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鲍海咏  李珉  牛毅  严海萍 《临床荟萃》2009,24(18):1568-157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食管、贵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纽)36例和常规输液纽(对照组)36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质量、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34.9±3.5)g/L、(216.3±37.1)g/L和(166.5±49.3)mg/L,在肠内营养支持7天后上升至(41.3±5.8)g/L、(294.7±44.5)g/L和(186.3±37.5)rag/L(均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后早别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8例合并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3组,肠内营养组(EN组)60例采用以含膳食纤维为主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60例行标准TPN支持;常规组28例常规输液及逐渐过渡饮食。观察临床表现,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3组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营养及各免疫指标比较,除TP、CD8^+外,EN、P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EN组CD4^+、CD4^+/CD8^+高于PN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男性患者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第1日行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术后体重、血浆白蛋白、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比较体重损失率(P〉0.05),血浆蛋白损失率(P〈0.05),肛门排气时间(P〈0.01),术后住院日(P〈0.05),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华  高玉萍 《现代护理》2005,11(9):667-668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胃癌病人于术后第1d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24)和普通输液(对照组,n-18)2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1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2组病例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EN组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1),体重下降减慢。同时,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和平  黄健  王雨龙  李钢 《中国康复》2007,22(3):188-190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对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时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90例,分为肠内营养(EN)组38例,于入院当天每天供给能全力2000-2500ml。对照组52例,根据患者要求,选择不含脂肪的流质(清水和米汤)、含有低脂肪的流质(鲜奶和肉汤)或半流质饮食。结果:EN组饮食恢复时间为(9.35±2.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94±2.95)d(P〈0.01),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强于对照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对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安全,并且疗效好于常规的流质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胃癌术后早期(第1天)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指标包括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改变的差异。结果:胃癌术后7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d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无明显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在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在术后8d较术后1d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防治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胃底贲门癌术中放置鼻肠管予以早期EN简便易行,既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洁依  谢勇  李萍  花天放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374-375,377
目的 :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4 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 2 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给热卡 2 5~ 30kcal·kg-1·d-1,氮 0 .18g·kg-1·d-1,热氮比为 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 ,热量 2 5~ 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 30 %Intralipid分别提供 5 0 %的热量 ,氮 0 .18g·kg-1·d-1(氮源为 8.5 %乐凡命 ) ,共 7d。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 ;与PN相比 ,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前后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计划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7天的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有  相似文献   

13.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5,20(5):292-29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及肠外营养组(PN组)各15例,常规输液组(对照组)10例,比较各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结果:EN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量在治疗7和14d后明显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Instress,bodyproduceshormonesuchascatecholamineandmanykindsofinflammationfactors,whichleadstocontractionofvisceralvessels,damageofendothelium,ischemia,hypoxiaanddamageoffreeradical.Ischemia-reperfusioncanproduceagreatamountoffreeradicals,whichleadtogastrointestinaltractlesion,displace-mentofbacteria/endotoxin,thenleadtoenterogenicinfection,ag-gravatestressreactionanddamageinternalorgans.Gastrointestinaltractwastheimportanttriggerorganofaseriesofstress,metabolicandinflammatory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