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古墨膏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古墨膏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古墨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明显减轻鸡蛋清致炎大鼠足跖肿胀度,并具有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结果表明,古墨膏对动物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叶铁线莲粗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大叶铁线莲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大叶铁线莲提取物对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物P<0.01,水提物P<0.05),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结论:大叶铁线莲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急性子的抗炎镇痛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和肉芽肿实验观察急性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急性子水提物中、大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急性子水提物中、大剂量组大鼠足肿胀减轻。中、大剂量急性子水提物对小鼠耳肿胀无效,其中大剂量可延长60 min(P<0.01)和90 min(P<0.05)小鼠疼痛阈值;急性子醇提取物大剂量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减轻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明显延长30 min疼痛阈值(P<0.01),减轻大鼠肿胀程度;急性子醇提物大剂量可延长60 min疼痛阈值(P<0.01)。急性子提取物对大鼠肉芽肿无抑制作用。结论急性子提取物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和抑制急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4.
舒腰灵冲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舒腰灵冲剂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舒腰灵冲剂小鼠一次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2g/kg,并且具有明显抗角叉菜胶致大鼠实验性足跖炎性肿胀,降低乙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乙酸引起小鼠致痛作用,以及减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作用。另外通过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日服舒腰灵冲剂治疗,优良率达90.3%。结论舒腰灵冲剂具有明显抗炎止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对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肛门水肿组织病理改变和广痛消泡沫气雾剂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用0.16 mL巴豆油混合液致肛门肿胀,治疗组肛门内给予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分别于给药后24 h、48 h、72 h全部处死,取肛周组织进行染色处理,显微观察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病理改变。结果:空白组直肠黏膜正常;模型组直肠黏膜呈急性炎症改变;治疗组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黏膜层溃疡逐渐好转,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明显改善,血管充血、扩张消失,对照组炎症改变不明显。结论:巴豆油注射可致SD大鼠肛门水肿炎性改变;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大鼠肛门肿胀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元胶囊的抗炎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甲醛致小鼠疼痛反应实验、0.6%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实验.结果:红元胶囊经口服给药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可降低甲醛致小鼠疼痛反应分值,对0.6%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结论:红元胶囊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艾可合剂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艾可合剂(AKM)抗炎和镇痛的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抗前列腺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实验用100只雄性小鼠,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法观察AKM的抗炎作用,采用1%醋酸腹腔注射扭体法观察AKM的镇痛作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对照药组(分别为氢化可的松组、硫酸阿托品组),AKM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抗炎实验比较各组小鼠两个耳片重量差的绝对值;镇痛实验比较各组小鼠扭体次数;然后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AKM高、中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朵肿胀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腹腔注射1%醋酸溶液引起的小鼠致痛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KM具有较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疏肝理气法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炎的一个有效法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的特点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愈加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性疾病的机制,各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的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10只,通过比较各组间炎症消退时间、肿胀程度、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组织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的差异以研究冲击波在消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冲击波疗法能明显缓解炎症局部红肿,减轻炎症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对局部组织无明显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组织中抗炎镇痛因子含量上升,致炎性因子含量下降有关。结论冲击波处理有明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加速炎症的吸收消散效应,从而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其机制与促进β-内啡肽产生,抑制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5-羟色胺等疼痛因子释放有关。一氧化碳在冲击波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骨炎灵是由黄连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实验结果表明:骨炎灵对小鼠琼脂性足跖肿胀、大鼠甲醛性踝关节肿胀和棉球肉芽组织增生、以及组织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痔痛灵治疗痔瘘肿痛的机理。本文通过镇痛实验、白细胞游走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抑菌实验证实痔痛灵有明显镇痛、抗炎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以上协同作用使痔瘘肿痛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11.
止痛消肿贴膏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药牡丹皮的有效成分-牡丹酚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止痛消肿贴膏,仍保持了牡丹酚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鼠足跖角菜胶所致急性炎症和大鼠亚急性炎症(肉芽肿)。同阳性对照药巴布剂关节镇痛膏、麝香解痛膏及扶他林乳胶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其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抗炎作用显著提高。说明:止痛消肿贴膏,尤其是高剂量者,是一种较好的抗炎外用药膏,其作用一定程度上,优于上述阳性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性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木芙蓉叶有效组分(MFR-C)的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方法通过大鼠鹿角菜致肿实验、大鼠蛋清致肿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对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进行评定.结果 MFR-C和盐酸青藤碱对鹿角菜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MFR-C对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鼠耳肿胀实验显示MFR-C有抑制二甲苯造成的非特异性耳肿胀作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阳性对照组(盐酸青藤碱)相比有同样的抗炎消肿作用.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MFR-C)对鹿角菜、蛋清、乙酸及二甲苯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疮止血消炎药的抑菌、抗炎作用。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定金疮止血消炎药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 C);用蛋清诱发大鼠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研究金疮止血消炎药的抗炎作用。结果:金疮止血消炎药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9种常见病原菌和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疮止血消炎药具有抗炎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金疮止血消炎药具有抑菌、抗炎作用,为金疮止血消炎药临床用于外伤止血抗炎、溃疡、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等症提供了实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力阳  马建  涂禾  曾南  向猛  王锐 《中国骨伤》2016,29(6):538-542
目的 :观察丁桂凝胶贴膏对不同动物模型的镇痛抗炎作用,探讨其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4只4~5周龄,体重18~22 g的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基质对照组、扶他林软膏组、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丁桂凝胶贴膏等效剂量组和丁桂活络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与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相应造模部位连续贴敷给药7 d,每日1次,基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空白基质凝胶贴膏。分别于末次给药后30、60、90、120 min测定其痛阈值。采用热板法实验予末次给药后在小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5%甲醛溶液20μl,观察Ⅰ、Ⅱ相疼痛期内小鼠舔右后足的累计时间,并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TNF-α含量。采用耳肿胀法抗炎实验测量小鼠左右耳片重量的差值。结果:热板法实验中90 min时,丁桂凝胶贴膏等效剂量组痛阈值为(24.87±14.67)s,模型组痛阈值为(15.28±8.23)s;120 min时,高剂量组痛阈值为(26.33±15.45)s,模型组痛阈值为(15.31±5.02);丁桂凝胶贴膏两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相疼痛期,累积舔足时间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66.70±22.83)s,模型组为(101.80±33.65)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相疼痛期的累积舔足时间模型组为(109.50±36.78)s,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51.30±43.60)s,等效剂量组为(64.00±47.27)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IL-1含量为(28.70±8.24)ng/L,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13.33±2.20)ng/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TNF-α含量为(93.60±23.65)ng/L,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63.21±10.54)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剂量组为(72.69±16.26)ng/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耳肿胀度为(5.73±0.80)mg,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5.42±0.68)mg,等效剂量组为(4.98±1.52)mg,两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消肿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丁桂凝胶贴膏能明显提高热板法实验中的痛阈值,能明显减少甲醛实验中的累积舔足时间,能降低二甲苯实验中的耳肿胀度,但不明显;而其对疼痛的缓解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的IL-1及TNF-α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康莱特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电子压痛仪测量大鼠炎症足的机械痛周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炎症足皮肤组织TNF—α、IL—1β水平,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炎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阚值以及局部皮肤组织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后,大鼠炎症足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痛觉过敏至少维持3d的观察期;炎症局部皮肤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康莱特治疗组大鼠痛阈值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病灶皮肤TNF-α、IL-1β水平的下降。结论:康莱特具有镇痛作用,并对疼痛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临床研究与应用前列康治疗100例慢性前列腺炎对比,观察300例服用通淋汤治疗效果。实验研究对小鼠进行抗炎、镇痛实验以及抑菌实验。结果:临床研究表明通淋汤组总有效率86%,明显高于前列康组(总有效率53%)。实验研究表明通淋汤有抑制小鼠炎性肿胀及肉芽肿生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菌功效。结论:通淋汤有抗炎、镇痛及抑菌效果,可有效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病变组42个突出椎间盘标本取自42例因腰椎间盘突出并具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症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突起型12例,破裂型15例,游离型15例,取材部位为紧贴神经根突入椎管的椎间盘组织(A部位)和椎间隙内残存的椎间盘组织(B部位)。对照组5个标本取自1例新鲜年轻尸体的L1~S1椎间盘组织,取材部位为椎间盘边缘(A部位)和中央髓核(B部位)。术前对所有患者的坐骨神经痛严重程度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COX-2和PGE2的含量。结果 COX-2和PGE2在腰椎间盘突出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突出组A部位COX-2和PGE2的含量从突起型到→破裂型→游离型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出组A部位COX-2和PGE2的含量要高于B部位(P0.01);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COX-2和PGE2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63,P0.01);PGE2的含量与患者坐骨神经痛的VAS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r=0.848,P0.01)。结论 COX-2与PGE2的含量密切相关,并参与对PGE2表达的调控;PGE2的含量与坐骨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跖板(跖盘,plantar plate)位于足跖趾关节底,作为梯形状的纤维软骨板参与跖趾关节构成,对维持跖趾关节稳定有着重要意义[1]。虽有学者将第1跖趾关节处的跖板以及相关组织的过伸性损伤称为人工草坪趾(turf toe)[2]。但跖板损伤引起的足底疼痛、肿胀往往被笼统地称为"跖痛症"。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漏诊可导致跖趾关节持续性疼痛以及后期关节畸形。近年来国内文献对于跖板,尤其是第2~5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PG)E2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2个突出椎间盘标本取自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症状的手术治疗患者,其中膨隆型12例,破裂型15例,游离型15例,取材部位为紧贴神经根突入椎管的椎间盘组织(A部位)和椎间隙内残存的椎间盘组织(B部位)。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所有患者坐骨神经痛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GE2含量。结果 A部位PGE2含量自膨隆型、破裂型至游离型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部位PGE2含量高于B部位(P<0.01);PGE2含量与患者坐骨神经痛VAS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r=0.848,P<0.01)。结论 PGE2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发病机制,PGE2含量与坐骨神经痛程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应力性跖痛是前足第1横弓坍陷和受力不均引起的跖底压迫性疼痛[1],好发于第2、3、4跖骨头下,单个或数个罹患.自1994年以来,作者经手术治疗36例(51足),仅27例(34足)获随访.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汇集本院1994年6月~2010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应力性跖痛症(stress metatarsalgia) 27例34足,排除因(姆)趾籽骨移位或疲劳性跖痛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