦偶有发生,文献认为多为功能性,或损害限于房室结或房室束的近端,预后良好。我们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到Ⅱ度Ⅰ型AVB基础上伴发阵发性高度居室传导阻滞(PHAVB)、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51岁。反复胸闷7年,眩晕、黑源2年,本次因突然晕厥于1992年9月州日入院。体检:BP18.89/11.70kPa,心界不大,HR80次/min,律齐,无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摄片均正常,普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轻度ST-T改变。9月22日作24hDCG检… 相似文献
8.
葛昌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9)
西咪替丁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葛昌邦浙江省临海市第二医院内科317016主题词心脏传导阻滞/化学诱导;西咪替丁/副作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761病例报告例1男,42岁.因反复上腹隐痛,进行加重伴反酸嗳气15d之多.肝胆B超正常.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房室间期(AVD)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房室顺序起搏(DDD)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DDD起搏治疗的Ⅲ°AVB患者16例,其中男女比例3∶1,平均年龄(64.50±15.96)岁。起搏器术后调整不同的AVD,应用左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心室内压力上升/下降的速率(±dP/dT),评价不同AVD对Ⅲ°AVB患者DDD起搏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个体间最佳AVD的离散度较大(120~260 ms);不同AVD时,±dP/dT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AVD在160~220 ms区间的分布较集中;在160~220 ms区间的+dP/dT水平与其他区间的+dP/d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T组最佳AVD与-dP/dT组最佳A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AVD对Ⅲ°AVB患者DDD起搏后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影响,最佳AVD能使其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6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体格检查有心律失常,其他各项生化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图1心电图均为Ⅱ导联描记,其中图1A为连续纪录。图1A与C示前两个PR间期逐渐延长,第3个P波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WPW)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但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者较少见;同时存在房室正道和旁路不等速传导、阻滞引起顿挫型WPW者更少见。现报告1例于后。患者,男,21岁,疑有心肌炎。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1986年8月8日作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13.
本图(图略,本刊编辑部)每2个P波呈一组,长的P—P间期略小于两部短的P—P间期,可以认为有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下传P波之P—R间期逐搏延长,未经QRS波群脱漏,而突然缩短,如此周而复始。对于此现象的另一看法,如: 《实用心电图诊断及图谱》(林为等编著,1989年9月第1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67页说“P—R突然缩短只在P—R特别长的心搏以后出现,这点有助于与迷走神经张力改变所致者相鉴别。随着P—R逐渐延长,后次激动落在前次激动的超常期,故P—R突然缩短。” 就本图之“超常传导”现象我们有如下看法: 同书第128页说“文氏现象中延长的P—R不经过心室漏搏而突然缩短,提示超常传导现象”单从字面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无症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方法 筛选2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做观察组,筛选28名健康人做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显示心室收缩期S波的最大速度(S)、心室舒张期D波的最大速度(D)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反向心房收缩A波的最大速度(Pva)较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5.
16.
患儿,女,2岁2月,持续发热6天伴皮疹入院。查体:体温37.4℃,精神差,营养发育好。两眼球结膜充血,手足指(趾)末端轻度充血、肿胀,口唇潮红、干燥破裂,舌乳头增大,,呈杨莓舌,口腔咽峡粘膜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全身散在多形性红斑样皮疹,以面颊、躯干较多。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听诊,心率121次/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头昏、乏力4个月,发热及皮肤出血点4天,于1997年12月23日入院。化验血象: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97×10~9g/L、白细胞7.8×10~9g/L。行骨髓穿刺,诊断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体温37.5℃。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10KPa,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74岁 ,因发作性头晕 2次入院 ,入院检查 :血压12 0 /70mmHg ,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 ,TNT :阳性 ,心肌酶升高 ,心电图 (略 )示 :窦性心律 88次 /min ,室率 75次 /min ,R -R间期均等 ,P -P间期均等 ,QRS时限 0 12s,第 1、2、3、4与 10、11、12、13的P波与QRS之间似乎有关 ,其P -R间期逐渐延长 0 19~ 0 44s ,第 5、6、7的P波有 2种可能 :落在房室结的相对不应期延缓传导或在有效不应期内伴超常传导。正常的心脏 ,超常兴奋期的时间很短 ,只占几十毫秒。但在受抑制的心脏 ,则持续的时间很不一致 … 相似文献
19.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而引起激动从心房至心室传导过程中出现传导延迟、部分中断或全部中断的一种心电异常现象。按其传导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少见,但由于其多呈间歇性出现,特别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动态心电图的传统分析方法中,有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确定其发生的时间、频次以及伴发其它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期前收缩、逸搏等),因此,快速、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0岁。因心悸、胸闷3天就诊。体检:BP110/7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不齐,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脏结构与功能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图略)。动态心电图记录(图1)A中P波直立,P—P间期均齐,P-R间期〉0.12s,频率为75次/min,QRS-T波群漏搏后的第1个P-R间期较漏搏前-P-R间期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